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3/26
分享

一个农村女孩的励志故事

一株野花或许在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被空间与距离漠视甚至忽略,很难被人发现。如果你自暴自弃,不去努力绽放生命的色彩,碌碌无为,必将在季节的交替中默默无闻地消失,悄无声息。只有努力峥嵘自己来突出自己,才能够在亿万花草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成为欣赏者眼中的风景;机遇并不是坐等的车站,永远设在那里。机遇形同公路上的客车,你不到路边等他,就会错过乘车的机会,它绝不会翻下公路去寻找你来坐车。路上的风景并不是幸运的惠顾,而是你辛苦赶路的收获。

野花的生命意义在于绽放,那怕生在偏僻的荒野,独独地没有一个人欣赏,也要开出生命的本色。五彩斑斓的世界,离不开一朵朵野花野草的织锦添彩。不气馁,不言败,是每一个生命蓬勃向上的基础,是走向辉煌的基石。

晓角是一个极不普通的女孩;说她不普通,是来自于环境、家庭及个人因素的影响。她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文学殿堂,在当地乃至于文学界引起不小的轰动,跟她坚持不懈,不服输的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红砂坝镇张家湾村,距离土贵乌拉镇才不过十几里地的山路。在“精准扶贫”以前很贫穷,很落后。如果说晓角乖乖地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即便生活富裕了,但人生一定没有闪光点。晓角正是利用梦之光点亮了人生,才照亮她辉煌的前程。

晓角的命运很坎坷,自打从娘胎出来,母亲就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父亲脾气暴躁,家徒四壁。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穷和母亲病的原因不能上学。她的姥爷把她接走,想方设法想让她上学,可她患病的妈妈见不到晓角就不吃不睡,疯疯癫癫地离家乱走;所以,她上学的时间被一拖再拖。结果,直到十七岁之前没有上过一天学。

在偏于一隅以中老年人为主的山村里,她幼小的内心是多么渴望有同龄人和她聊聊天,说说话呀。她缺少同龄人的陪伴,沟通交流,一个人蜷缩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一点点长大;晓角看到同龄人背着花里胡哨的书包上学,就跟父母又哭又闹。她难以接受不能上学的现实。可现实就是这样无情,她除了苦闷、无奈、彷徨,还能做些什么呢?她连做梦都希望有个正常的家庭,可以走进学校,可以学习,可以享受生活;可是,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可望而不可即。这个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女孩,这个没上过一天学的女孩,这个在地里刨食的女孩,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困难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时光不待,岁月匆匆;她不屈服命运的囿困。七八岁的时候,好学求知欲触动了外公的心,帮她弄来一些旧书,开始教她识字;母亲上过高中,不发病时也可以教她。她就这样识了字,就这样储蓄了文学素养,就这样开启了创作之程。没有创作经验可循,没有范文可以借鉴,麦苗是她倾述的对象,锄头是她放歌的形式,弓背的老农是她笔下的灵魂。艰难的创作历程与生活窘境不仅仅是她复述的对象,更是推动生命意识形态觉醒升华的原始经验。俗话说,上帝每关闭一道门,就打开一扇窗户。上帝无情地给予她磨难,却又友爱地赋予了她创作灵性。她用无比简单的文字抒发积郁在内心的痛苦、情感与思想,打开了无限壮实的理想空间,开拓了视野,拓展了心灵世界的深度与广度,丰厚了人生观价值观。

时势造英才,晓角赶上了这个好时代。“精准扶贫”政策让她一家从透风漏雨的危房搬到整齐干净的扶贫房,改善了她家的居住条件,还给他家申办了低保,帮她家买了五头扶贫牛。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了,家里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她似久旱遇甘露的禾苗,一旦得到雨水滋润就会泛绿起来。她便一头栽进网络世界,如饥似渴,夜以继日,专心致志地阅读文档,电子书,接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誓要把十几年来落下来的东西弥补回来。

晓角曾经把自己的诗作投递到一个微信平台,如泥牛入海无了消息。这种打击对于一个弱者来说是致命的,而晓角无疑是这个时代的强者;她振作精神,一方面继续深研创作技巧,提高创作水平,一方面收集各大杂志社的投稿地址和邮箱,仙女散花般四处投稿。从她灵魂里长出来的文字,粗粝而真实,干净而真诚,深深震撼折服吸引着每一个遇到她文字的人,让人感受文字和磨难结伴而行的滋味与魅力。晓角引起徐厌和刘不伟老师的重视,推荐上了《草原》杂志,还上了《作家周刊》,后来又上了《中国校园文学》。

晓角的诗是她灵魂里的光,正是这束光使得她没有深陷在命运的泥潭中动弹不得。这颗文学新秀突然之间在乌兰察布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一夜成名,市文联随即向她赠送书籍及电脑;由此,晓角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晓角上学了,走进了丰镇市一中的学堂。

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晓角勇于向命运发起挑战,成功拉开人生精彩的序幕。她是荒漠中开出的花朵,惊艳所有为她感叹人生的人。

时间所淘汰的都是岁月沉渣,尘埃所淹没的都是历史浮华。人有励志之行,定能成功于人所不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