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指针,精心雕琢着百废待兴的山城,留下了拼搏崛起的雄姿;新时代的脉动,全面激活了日新月异的乌兰察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光悠悠,一晃六十载,人生若历经六十春秋,或已桑榆暮景。然而,乌兰察布公交公司自诞生至成长的整整六十个年头,历经风雨砥砺,却风华正茂,蓬勃向上。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岁月的长风,拂去奋进路途上的尘障,开拓出一条条崭新的通衢大道;日复一日的热忱,将温馨服务的画面,植入出行者的心田;滚滚的车轮,碾碎了一个个微弱的晨曦与斑驳的星夜;年复一年的真情,构筑起一道道饱含人文关怀的景观,将助人为乐的镜头,存入乘客们的记忆;流逝的时光,印证着乌兰察布公交人六十年来的初心坚守,他们的内心,始终燃烧着奋发图强的炽热火焰。
一、建站之初。
走进悠悠岁月,点击沉睡的时光,翻阅留存的影集;当集宁城头的炊烟散尽,一轮红日高悬于老虎山上,四射的光芒将这座山城镀上一层绚烂的金光。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一大早,身为集宁市城建局办公室主任的武德民,迎着春寒料峭的西北风,骑着自行车气喘吁吁地刚到办公室,老局长就急匆匆推门而入,两眼通红,嘴里嚷着:“德民啊,我们整整研讨了一夜,这个工作非你莫属。”武德民愣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疑虑的神色,问道:“什么工作,神神秘秘的,干就完了,还非我莫属,整得这般玄乎作甚!”老局长微微含笑,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德民,跟你说个事儿,咱们市要组建公共汽车管理站了。”武德民不等老局长把话说完,一脸喜出望外的神色,抢过话题说:“甚好,这真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老局长瞪了他一眼,嗔怪道:“德民呀,莫要老抢人话题,你这性子急的毛病需改一改。我跟你说,局里经过反复研究斟酌,决定让你牵头。”武德民忙摆手婉拒道:“我恐非此材,不行!不行!”老局长字正腔圆地严辞道:“德民,过分谦虚就是骄傲。你吃苦耐劳,办法多,工作能力出众,此乃众人对你的一致评价。集宁市组建公共汽车管理站,全局的干部挑来拣去,你是不二之选。让你牵头,即是组织对你的信任,更是组织对你的考验。”
“我?”武德民愕然片刻,继而笑了笑,说:“既然组织信任我,我也就勉为其难了。”话到这里,武德民的脸上划过一丝不好意思的神色,话锋一转,嗫嚅道:“不过,我想满足一下先睹为快的好奇心。第一:公共汽车管理站的场所具体规划在哪儿?第二:局里配备了几个人?第三:下拨了多少启动资金?”老局长摆了一下手势说:“你莫心急,我自会一一与你详述。场址已定,就在咱们城建局维修合作社后院。人员嘛,共计十三人,通知已下达,很快便来报到。建设经费暂且未有,办公场所未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组织为什么让你牵头,就是让你从无到有干起来!你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克服困难排除万难,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亲自动手大兴建设,把公共汽车管理站的场所搭建起来。”
“那……”武德民刚想说什么开个头,老局长就打断道:“为党工作,那有条件之谈。德民呀,正是因为困难重重,组织上才让你担此重任。身为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决策、安排,义不容辞地挑起这副重担,竭尽全力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创造条件,将公共汽车管理站从无到有,有声有色的建设起来,干出一番名堂来,这是组织对你的期望。”
武德民望着老局长那不容辩驳置疑的神态,沉默须臾,点了点头。
那是个一穷二白、物资匮乏的年代,面对一片空旷的场地,如何着手建设,武德民满面愁容。他绕着场地徘徊数圈,思考了诸多建设方案。三月二十二日,调派来的十三名干部职工全部报道完备后,武德民背着手,站站立在一个土堆之上,直截了当地将困难与任务和盘托出,言道:“诸位同志,这一片便是咱们集宁市公共汽车站的场址,当下观之,一无所有;无场所,无经费,无我们所盼之物。展望未来,应有尽有;场所有之,资金有之,有我们希望看到的成果。此奋斗的过程,绝非空口白话、纸上谈兵所能达成的。需要我们横下一条心,齐心协力,不辞辛劳,即便磨皮掉肉,也要一如既往,大刀阔斧地把集宁公共汽车站建设起来。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大伙可有信心?”“有!”众人异口同声铿锵有力回答,气贯长虹,展示出一颗颗坚定的决心。
建设工程刚开始,难题就纷至沓来。盖房子所用的黏土近处无有,拉土车亦为奢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箩筐担。但那时连只箩筐都没有,众人七嘴八舌,有说借的,有说集资买的。武德民心里清楚,箩筐是易损物,借是不现实的;集资买,大家那点点微薄的工资,又于心不忍。他不声不吭地径直前往土产商店,拿出平素省吃俭用的积蓄,购回五对箩筐。黏土从自远处挑来了,和泥的水却尚无着落,成了问题。彼时,水桶颇为昂贵。武德民一咬牙,又偷偷把家中仅余用以买米面的几十元生活费拿出来,买了两副水桶。因此,家中断炊,妻子闹别扭跑回了娘家,明公的老丈人借钱调和,才解决了夫妻矛盾,生活之需。
那时的干部不是指手画脚,而是亲力亲为。武德民率先挽起裤腿,撸起袖子,挥舞着铁叉子和泥,拖泥带水,汗流浃背,主动承担起脏活累活。当时有句俗语,“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其他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有样学样,带动起了劳作的积极性。担水的、挑土的,舞动铁锹铲泥的,抹土坯的,工地上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干群一条心,人人皆以主人翁之姿投身生产劳动,起早贪黑,不言苦累,干劲冲天,将集体荣誉奉为至高无上的追求。他们抢时间,赶工期,历经一段早出晚归的艰苦劳作,很快就建起了三间平房,并平整了场地。一间办公室,一间库房,一间修理车间,两台“四平”车,一条线路,奠定了乌兰察布市公交公司的雏形。这看似微弱的火苗,却点燃了乌兰察布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希望之光。
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集宁市公共汽车站剪彩成立,运营。此举,无疑是乌兰察布市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两台“四平”车,圆头圆尾的造型,群众形象地称为“大面包车”。五名司机,张少清、赵全虎、李培文、袁宏,王勇;四名售票员,苏秀梅、王玉梅、牛金池、田玉娥。一条线路全长七点五公里,起始站为集宁铁路分局工程四处,终点站为乌兰察布盟肉联厂,设置13个站点,交替往返。车辆密封不好,行车时车身到处乱响,方向盘没有助力器,转弯时驾驶员须站起身用全力转动方向盘。冬天像冰窖,夏天似蒸笼。但他们心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众人齐心划大船,舟行速疾浪头高。驾驶员精心保养车辆,小心驾驶,力保行车安全;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总是用清脆悦耳的声音报站名,用温暖和煦的笑容迎接每一位乘客,扶老弱病残上下车,耐心解答乘客的种种疑问。售票员手中的票夹和零钱袋,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独特标识;那弥足珍贵的留存影像,已经成为历史的物证。
回到逼仄的车辆维修车间,简陋的维修设备,维修师傅们全凭眼力劲,总是忙碌地穿梭于车辆之间。他们满身油污,却毫不在意。为了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对每一个零部件都精心检查、悉心维修。
张师傅是站里经验丰富的维修工,他的目光向来犀利如电,每天公交车收车后,都会全神贯注地审视着车辆的每一处细微末节,多次排除潜在的隐患,多次受到车站的奖励。六五年的四月二十九日,一辆“四平”车在行驶途中骤然出现故障,被紧急拖回维修车间。张师傅接到任务时,刚刚接到妻子派人传来儿子相亲要他赶快回家接待的消息。请假的他更换了工作服,正准备回家。他犹豫片刻,想到车站运营车辆有限,一个萝卜一个坑,少一台车运营,影响多少乘客出行。于私于公,他纠结良久。最终,他又换上工作服,毫不犹豫地俯身趴在车底,忍受着闷热难耐的工作环境,一处接一处地仔细排查着故障原因。家中,相亲对象父母及媒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菜都等凉了,也没有等回来张师傅。妻子万分着急,嘴里低声嘟嚷着什么。对方的父母一气之下,撒下不诚心的怨气,悻悻离席而去。维修车间的张师傅,还在耐心查找着故障原因,汗水湿透他的衣衫,油污肆意地沾染他的脸颊。历经数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精准无误地排除了故障。原来是发动机的一个零部件损坏了。当他更换完零部件时,已是凌晨两点。虽疲累到了极点,但脸上却洋溢着如战士打胜仗后的喜悦。洗漱之后,换掉工作服,他拖着疲惫的身躯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朦胧的月色映照着他满是兴奋的面庞。回到家里,妻子责备的唠叨声不绝于耳。张师傅深知愧对儿子,一声不吭,再次洗涮脸上手上的油污,简单吃了几口饭,迫不及待地上炕,脱衣钻入被窝,呼呼大睡。次日,这台四平公交车又投入了正常的营运。
年轻的小李师傅刚参加工作不久,虽资历尚浅,但勤奋好学,对于新技术的掌握极为迅速。七月一日,一辆“四平”车出现了棘手的发动机故障,难住了众多老师傅,个个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小李却主动请缨,承担起维修任务。老师傅们对他的大胆行为露出了诧异的神情,都认为他难以完成这样极具挑战性的维修任务。面对复杂纷繁的机械故障难题,小李师傅翻阅资料,最终凭借刻苦专研的精神,找到故障原因,成功排除了故障,赢得了一片掌声。
王师傅生病发烧,身体极度不适,可他仍旧坚持对每一辆车进行全方位的精细排查,直至体力不支晕倒在地。为了确保车辆能够稳稳当当、安安全全地正常运行,维修车间的师傅们常常加班加点。他们的辛勤劳作与默默奉献,成为了公交车安全行驶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车站运营八个月,安全运送客人20488位,月均2561人次。票价为3分、5分、8分,1角、1角2分,五个价位,按站收费,月票3元,买票收入达一万多元。
集宁公共汽车站的成立运行,彻底打破了过去人背、肩挑、车推、畜驮、畜力车载客运输的旧貌、习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舒适。
二、树立形象。
集宁公共汽车站仅仅经过一年多全站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的奋斗发展,到一九六五年十月八日,李云盛任集宁公共汽车站党支部书记时,运营的公共汽车已增加到四辆,拥有二十二名职工的集体大家庭。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很难想象得到那个时代的人,是何样的艰苦朴素,人人争先,个个奋勇,把集体当成家,呈现出“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奋斗不息的精神面貌。
一九六八年,李茂林担任集宁市公共汽车站党支部书记。李书记一到任,就把汽车站当成家,一心扑在工作上。他骑着自行车走遍集宁城区与城乡结合部,了解居民出行需求,根据集宁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的势头做出判断,积极拓展公交业务,增设线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多方游说,争取政策支持,节约开支,收效赫然。次年的十月份,两条郊区线路实现运行。一条从集宁南站至国家石油储备库151油库;另一条从集宁南站至察右前旗大土城乡。既满足沿途居民出行的需求,也为壮大集宁公共汽车站做出应有的贡献,有力促进了集宁市乃至乌兰察布的经济发展。
在漫长的营运过程中,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集宁公共汽车站不断上演,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赞不绝口。时序入冬,大雪漫天纷飞,道路结冰,公交车辆行驶频频打滑受阻。为安全计,许多干部职工建议停运休息。李书记连夜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会议。会上,李书记表情凝重,语气深沉,声如洪钟,说:“同志们啊,我们完全可以凭借大雪路滑不安全的借口停运休息。但是,我们的职责是什么?就是为了保障居民出行的顺畅。以下雪路滑为借口停运休息,这是懒惰思维在作祟。增强服务意识,是当下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什么情况下安全?要我说,不负责任的话,每时每刻都不安全。只要责任心到位,慢慢地行走,四个轮子的汽车,总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好走,总比打滑出溜的畜力车好走,总比两条腿的行人好走。试想一下,哪个更安全?不安全可以想办法,办法总比困难多吗!在困难面前退缩,不是我们集宁公交人的性格。我要求大家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共商路滑问题的解决办法。”李书记的一席话,顿时激发起全体干部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许许多多解决路滑问题的思路。在排除了许多不安全的意见后,最后采用一个笨办法,用粗麻绳绑扎轮胎,防止打滑。虽然是个笨办法,但也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当时的困境。
第二天一大早,李书记早早来到公共汽车站,全体干部职工不约而同地提前来到公司,主动参加劳动,清理车身上的积雪,预热车辆,绑扎轮胎。有说有笑,气氛活跃,热火朝天。彼时的公交车没有暖气,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行驶,寒气从窗缝钻进来,袁师傅的双手冻得通红。但他却始终全神贯注,紧紧握着方向盘,眼神中满是坚定,一趟趟安全地运送着来往的乘客。他们中有人冻了脚趾头,有人冻了耳垂,有人冻了鼻子,但他们个个坚持工作,毫无怨言。有热心乘客写信给媒体记者,赞誉集宁市公共汽车站积极作为的工作态度。司机李德庚师傅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自豪地说道:“冻点累点滑点没有什么。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公交人热情服务乘客的动力。我们做的是本该做的工作,职责所系。只要市民有出行需求,即便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全心全意为乘客着想、服务,这是我们公交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与义务。”集宁市汽车公交站这种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务实精神,像一粒粒种子,一直传承了着,延续着。无论刮风下雨,下雪路滑,冰冻三尺的日子,所有公交车都会准点出发,安全地将乘客送达目的地,切实履行着所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集宁市公共汽车站虽然经过几任领导的传棒接力,但始终注重思想教育不松懈,大力弘扬乐于助人的美德,提倡勇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彼时,涌现出许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案例。从中选取其中的两例镜头,以飨读者。镜头一,李培文驾驶着1路公交车行驶在肉联厂附近,一位老年乘客突然发病倒地,引起乘客的一阵骚动。李培文察觉后马上把车停靠在路边,过去查看,发现病人已是口吐白沫,抽搐不已。李培文二话没说,当即调转车头,将车开往盟医院,并与乘务员一同悉心照料老人,直至老人的家属赶到,才默默地离开。这样的事例,在集宁公共汽车站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但从未有人刻意炫耀过,都觉得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是最普通最应该做的工作。镜头二,李师傅驾驶着1路公交车在集宁南站停下,几个小偷围住车门,行窃一名病怏怏的老人。李师傅发现后毫不犹豫地从座位上冲下去,大喝一声。“你们在干什么?”此时的小偷正好得手,一沓新旧混杂,大小不一的人民币握在手中,转身企图逃之夭夭。说时迟那时快,李师傅手脚并用,推踢开前来阻拦的小偷同伙,如离弦之箭飞身而去,一把抓住小偷攥钱的手,硬生生把钱夺回来。气急败坏的小偷拔刀相向,李师傅临危不惧,一脚踢飞小偷的利刃。李师傅的果敢勇猛的行为,震慑了小偷。一伙人见势不好,拔腿跑掉了。事后,记者前来采访,问及李师傅是否惧怕歹徒蓄意报复,他毫不掩饰地回应道:“我也怕。但职责所系,必须挺身而出,哪怕被报复,也义无反顾。”集宁市公共汽车站的司机们敢于和不法分子的作斗争,修为拾金不昧的品德,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有力地维护了乘客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秩序。每一个故事,都满溢着公交人的爱心、责任与担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集宁公共汽车站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乘客们感受到脉脉温情。为集宁公共汽车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惨烈车祸。
交通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紧绷,一但松懈就会酿成事故。集宁公共汽车站在十几年的营运过程中,一直顺遂惯了,车站管理层逐渐放松了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许多司机开始产生了麻痹的思想,忽略了安全第一的意识与责任,陷入“骄兵必败”的怪圈,发生了一场惨不忍睹的悲剧。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十八日,李美华驾驶着 02 公交车缓缓行驶在红卫公社的道路上。乘客们或打着盹儿,或望着路边的景致,一切看似平常无异。然而,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正悄无声息地一步步逼近,车上所有人对此全然未觉。
当车辆行至三号村东铁路道口时,李美华不顾由远及近的火车鸣笛声,驾车冒险抢过道口。如果按照正常情况,是可以毫无悬念地顺利冲过闸口。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公交车正好行驶上铁轨,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发动机突然熄火,一下子就停在了铁道中央。这一状况令李美华始料未及,望着“轰隆隆”驶来的列车顿时傻眼了,着急万分,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点火启动发动机,即便手忙脚乱,却都以失败告终。火车尖锐的长笛和着“哗嗒,哗嗒”车轮滚动的声,撕心裂肺地撕裂着司乘人员的,李美华脸色煞白,乘客们都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涌向车门。就在火车撞过来的一瞬间,车厢传来李美华声嘶力竭地呼喊声:“快把车门打······。”话音未落,只听“哐啷”一声巨响,地动山摇,02 公交车像一只脆弱的纸鸢被撞飞出去,离开地面翻滚几圈后,重重地摔落在地。现场一片狼藉,哭爹喊妈声交织在一起,煞是凄惨。这起事故造成包括司乘人员在内的三死十一伤,成为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发展史上唯一的特大交通事故。
妥善处理完事故救治与赔偿问题,李书记就此次事故,在全站会议上展开了深入的反思与总结。他慨叹道:“‘祸患常积于忽微’,安全的警钟必须长鸣。此次交通事故虽因机械故障引发,但责任终究在人。倘若过道口时能够留意火车的运行状况,即便机械出现故障,也有时间施行挽救之策,人也能够将车推离铁道,决然不会酿成这般重大的交通事故。司乘人员安全思想麻痹,这是我的过错,安全教育未能及时跟上,作为书记,我罪责深重,愧疚万分。“吃一堑,长一智”,血淋淋的教训不可谓不沉重,我要求全体司乘人员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作出深刻检讨,并向上级组织如实汇报事故详情,甘愿接受处罚。”言毕,李书记向与会人员深鞠一躬,热泪盈眶。
四、改革之路。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集宁公共汽车站的发展并非一路坦途,也历经了诸多波折与起伏。
1982 年 12 月,江文才肩负起集宁市公共汽车站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彼时,改革的春风以锐不可当之势,强劲地吹拂着祖国的大江南北。江文才敏锐地捕捉到这股变革的浪潮,深切意识到探寻适合公共汽车站发展新路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达成这一目标,他千辛万苦多方调研、取经,并多次组织并召集车站相关人员举行会议,商讨改革方案。会议上,江书记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最终,众人共同商议决定将车站分成五个小组,探索实行小组承包制。每个小组配备两台车和四个人,一台车用于常规的公交运营,另一台车则投入到第二产业中。总之,完全放开了公交车原本单一运输乘客的用途,只要能挣钱,就拉什么,只要能提高收入,就怎么干。如此一来,公共交通原本的公益性质发生了偏离,变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纯粹的商业行为。
这一举措在推行之初,确实如预期那样极大地激发了司乘人员运营的积极性。为了增加收入,他们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热情似火,干劲冲天,呈现出一片忙忙碌碌的繁荣景象。车站稳稳地获取了提成,经济效益有所上扬。然而,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一系列棘手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为了多拉人,抢客源,随意停车,闯红灯,故意拖延行车速度等客现象司空见惯,导致乘客们的出行时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的延误了坐火车的时间,有的耽误了坐长途客运班车,有的耽搁了宴席吃请的时间,扑了一场空。因此,乘客们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投诉材料如雪片儿纷纷投递到车站,指责他们一心只顾挣钱,不顾乘客们的需求,满意度急剧下降,完全丧失了公交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显性地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在一切向“钱”看的年代,承包组只将目光聚焦于经济效益,对车辆保养毫不重视,也不愿投资进行车辆维修。直至车况破损到难以正常运行的程度,便将承包的车辆随意交还。由于缺乏车辆更新的资金,集宁公共汽车公司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困境,甚至连续数年都无法按时发放职工工资,一直处于拖欠状态,公司的正常支出也难以为继,面临着被拍卖的危机。
1992 年 2 月,集宁公共汽车公司迎来了孙秀贵经理。孙经理在如山般巨大经济压力面前毅然力排众议,以灵活巧妙且善于变通的策略,大力鼓励私人出资购买公交车辆,实行自负盈亏。这一果敢的举措成功地守护住了公司,也完整地保全了公交线路。尽管有人对他的做法提出强烈质疑,但他义正词严、掷地有声地反驳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最终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他的决策是明智且无比正确的。
在孙经理的积极运作下,同年 6 月,集宁市公共汽车公司风风火火地开通了第二条公共线路,就此果断终结了集宁市区近三十年仅有一条公交线路的历史。1994 年,集宁公共汽车公司轰轰烈烈地推行单车承包制,这标志着集宁市公交行业开启了改革创新的崭新篇章,全面昂首迈向市场化。通过在职工中采取公开报名、公开招标以及张榜公示的方式,鼓励职工踊跃集资、贷款购置了一批“胜利”牌中巴车,相继开通了 3 路、4 路公交车。次年,又开通了 5 路公交线。2004 年 4 月 8 日,集宁市撤市设区,集宁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更名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公共汽车公司,规模也逐步壮大。
五、飞速发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8 年之后,集宁区公共汽车公司的发展步伐进一步飞速加快。在市区两级财政的大力扶持下,公司逐渐从个体手中收回了经营权。新科技、智能化、环保型的理念与设施如春风般普及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自动投币机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语音播报器也全部稳稳地安装到位。
集宁区公共汽车公司的迅猛发展,重新强烈唤醒了全站干部职工的信心。尚经理多次紧锣密鼓地组织会议,深入研究公司的发展路径。从十几年来只重视经济效益不注重企业形象的野蛮经营思维中深刻吸取教训,认识到重塑企业品牌文化的至关重要性,回归到公益性、福利属性的根本。随后,公司加大对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训,大力塑造公司是我家的思想观念,公交人重拾热情服务的意识。驾驶员们不仅要全神贯注地专注驾驶,还要时刻密切关注乘客的上下车安全,耐心细致地解答乘客的疑问,再度展示出热情真诚的服务态度。
历经多年的积累与沉淀,集宁区公共汽车公司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全新变革。2018 年 8 月 8 日,集宁区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更名为乌兰察布公交公司。2019 年 7 月,崔德风风火火地走马上任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
崔书记鉴于乌兰察布城市持续扩张、人口不断增加的实际状况,审时度势,展开了实地走访调研,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发展壮大之旅。他深入社区,与居民们亲切交流,促膝长谈,倾听他们对于公交线路及站点的合理建设建议、内心渴望以及诸多抱怨。他蹲守在站牌下,仔细观察乘客们的候车情形,认真记录每一名乘客的心声。每一个被忽视的角落,每一条拥堵的线路,他都做到心中有数。
多少个深夜,他在办公室里反复踱步,时而凝视城市地图,陷入沉思。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并结合实地调研,获取了有关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以及运行线路不科学的第一手详尽资料。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大刀阔斧地展开业务改革创新。他组织人员沿线摸排,逐段分析,为科学合理优化线路设置站点,做出了具体的新规划。不久,公司决定,在个别线路适当增加车辆运营,适当增设了多个站点,适当延长了运营时间。解决完这一问题后,为配合市区扩张,他又着手布局多条公交线路,增强了城市的基础配套功能。
在崔书记的精心筹划与全力运作下,一系列新的公交线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四十路公交线路,好像一条灵动的丝带,在绿意流淌的景观带中穿梭,每一个站点都像似丝带上精心镶嵌的花亭玉廊。游 1 路滑雪场专线,为热爱冰雪运动的人们搭建起一座便捷稳固的桥梁,如同梦幻之桥连接着激情与欢乐;乌兰察布高铁站夜班车,在璀璨的灯光秀中缓缓流动,牵引着流光溢彩的景观带,一路向前;k1 路公交车风驰电掣般在集宁南站与乌兰察布高铁站之间疾驰,连通了两条交通大动脉,极大地满足了乘客们换乘车的需求。
2021 年 1 月 14 日,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举行了隆重盛大的新能源公交车上线运营启动仪式,477 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如一支绿色的大军为城市注入清新与活力;8 月 8 日,27 路公交线顺利开通;8 月 26 日,101 公交线成功运营。一条条线路,一个个站点,犹如一条条五彩的纽带、纽扣,将整个城市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九月,崔德勇挑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重担;他像一位无畏的先锋,带领公司一路高歌猛进。九月二十九日,51 路、52 路公交线如期开通,首发的公交车缓缓驶出车站,仿佛在述说着城市发展的新篇。沿线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来到站点,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位老妇人眼中闪烁着泪花,高兴地说:“盼了多少年了,终于能在家门口坐上公交车去市区了,方便又省事,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件天大的好事。”另一个站点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他颤巍巍地说:“我在这住了一辈子,以前想去集宁区看亲戚,要转好几趟车,折腾大半天,现在可好了,公交直接就能到,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这两条线路,紧紧地将平地泉、察右前旗新区与集宁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乌兰察布市城市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二月一日,15 路、102 路公交线路也接踵上线。一条条公交线路,像血液一样顺畅地流淌在城市的脉络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崔德书记这一套精准投运的组合拳,极大地方便了众多乘客的出行,切实解决了无数居民出行难的问题,精准击中了民生愿望的靶心,赢得了全市居民的如潮好评与齐声赞誉!
在乌兰察布市公交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崔书记就是一位独具匠心、妙笔生花的画师,精心描绘着乌兰察布公交事业如蛛网般的宏伟蓝图。这一系列朴实的举措和贴心的服务,如同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撒落在市民的心田,催生出一束束文明之花,共同装点着乌兰察布城市发展绚丽多彩的大舞台。
六,守正创新。
2022 年伊始,崔国军接过公司的接力棒,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他一脉相承一贯的务实作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思想层面转化到行动上,落地生根。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崔国军书记在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大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公交车不仅仅是市民出行的寻常代步工具,更是城市文明的直观展示窗口。公交驾驶员的素质与城市形象紧密相连,乘客的意见和建议,像似映照我们服务态度的一面镜子,清晰展示城市的灵魂;乘客的牢骚和诉求,恰似一把精致的梳子,明确扮靓自身的形象。我们唯有善用这两样‘工具’,方能看到不足,弥补缺点,纠正错误,端正态度。”他不仅深悟“两样工具”的重要性,更是身体力行地善用这“两样工具”。他不辞辛苦地一班接一班地换乘公交车,以一名普通乘客的身份,走进车厢,走进乘客中间,只为耳闻目睹乘客们发自肺腑的真实心声,认真聆听意见和建议,牢骚和诉求,切身体验公交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他持续优化服务环境的软实力,加大对干部职工的文化教育与素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他处理起来群众的诉求从来不含糊,不马虎,不护短、不偏袒,不打折扣,多从自身上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推进公交服务的不断进步。
刚工作不久,崔书记正在办公室处理业务时,突然接到一位老人的投诉电话,反映某路公交车司机到站未等她上车,致使她延误了乘车时间。崔书记从老人的语气中,明显感受到极度气愤的程度。崔书记是个心直口快,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之人。他立即去终点站找到休息的司机,了解具体情况。司机解释道:“老人行动迟缓,远远招手示意,为了不影响其他乘客的时间,所以没等她。”司机的这番解释看似无懈可击,在情在理,似乎等你是情分,不等你是本分,误车是老人的原因所致。然而,崔书记却从中敏锐地洞察到了问题的根源,察觉到服务水平有所退化的端倪。他深知,在公交服务中,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市民的感受,每一个决定都体现着服务意识的高低。对于公交公司来说,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对于老人而言,这却是一次影响心情甚至可能影响对整个公交系统信任的大事,就此形成一桩解不开的心结。
崔书记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就是政治”这句深刻的话语。他明白,只有尽快给老人一个满意的答复,才能不辜负市民的信任。 崔书记迅速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在会议上,他表情严肃地围绕“人民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总要求,深入剖析了这一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服务意识淡漠的问题。他指出,每一位驾驶员都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将乘客的需求放在首位。随后,他对涉事驾驶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他有步骤地开展了深刻的品德教育活动,并增设了义务监督员的聘任岗位。他向全市市民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有意愿参与公交服务监督的市民能够积极报名。
在妥善处理完内部事务后,崔书记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慰问老人。当他出现在老人面前时,老人眼神中依然带着一丝不满与愤怒。崔书记满怀歉意地向老人转达了处理意见,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道:“老人家,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让您受委屈了,我代表公交公司向您道歉。”随后,他拿出义务监督员证书,递到老人手中,说道:“老人家,我们希望您能够成为我们的义务监督员,帮助我们监督公交服务,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老人看着崔书记真诚的眼神,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她缓缓地伸出手,接过证书,激动地说:“崔书记,我一开始真的很生气,但是看到你这么重视这件事,这么为我们老百姓着想,我从你身上,看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朴质形象!”
崔书记巧妙地运用借力打力之妙招,不仅成功地化解了老人的诉求,消除了老人心中的积郁,还激发了老人发挥余热的热情。老人从此积极投身于公交服务的监督行列,她的每一次监督建议,都像是一阵清风,吹拂着公交服务不断改进。这一举措切实增强了外部监督的力量,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令人赞叹不已。
“交通安全重于泰山,服务质量关乎民心。”崔书记深知,公交运营责任之重大,绝非仅仅依赖外部监督与内部管理的“双保险”就能高枕无忧。他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洞察到,必须构建一套更为严密且周全的管理与监督体系。于是,一道专职预警防线应运而生,专人负责在驾驶员营运前进行安全教育,并强化服务意识的提醒与提示,只为确保每一位驾驶员心中那根安全意识的弦时刻紧绷,服务意识的精气神永远饱满。
在探索激发公司全员积极性的道路上,崔国军书记逐步意识到竞争机制的关键作用。他巧妙地利用荣誉杠杆,撬动起员工们相互竞争、互相比拼的精神活力源泉。在他的主导之下,公司内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竞技比赛活动火热开展起来,那“车技第一我骄傲”的响亮口号,如同一阵激昂的号角,瞬间掀起全公司精练车技的热潮。随后,“比、学、赶、超”的评比活动接踵而至,从车队到分公司,再到总公司,层层树立起标杆模范,他们就像明亮的灯塔,在工作的海洋中为大家指引方向,起到带头引领的示范作用。在公司反复且大力的宣传表扬下,一种争先争优争第一的热烈氛围弥漫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充分满足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进取心,更如强力胶水一般,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紧接着,好人好事评选活动重磅推出,专门设立的好人好事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一周好人”“一月好人”“一年好人”的先进事迹评选有序进行,分阶段的表彰、嘉奖仪式庄重而热烈,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在公交车上循环展播,仿佛是在向全社会传递着一种人人做好事、个个争好人的强烈信号。活动一经开展,公司便如潮水般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拾金不昧、热心救助、见义勇为的锦旗、感谢信、表扬信,那一行行最诚挚的话语,无不饱含着一个个受益人深深的感恩之情。
时光回溯到 2024 年 2 月 23 日那个令人揪心的下午,张女士神色焦灼地守候在 11 路公交站牌下。当第三趟公交车缓缓驶来,她紧紧攥住车门,脸上的惊慌失措仿佛能让空气都为之凝结,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肆意流淌。她手扶车门,身体颤抖得厉害,双腿绵软无力,仿佛瞬间失去了支撑身体的力量,整个人一下子瘫倒在公交车的过道上,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的孩子丢了,我的孩子丢了。”驾驶员见状,赶忙关切地询问详情。张女士那红紫的嘴唇哆哆嗦嗦地说道:“孩子说好坐 11 路公交车回家,可是,我已经等过了三趟公交车,都不见他的踪影。我的孩子是不是丢了,是不是丢了!”最后这一句歇斯底里的吼声,如同重磅炸弹一般震惊了满车厢的乘客。驾驶员迅速用手势制止了乘客们关切的嘈杂声,然后以平和而沉稳的语气宽慰道:“您别激动,先冷静一下。如今社会的治安非常好,满街都是摄像头,哪怕是飞过一只苍蝇都会留下痕迹,何况是一个孩子呢,绝不会出现您所想象的那种糟糕情形,您大可放心。我这就给调度打个电话,不管是孩子坐过站,还是上错车,都能查得一清二楚,十分钟之内肯定会有结果。”驾驶员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拨通了调度员的电话,详细地进行沟通。尽管驾驶员已经将问题及时反馈给了调度员,并且查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但心慌意乱的张女士,慢慢地坐起身来,眼神中透着绝望,不顾一切地朝车门扑去。“扑通”一声,她重重地摔在车下。乘客们见状,急忙纷纷下车,有的小心翼翼地扶起张女士,有的温言细语地安抚着她的情绪,还有的提议立刻报警,众人七嘴八舌,场面一片混乱。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调度员打来电话,传来令人欣喜的消息:“孩子坐反了车,驾驶员和永光师傅专程开车把孩子送回丁香苑小区了。”张女士闻言,顿时破涕为笑,她用力挣脱众人的搀扶,像个孩子般欢天喜地地朝着丁香苑小区跑去。那近在咫尺的距离,对于此时迫不及待的张女士而言,却仿佛隔着万水千山,她一步一步地奋力向前……终于,她一把抱起孩子,将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喜极而泣。事后,张女士一家人对和师傅的善行义举感恩戴德,特意送来了锦旗,由衷地表达着深深的感谢!
再把目光聚焦到 8 月 18 日的那个下午,一位乘客乘坐 2 路公交车时,或许是因为天气炎热,将上衣脱下套搭在靠背上,下车时却因匆忙而忘了穿上。后来有其他乘客占座时,才发现了这件遗落的衣物。而遗失衣物的乘客,直到回到北京的家中才惊觉上衣不见了。他仔细回想一番,估计是遗落在乌兰察布 2 路公交车上。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天,公交车早已运行了好几个班次,在他看来,谁还会留意他的一件衣物呢,他对找回衣物几乎已不抱任何希望,只能无奈地默认衣物丢失了。然而,经乘客反映,认真负责的驾驶员赵志刚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将衣物悉心收起,并精心保管起来,随后与调度员曾岸清取得联系。调度员曾岸清凭借专业的技术手段,仔细查找相关信息,最终成功获取到遗失衣服乘客的联系方式,并迅速联系到了他,还贴心地以快递的方式将衣物寄回。不久,公司收到该乘客寄来的一幅题字和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满是对 2 路驾驶员赵志刚、调度员曾岸清拾金不昧精神的夸赞,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乌兰察布人诚信淳朴的民风品质。
像这样的好人好事在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不计其数。33 路的驾驶员魏玮,车队长任兴旺,驾驶员李全,9 路车的驾驶员张志平,4 路车的车队长纪军、驾驶员任建亮等等,一大批生动鲜活的事迹不断涌现,彻底打破了公交工作原本平淡乏味的氛围,为其增添了一份热烈活跃的生活气息,更生动地渲染出乌兰察布公交公司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崔国军书记一直坚持宣传的理论知识,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学习引导方式,如同神奇的魔法一般,将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精神的核心内涵高巧妙且深入地融会贯通于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之中,让干部职工们自觉地懂规矩、明方向、得方法、增智慧,实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有力地引领企业踏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他在思想教育课上多次语重心长地强调:“公交事业不仅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公交公司作为公益性企业,重要的是要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筑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为社会造福,为城市增色,力求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至臻至美的效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在崔国军书记的努力下,乌兰察布的公交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传递着温暖与文明,成为城市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为乌兰察布的城市发展画卷增添了更加绚丽多彩的色彩。如今的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已然发展壮大,麾下拥有 706 名干部职工,他们人人奋勇当先、积极进取,恰似一群勤劳的蜜蜂,为乌兰察布的公交事业默默耕耘,不辞辛劳;精心打造的 5 个公交场站,犹如一座座固若金汤的堡垒,为乌兰察布公交运营提供了坚如磐石的保障;精心布局的 15 个首末站,宛如一个个温馨的港湾,温情地迎接和送别每一辆公交车与乘客;3 个营运分公司,仿若三支孔武有力的臂膀,强力推动着乌兰察布公交事业不断砥砺前行;1 个租赁公司,为乌兰察布人的出行,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贴心选择;1 个广告公司,恰似一扇展示乌兰察布城市发展和商贸文旅的明亮窗口;51 条公交线路,好似纵横交错的滔滔血脉,连接起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起磅礴力量,拓展交通大动脉的脉脉相通,为每一位出行者提供了便利与畅通;610 台运营车辆及租赁车辆,犹如一群风驰电掣的骏马,驰骋在城市的道路上,带着殷殷期许,走进岁月深处,探寻服务为民的真理;运营里程达到 764.1 公里,相簇相拥的景观带,恰似一条绵长的彩绘环绕着城市,勾勒出一幅园林城市风光靓丽的艺术效果图。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一路走来,从最初的弱小逐步发展壮大,其间遇到过重重挫折,经历过无数坎坷,走过弯路,也犯过错路,但凭借着一系列的守正创新举措,最终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乌兰察布公交公司的日益壮大,离不开整个集体强大的向心力,而党组织便是这向心力的核心所在,党员则是凝聚力的关键体现。一个思想统一、认识一致的团队,能够勇克重重艰难险阻,奋勇向前;反之,一个组织涣散、人心不齐、形如散沙的企业,必然前景黯淡,绝无未来可言。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之所以能够一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正是源于公司党支部、党委一班人的集体决策,高度负责,严于律己,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多谋善断、一心为公,敢为人先、满怀为民情怀,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在城市公交运营的宏大版图中,乌兰察布公交公司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下,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已然成为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宛如一幅绚丽画卷在城市中铺展,尽显一路风采。整洁的车辆,仿若宣传员,携着喜讯穿梭;温馨的车厢,恰似孕婴袋,张开热情怀抱;周到的服务,犹如和煦春风,让每一位乘客都深深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关怀。车辆持续更新且日益增多,线路不断拓展并渐次延长,服务质量逐步提升且优化,乌兰察布公交公司恰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崔书记用一腔热忱的情怀,谱写出催人奋进的序曲。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在不断提高运营效率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重塑了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七,回顾历史,收获满满。
翻阅乌兰察布公交公司的老照片、影像资料,那一张张洋溢着灿烂微笑的面容,依然充满温馨暖人的力量,不知湿润了多少乘客的眼眸,似一泓清澈的泉水流淌在人们心间;那一双双热情搀扶老弱病残的手,依旧饱含真诚,依然散发着炽热的情感。那一幕幕温馨感人的画面,依旧亲切鲜活生动,依然激发着公交人热情周到服务的崇高理想,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以升华,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淬炼着一个个甘于奉献的精神品德。
回首乌兰察布公交公司的发展历程,建站之初仅有一条线路、两台老旧燃油“四平”车,如一颗微弱的火种。而如今已拓展至五十一条线路,拥有 477 台环保节能的新能源公交车,以及 133 台轿车、商务车、越野车、中巴车,似洒在乌兰察布街道上一颗颗璀璨的流星,时间照亮一个个热切回家的心。其四通八达的线路,不仅覆盖城市的各个角落,还延伸至周边的察右前旗新区、土贵乌拉镇、平地泉镇、程家村、王贵沟等地,如一张巨大的网络连接着城乡。车辆的不断更新换代,线路的持续增加与拓展,见证了乌兰察布城市由小到大的蜕变历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一路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用六十年的辛勤汗水,精心绘制出一幅公交事业的宏伟蓝图。每一位司乘人员,都像能工巧匠,雕琢着城市繁荣的梦想。他们精雕细琢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绘就一幅公交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 1964 到 2024,六十年间,乌兰察布公交公司干部职工风雨同舟、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持续建设、众志成城。乌兰察布公交公司恰似历经一次次凤凰涅槃,最终振翅翱翔在乌兰察布的大街小巷,书写着发展壮大的璀璨篇章。
六十年的磨砺,铸就了乌兰察布公交公司人坚如磐石、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强大的集体形象。乌兰察布公交人用热忱的服务,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书写着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