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01/12
分享

诗词创作要把握中心注意偏题

今天早晨,在微信群看到白文华老师转发的七绝特辑,我点开看了第一首,虽然语句很通顺,用词也很典雅,但感觉有跑题之嫌。

七绝·冬字吟:落笔临风墨不惊,悬空索道树寸鸿。修心养性言难尽,自古风流胜柏松。2022年11月29日 欣赏翟先生"冬"字有感.

看题目,这是一首围绕书法作品“冬”字所立意创作的作品。文学创作中对事物的素相描写启笔很关键,必须把握褒贬斧正之点位,切入形似貌似神似之穴位,恰合艺术表现力之档位,突出要素之气度风度高度,来抒发认识上具有突破性的受益启发感受,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展示特点,褒奖优点,鞭策缺点,文理有序,层次渐进,掌握词语的用度,彰显一针见血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作品基本的创作思路及基础的理论支点。如果偏离了这样的创作方向,言不达意,所书非所愿,即便读起来朗朗上口,联句用语辞藻华丽,汪洋恣肆,也不一定是一篇好作品。倘或刺激到一部分人的视线,也如陨石流星,一眨眼的功夫便消失在浩瀚的宇宙,永无踪影。

品读这首七绝,整首诗用语浅显,文笔流畅,看上去一气呵成,无懈可击;细究文理,表达力却是十分的凌乱,不切题,好似拼凑一般。按照正常的逻辑思维,既然拟题“冬字吟”,就应该把这一主题深入下去,来描写其字的风骨、气度与张力,笔画、形态所呈现的美感,成为视觉效果的饕餮大餐;而不是上下联各自成章,上联说字,下联言人。如此而言,显然是跑题的表现;不要小看了题目,认为拟个什么样的题目不重要,其实恰恰相反。读者是根据你的题目来赏读你的作品,如果你的作品不是紧紧围绕主题创作,无形中给拜读者的预期产生较大的反差;不要认为内容与标题沾边,不脱离本位就行。若思想,字与人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如果强拉硬扯凑合在一起,所产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闲言少叙,且析首联的上句:“落笔临风墨不惊”;落笔:是指书法作品“冬”字的落笔,而非作者的落笔。临风:是指“冬”字染墨宣纸上,玉树临风、洒逸遒劲;墨不惊:说这个“冬”字成字后倒没有惊人之处;给读者的认知疑似虎头蛇尾之映像。如果把此句连起来理解,意思就是此字乍眼挺好看,细看时美感不足,平淡无奇。首联的下句“悬空索道树寸鸿”;是指“冬”字的架构如一根根铁索,悬在半空中,虽然地方有限,一笔一划如同花草树木,烘托出一幅蔚为壮观的景致。如果把上下句联合起来分析,文理上似乎出现了毛病。上句用“墨不惊”,下句用“树寸鸿”,其表达效果似有冲突。或许有许多读者对“树寸鸿”不胜了解,我也反复研磨此句,是化用“尺树寸泓”一词。如果我们报着一颗囫囵吞枣的心态读一读,至于作者怎么写,怎么表达,无关紧要。假设怀着一颗对文学执着热爱之心,有必要对其内容进行品头论足。上联的成功之处,是紧紧围绕主题着墨行文;不足之处,是用词过于粗略,没能够细致分析词语结构的搭配,给人造成内容混乱诗意凌乱的影响。

再看尾联:“修心养性言难尽,自古风流胜柏松”。此联话锋一转,抛开主题“冬”字来描写人,既“冬”字作品的作者。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如何打发无聊的时光,丰富人生的意思,安度晚年?写字作画,无疑是老年生活中的最优选修心养性之法;用“言难尽”来认定“修心养性”的不易;这是作者人品高度的预设阶梯,是言之不尽滔滔不绝的感悟,还是许多困难苦累言之不尽?不管是怎么的境况,都动摇不了书法者“修心养性”的根本。“自古风流”在诗中的用意是指:源自骨子里的那种气度、风度;“胜柏松”,胜过苍松翠柏,展示不朽的风华。

整首诗连贯起来看,没有一个整体的核心,看不出是表现啥?是在褒扬“冬”的书法字体写得惊世骇俗,超凡脱俗,堪比松柏一样经久不衰?还是讴歌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大器晚成,寿比南山人生意义?总的来说,我看完是不知所云,好像是在纠烂席片一样,立意不明确,表意不清楚,中心不突出。

作品的标题是作品的灵魂,所著作品不能脱离主题,特别是短文,必须抓住其核心价值来表达。这首诗既然描写书法作品“冬”字,那就要在这个“冬”字上面下功夫,褒奖它写得好,好在那,是笔画之美,形态之美,还是艺术之美?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前面说不咋地,后面又说真个好。这种逻辑错乱的问题可不是个小问题,是创作中的大忌。一首七言绝句,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一件事描写好就很不易了,还要掺杂表达其它物象、事项、人像要素在里面,给人当然是零散的感觉,有时候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啰嗦了一大堆,不知道说的在理不在理?自古道:话有千头万绪,就看你从哪一头下口,如果把尾联说成描写字体的风貌,说这些字的内在筋骨脉络经过千锤百炼,匠心独具,魏紫姚黄,虽然牵强,但一定也有这样的辩解。毕竟,我的理解能力与他人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即达作者的高度来解读作品,不达之意敬请谅解!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