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崔秀的头像

崔秀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3/07
分享

苏木山生态之旅

早就听闻兴和县苏木山景区风景旖旎,美不胜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牵绊,一直未能成行。终于得空,我便早早起床,从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出发,驾车前往。

一百多里的路途,我选择了一条捷径,穿村过镇,一路疾驰;飞速转动的车轮,碾碎了弥漫的晨雾,如入画般驶向色彩斑斓的田野。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如同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墨线,将城乡紧密地连接起来。延伸的线条,嵌入了秀色可餐的群山之中,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点缀着奇形怪状的山石;艳阳高照,给万物披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光芒;忽然,一声汽笛划破岱青山的宁静,一片宽阔的田野映入眼帘,道路两旁涌现出一排排高耸入云的通天杨,犹如列队整齐的礼宾,齐刷刷地欢迎着来客,转瞬间又被甩在了身后。一座座崭新的村落,在绿树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在绿荫的环绕中充满诗意,如同垂钓者般吸引着游客猎奇的目光。绿油油的庄稼地,辛勤耕耘的农民们勾勒出田野的丰收景象;镜头一转,洒落在山坡上的骡马牛羊,或消失、或出现、或迷离。飞禽走兽纷至沓来,又匆匆离去,使得画面充满活力,丰富着我的想象。

时间如沙漏般悄然流逝,将近两小时转瞬即逝;突然,一片绵延不绝的群山横亘在前方,一座宏伟气派的景区大门赫然出现在眼前;“哇”,期待已久的苏木山景区终于到了;找到车位停好车,打开车门,伸伸腰,晃晃臀,缓解一下腰酸背痛;然后抬头远望,苏木山山峦起伏、层峦叠嶂的气势,着实震撼着我的双眼。

买好票,进入园区,向景区工作人员询问,了解了苏木山的基本情况;原来,苏木山景区并非浑然天成的自然风光。在上世纪 60 年代,苏木山还是一片荒岭秃山。从那时起,以赵守礼、董鸿儒、池跃龙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苏木山造林人开启了创造绿色奇迹的征程。在经历了无数次艰难的探索和尝试后,以华北落叶松为主,油松、樟子松为辅的“三松”造林模式在这座荒山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结合原本的自然景观,人工精心布景,鬼斧神工,以其坚韧不拔的姿态,遮天蔽日的神韵自成一格,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美丽山水画卷,被赞誉为首都北京的后花园,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和避暑胜地。

苏木山的入口宛如一道壶口,巍峨的群山如同一把巨锁,将辽阔的天空紧紧封锁,只露出一小片湛蓝透明的天空,仿佛一顶小巧的瓦蓝笼盖。恰在此时,一朵白云悠然飘入,舒卷自如,宛如歌女手中挥舞的绸缎,姿态飘逸,变换着多样的图案,装点着这片空间。在薄雾的飘逸中,山峰若隐若现,好似点缀着一顶顶绿色的斗笠;陡峭的山坡上遍布着古树、花松、叶松、樟子松、油松、云杉、白桦、山杨树、虎榛子、胡枝子、山杏、山榆、山柳、山樱桃、山槐、绣线菊、刺梅等,它们丰富了山体雄壮的风姿,撑起了这片天空。

沿着蜿蜒如蛇的山径木栈道奋力攀登,山势峻峭,奇花异草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犹如展开的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壁画;头顶上莺歌燕舞,“啾啾”声清脆悦耳;眼前蜜蜂蝴蝶翩翩起舞,“嗡嗡”声婉转悠扬;脚下的谷底狭长幽深,怪石嶙峋,山泉奔腾,时而隐匿在巨石之间,时而喷涌于蓝天之下;河床高低起伏,形成错落有致的落差,“叮叮咚咚”的声响,犹如仙女轻抚琴弦,宛如天籁之音,清脆动听,瞬间让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都消散得无影无踪,仿佛进入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极目远眺,溪水迂回曲折,如丝带般缠绕,泛着金色和银色的光芒,伸向幽深的山谷;平缓处,波光粼粼;湍急处,水花四溅;汇聚时,袒露着闪耀的胸怀,将四周突兀的山峰纳入其中;一阵微风轻轻拂过水面,荡漾起一圈圈透明的笑靥;树木、花草、白云、飞鸟、栈道,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上,激活着灵动的画面。在烈日的炙烤下,水面上升起团团雾气,宛如一帘轻纱在半山腰翩翩起舞,隐约着花草树木,朦胧着雄伟的山势,氤氲出一幅朦胧羞涩的美丽画卷。

拾级而上,树荫如巨伞般遮盖,光影斑驳陆离。栈道两旁巨石横陈,四面遍布青苔,犹如印刻上岁月的印记。栈道曲折迂回,岩壁陡峭耸立;石缝之间,看似是生命的禁地,却奇迹般地盛开着小山花,红、黄、紫、粉、白,五彩斑斓,历经寒雾洗礼,烈日暴晒,其艳丽达到极致,其美丽独一无二。停歇在悬空而设的木质阁楼,不禁感叹生命的顽强。反思自己,面对生活困境总是叫苦不迭,牢骚满腹。其实,连一株小花小草都不如。于是,抖擞精神,倚栏远望,苍穹澄澈如镜,山水美如画卷,飞禽走兽点缀其中;静默片刻,思绪飘荡,诗兴大发,即兴赋诗一首:“栈道通幽入仙境,溪流穿石奏心弦。奇峰高耸入云端,鸟兽隐约藏林间。”

栈道蜿蜒曲折,直通云霄;藤草相互缠绕交织于栈道两侧,阳光从参天大树的树叶缝隙中洒落,点点金色光芒映照在花草上,使绿色更加苍翠,让艳丽更加夺目;身临其境,仿佛进入了一个由花草编织而成的梦幻之境。

随着栈道七弯八拐,便转入了幽静清凉的冰凌沟。站在木屋凉亭中,极目远眺,幽深的河床中寒冰宛如美玉,两侧垂面流香滴翠。溪水沿着河床奔腾而去,一路吟唱,一路前行,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山石也为之让路;潭水之上,木桥横跨,倒影仿佛经过多年漂洗,如浮雕般立体,似画境般美丽;站立其上,侧耳倾听溪水潺潺的声音,百鸟婉转的歌声,不觉如痴如醉,久久徘徊不愿离去。

离开冰凌沟,继续攀山而上,来到了神泉洞;此洞坐北朝南,洞内清泉喷洒,或如珠落玉盘,或如丝绦垂落,或如绳结缠绕,最终汇聚成溪,潺潺流出洞口,飞泻而下,淙淙之声,潺潺之音,宛如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喇嘛洞距神泉洞二十米左右,位于离地面约五米多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双扇门前,有一根石条极像一个躺着的人,头部稍低,头发长而凌乱,仿佛被风吹拂。走进洞中,石桌、石床和放置油灯的小石孔,皆是曾经的大德高僧们在此活动留下的痕迹。

登上黄石崖,山岩巨石,怪石嶙峋,形态各异,趣味盎然。有的像金龟伸头探入碧海;有的好似孙猴子登天望月;有的宛如擎天柱浑圆挺拔,直插云霄;还有一对栩栩如生的“情侣石”,不受百鸟争鸣所扰,不为万壑争涌所诱,历经风霜雨雪的侵蚀,经受寒来暑往的磨砺,紧紧相拥,成为永恒,见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有诗云:“头靠身依情切切,恩爱情第度千年。”依山而立的“神女峰”,惟妙惟肖,将北魏拓跋祖先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传说定格在北国的层峦叠嶂之中,引人好奇,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黄石崖上一块块奇形怪状的巨石,犹如一尊尊哲人的雕像,投影在日月星辰之中,抛开世俗的杂念,虔诚地端坐,任由风雨的侵扰,无惧寒暑的考验,始终坚守着千年万载不变的执念,恪守着最初的形象。

立身黄石崖上,风吹衣衫“啪啪”作响;身在风流中,竟然挺胸叠肚,器宇轩昂。环顾山下,隐约可见敏捷的梅花鹿、机警的狍子、灵巧的獾子、敏捷的野兔等野生动物在草丛中、林海间穿梭嬉戏。抬头仰望,矫健的鹰、灵动的杜鹃、活泼的百灵、美丽的半雉、勤劳的啄木鸟、可爱的黄鹂等鸟雀在碧空盘旋、在头顶翱翔。

摩天崖乃苏木山之绝顶,素有乌兰察布市“珠峰”之美誉。登上摩天崖,但见蓝天如宝石般璀璨,似伸手可及;白云似棉花般轻盈,若伸手可摘。俯瞰山下,涌动的林草如灵动的画笔,肆意涂染着绵延的山峦。

身居高位,方可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与“高处不胜寒”的禅意。

云卷云舒,须臾之间,远近高低的山峰如海底礁石般时隐时现,好不壮观。

在诡谲莫测的风云中,其形态渐渐模糊,本真亦消逝无踪。

与风云相抗,身形愈发显得巍然屹立。

日落西山,方始下山。

归途之中,感慨万千。景物虽静默无言,然其蕴含哲理与禅意。景物具灵性,仅融入用心欣赏之者思维中,赋予其诸多启示;亦仅挑选懂其之者,展其全貌,现其瑰丽、奇绝。观景之异,或高度,或方位,或角度,或思想,所见之景、所悟之意识形态,所得之效果、收获,皆迥然不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