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林克强的头像

林克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22
分享

乡音无改




             乡音无改

              


               林克强






        乡音,是一个籍贯的标签。乡音,是地域人们的合唱曲调。乡音,是孩提时代学说话的地方口语。乡音如胎记,陪伴人一生。

        中华文明五千年,生老病死一代代,江山易改,乡音难移。毛泽东的湖南腔,周恩来的江浙口音,朱德、邓小平的四川话……无数伟人名士一辈子都说的家乡话。

         谈到乡音,我便想起贺之章的诗歌《回乡偶书》。少年时,我就能背诵这首诗,当时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两句诗,淡然无感受,只是觉得“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很风趣有动感。直到我十八岁离开家乡,外出读书谋生,才逐渐对乡音有了认识和体会。

        记得,列宁曾经说过一段话: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是什么肤色,无论你是在异国他乡,你都可以凭《国际歌》熟悉的曲调,为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由此,我也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凭音乡结识老乡朋友。乡音是一可以扩大和缩小的。在国外,说汉语的是同胞;在省外,说四川话的是老乡;在四川省内,说宜宾话的是老乡,说高县话的更是肩靠肩的老乡。

        我在川南高县出生长大,在故乡生活了十八年。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我在四川隆昌县生活了三十多年。我有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两地口音兼有相融。但是与成都话、重庆话却有较大差异。乡音是随着地域的扩展而逐渐变化的。比如:普通话说,到哪儿去?隆昌人说到哪里季?宜宾人说到哪里气?高县人说到哪里革?泸州人说到哪里克?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乡音认识老乡,是乡音拉近了彼此陌生的距离,是乡音使人感到亲切和内心激动。

        最近,我回了一次老家川南高县。走在县城大街上,车流人流穿梭不息,入耳尽音乡,目睹少故人,我象一条从大海回游江河的鱼,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山水熟悉,人面陌生,沧然涕下………我才真正切身体会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乡音,乡音,一个人一辈子未改的口音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