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4/21
分享

老家村西的那条小河!

我的老家,是个不起眼的小村。要面子的人说出来脸红,全村二十户人家,平平静静,不惹眼,少有人知,更无人晓,默默无闻。

村南有一条东西向两车道的大路,据说是日本人进来后,为了他们车辆运输畅通,逼迫老百姓修葺的。道路笔直平坦,宽敞明亮,西可到集宁,东可进玫瑰营。村不出名路出名,大路村因此而得名。日本人投降后,这条路依然威风凛凛。倒是给人们的出行,特别是牛马车的进城进镇,留下了方便。

村西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河,宛延曲折,两丈多宽,二尺来深。老年人说是磨子山的雨水长年累月冲刷而成。其实小河有宽有窄,有浅有深,直直弯弯,起源于磨子山,归入黄旗海,流经我们小村,宛如上天擘划的一道装饰品。是小村人们南行的必经之路。

村中种满了杨柳树,小河对岸又是数顷的寸草滩。每到春暖花开,小村便隐藏在碧绿成荫的树丛中。草滩里遍野金黄色的苦莱花夾杂点缀着艳兰色的马兰花墩,花香扑鼻,分外诱人。要是夏未初秋,便是谷穗弯弯,麦浪滚滚,燕飞蝶舞,蝉叫蛙鸣,一派村野气氛。老家啊,曾是不加雕饰的自然风景!

那条小河也有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春暖夏热之时,清彻的河水潺潺地流个不停,年轻的媳妇和姑娘们,在那里洗衣泡脚,闲谈说笑,开心热闹。儿童们也在水里胡乱扑腾,水花溅得大人满脸满身,招来妈妈溺爱的嗔怪和埋怨声。到了数九寒冬,小河里结满了冰。大人们给较大的小孩儿自制了冰车,尤其是严冬假日,为数不多的小学生,在大人的陪同下,选择宽敞些的河道去划冰。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划冰技艺;人人你追我赶,在河道里称能。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指挥着、叫喊着,护着孩子们避免意外事情。孩子们把划冰当成了自己的"冬运",玩着、恋着、快乐着,也埋在了童年深深的记忆。

可小河并非全是平静和温顺。每到夏雨来临,从磨子山冲下的雨水,充斥在小河中,河水滔滔,其势凶猛。每次"发山水"的时候,人们都掀起古老的上扇窗,探头观望那汹涌澎湃的小河流淌的全过程。水中的杂物时而漂起,时而沉没,甚至有折断的残枝乱叶,有的宛若椽粗,随波翻腾。壮观啊!这是夏季有数的几次震撼人心的场景!

生活在小村的人,纯朴、善良、古老的文明,那个年代虽然都还贫穷,却都相互扶持相互帮衬,从来没有恶心人的坏毛病。什么"贼"呀"小偷"呀还是男男女女的歪风,闻所未闻。于是全村"昼不闭户,夜不锁门"。由于村子小,大家藕断丝连,总或远或近连挂着一点儿亲。村里唯一的习惯就是爱串门,你到我家,我到你家,家家都欢迎。憨厚的农民,祖祖辈辈老实巴交地耕作、劳动,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过光景"。

村里有个年轻人,小名二后生,他是村里最热心、最爱帮助人的好后生。谁家有个急事、忙事、难事,不用请,总有他的身影;谁家摸房顶(大家都是土房,房顶每年摸一次,以防漏雨)砌院墙,他常常和泥担水,抢着帮工;谁家老人孩子病了,他就帮着跑脚,买药请医生。他有的是力气和勤奋,有的是天生的爱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全村人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而他越是认真孝顺。

那年我才十岁,正是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夏天的一个早晨,二后生吃过早饭,急匆匆来到乔老汉的家中。他知道乔老汉这几天闹病。乔老汉躺在炕上,又是咳嗽,又是喘气,嗓子里还发出呼噜噜的响声。

二后生摸摸乔老汉发热的眉头,说:“舅,几天了您的病还不好,要不看看医生吧。"

据说二后生和乔老汉是远方的姑舅亲。

老汉止住咳嗽说:“不用,正说让桂花到圣家营买点药,吃点儿药就行。咱们哪有那么娇嫩。"桂花是乔老汉的大女儿。

“ 我去哇,我成天买药,认的医生的家,四里多点路,一顿饭功夫就回来了。”

乔老汉的儿子还小,家里劳力不足,二后生常常忙他们,于是也就没多纠缠。

二后生就要辞行。乔老伴从珍藏在大红柜中的布包里取出钱,硬塞在二后生的衣兜。

二后生立即起身,急匆匆大步流星地向南走去。

磨子山后发起了黑黢黢的云,伴着电闪雷鸣,向南移动。向北望去,估计磨子山已经淹没在倾盆大雨之中。没多长时间,小河的水渐渐地增加和涌动。等二后生返到小河旁边,小河满负荷的山水已经疯狂的行进。小村的暴雨也突然来临。不知二后生惦记着送药,还是因为雨大无处藏身,只见他把裤子挽到了大腿根,毅然淌河向对岸移动。眼看他移动了多半程,陡然间,又一波象钱塘江的潮水,齐压压地向他飞奔,一个大浪漫过他的头顶,二后生便淹没在罕见的河水中…

北方的人啊,没有与水搏斗的本领。

有看到二后生被水吞没的人们,发出"救命"的呼喊声。而小村的人们,有救人之心之勇,无救人之力之能。

暴雨停了,河水渐渐地消退,人们匆匆走出家门,沿河寻找二后生。当我们跟在大人们的后面走了三里左右的路程赶到时,二后生已经静静的躺在岸上的草滩中,身上盖着不知谁的烂衣襟。

二后生的家人悉数早到。他母亲已经跪在他的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撕心裂肺的叫喊:“老天爷呀,怎不开眼?儿子呀,妈的心都碎了呀!你怎能丢下妈呀,叫妈怎活呀!"哭着哭着没了声,村里几位妇女赶快上前,又是揉胸,又是切人中。

桂花也赶到了,她双膝跪下,泪如泉涌:“可怜的二后生呀,姐心疼死了,想不到出这么大的事儿呀,姐对对不起你呀,我们全家对不起你呀!"

全村人能来的都来了。女人孩子们呜呜咽咽,擦红了眼睛;男人们珠泪汪汪,发出了唉叹的声音。乔老汉呆若木鸡,老泪纵横,使劲捶打自己的胸,连急速退去的河水也发出了轻轻的哀叹声。场面的凄惨,笼罩在小村的上空。

二后生的大哥在别人的帮助下赶来了生产队的驴车,上面铺了被褥,众人小心翼翼地把二后生放到驴车上,拉回了他家的院子当中。

二后生走了,带着他未尽的滚烫的心。

入土那天,全村人都为他送行。也算是小村人对逝去的年轻人最大的礼遇和回敬。

可是闭锁的小村啊,老实巴交的农民,就没一人懂的和上面说一声,更不懂得告诉记者采访一下小村,二后生那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助人为乐的故事,或被报端刊登,很有可能被评定一个"舍己为人"的标兵什么的,让二后生带着安慰走,让他家人带着荣耀的光环生。可是没有啊,都不懂!这大概就是小村的愚昧和悲哀吧?而他们只把二后生对他们的好,象一级绝密似地隐藏在他们的心中。

有人说未免代价太大。小村人却不这么想,那只是个意外,不是村人和二后生的初心。平凡世界那么多的意外,谁能料的清?

几年后,随着农业学大寨的洪流,在人们截住天上水,挖掘地下水,增加水浇地的过程中,小河的上游筑起了拦河大埧,据说能浇万亩良田呢!

村西的那条小河啊,在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同时,也为身边的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多少有益于人类的事情!

自从上游大埧筑成后,小河默默的失去了过去的颜容,逐渐干涸的小河啊,再也难听到它那潺潺的流水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