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华文明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波澜壮阔,以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精神探索前行,铺陈出一部中华民族砥砺奋进壮丽的发展史诗。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启的,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步一步一路走来的,亲眼目睹我们村的变迁过程。
我们村子坐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乌兰察布市的东北方向磨子山脚下。四十年前,村里大多数人都没有文化,家家户户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生活极其的艰苦。
1979年,金色的风催醒了旷野沟壑,也沸腾了家乡的杨树柳林。一位上海知识青年张长达,当选我们生产队的政治队长,他一上台,就开会讨论把村里的那些狗不嫌的沟坡地、边角地承包给社员们。那时,大多数的村们民都认为张侉子‘搞得’不靠谱,小青年吗,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怕辛辛苦苦种了白种还被批斗,谁都不愿意也不敢承包。
我大当时是饿怕了,也顾不上将来怎么样了,自告奋勇,第一个站出来承包了下来。这一‘英明’之举,成为我们家改变丰富匮乏物质生活的“菜篮子”和“粮袋子”。
我还清晰地记得,我们家在沟沿边种了一块菜园子,一家十来口人利用搭黑捎红的功夫担水浇,到了夏天的时候,各种蔬菜绿油油一片,自家吃不完还分给乡里乡亲们。到了秋天,收割后的庄稼堆在场院一大朵。那时的粮食堪比生命一样珍贵,十一岁的我放弃学业,每每从早到晚待在场院看鸡,也成为我终身的遗憾。村民们眼见我们家一袋袋粮食背回了家,都后悔的不得了。可惜,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
那个年月,生产队劳动出力没回报,当时生产队劳动记工分,记得每个工分还倒贴5分钱;所以,社员们干活的积极性都不大,懒洋洋的耍奸熬阳工,往往入冬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生产队的粮食才归仓。1979年深冬,我们村讨论土地承包的问题。记得我大每天拿着一根绳子兴高采烈地为每家每户丈量土地,憨憨的喜喜的笑容,是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紧接着,我家通过抓阄分了生产队的一匹大青骡子。我大更是喜的不得了,自己家终于有了‘家产’了。就这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们队落了地。
1980年开春,出工再也听不到队长吹哨子的声音了,家家户户却起早贪黑,精耕细作,干的十分卖力,生怕庄稼在秋天收割时不如别的人家。时光荏苒,春往秋来,粮食产量喜获大丰收,小麦平均亩产突破了七十五公斤,莜麦亩产突破五十公斤,山药更是亩产上千斤,对比生产队的产量都翻了一番。只一年,村民们就不用吃糠咽菜,遭受饥肠辘辘的折磨,彻底解决了吃饱肚子的问题。
改革的风一刮不停,拽着我们村的人奔跑。通过几年时间的农业生产,村民们已不仅仅满足于解决温饱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家庭经济窘迫的状况。1985年之后,村子里身强力壮的青年人渐渐地都外出打工去挣钱,家里耕作田地的只剩下老弱妇孺。记得每每冬季来临,外出的民工陆续返乡,人人换了行头,煞是眼气。从此,村民们家家手头都有了‘活钱’,有几户村民率先翻盖了房子,砖挂面,房顶还铺了瓦,村子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紧接着,村子通了电,还有人家买回来了电视机,更是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
九十年代初期,有几户村民拖家带口搬进了城里居住。不几年,就有人开着小汽车回家探亲。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激发着村民们快速致富的梦想。不久,村民们像受传染一样,纷纷效仿搬离了村子。两千年前后,村子里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几户人家居住了。
一段时间以来,家乡变成了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思恋之根。外出的游子们通过便捷的通讯,一天天反映着各自生活的状况,谁家的孩子考上了一本,谁家的孩子在那个大公司上了班,又是谁谁谁家在包头买了房子,谁谁谁家在呼市落了户。
改革开放的脚步匆匆不歇,为中华大地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从取消农业税,种粮直补、畜牧补贴、农机补贴、医保、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农村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好更舒心。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从‘精准扶贫’,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惠农、帮农、扶农、强农的补贴和政策调动了察右前旗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了农村的发展进程。沐浴改革的强劲的春风,我们村通过移民搬迁,修路,产业扶持政策,村风村貌发生质的蜕变。一排排砖瓦结构的房屋,一条条水泥路面的街道,一盏盏太阳能的路灯,一行行通天杨的绿化,整个村子干净整洁,犹如仙境一般。
昔日背井离乡的游子们听说、眼见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家乡的未来,纷纷返乡创业。他们带回来了资金项目,带回来了技术水平,带回来了文化精神,家乡的发展真可谓一跃千里,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短短几年间,我们村完全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已经成为附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和油鸡养殖专业村。这一走一回折射出家乡的发展潜力远远超出城市发展的能力。
风劲乡村田野阔,俯指农家更从容。今天,朝气蓬勃的史家村,正站在改革开放40年新的起点上,正奋力书写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发展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昔日的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已蜕变成新农村靓丽风景,正阔步走进小康生活的新时代。我们村这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乃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国农村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