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坤红的头像

王坤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07
分享

在文字里收获幸运

初中时开始喜欢作文,读师范的时候在《青少年日记》发表第一篇习作,到现在很多年了。多年来零零散散地写,虽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但好在没有放下。文字于我就是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直觉得能够在文字里安顿心灵,是我人生的幸事之一。

今年的七月,又一次在文字里收获幸运。

7月14日上午,我正捧着一本书在窗前闲坐,听到微信消息的声音。打开手机,看到张店的老同学庆连发来一张“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的作品统计截图,其中有我的小文《琉璃梦》。我好奇地问他这是什么统计,他告诉我是“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随后,发给我一个链接,“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公示”。

我这才想起来我的《琉璃梦》曾被壹点号“文学博山”推荐到“齐鲁壹点”发布过,我竟然不知道那是参加比赛。原来“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友谊出版社共同启动的散文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据统计,这次活动共征集作品10000余篇,经过初评、复评和专家评定,分别产生一二三等奖、网络爆款奖、优秀奖共87篇。所有获奖作者将被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聘为“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我的《琉璃梦》获了一个优秀奖,真是幸运。

很快,我就接到了大赛组委会的邀请,7月29日下午,去济南参加“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颁奖典礼。

到达典礼现场,正好遇到之前联系过我的“齐鲁壹点”的周静老师,温馨的笑容、热情的问候让我如沐春风。沿着周静老师的指引往里走,看到了高高悬挂的获奖作者的照片海报,虽然从未与其中的任何一位谋面,却莫名地感觉亲切。会场门口还有精心布置的签名墙。获奖作者争相在照片海报和签名墙前留影,一张张笑脸瞬间定格。会场里的大屏幕播放着大赛花絮和山东各市作协主席对“青未了散文奖”大赛的祝福视频。大赛组委会对此次颁奖典礼的重视由此可见。

刚进会场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里,我在过道上站了一会。坐在后面的一位老师马上招呼我,“座椅上贴着姓名,你找到名字对号入座。”我赶紧道谢。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左右边的两位老师几乎同时问我,“你从哪里来?”他们的热情扑面而来,好像大家不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而是老朋友。左边的孙志华老师知性优雅,笑靥如花,我们聊得不亦乐乎。交谈中得知,孙老师在第一、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大赛中连续获奖,让人心生敬意。右边的孟昭峰老师问我的文章是哪个壹点号推荐的,我说是“文学博山”推荐,孟老师对“文学博山”这个名字赞赏有加,盛赞博山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得知“文学博山”是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自发创建的公众号,目的在于“用文字抒发乡情,用照片展现乡愁,用视频留住乡音”,坚持原创首发、扶植新人,孟老师更是赞不绝口,“太难得了。这个公众号不仅大气,而且接地气。”和孟老师的一番交流,也算是宣传了“文学博山”,这让我喜不自禁。

颁奖典礼上,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教授作了精彩的作品点评。马兵教授肯定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大赛获奖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历史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征集作品上万篇,参与人数范围广,省外很多作品获奖。“青未了散文奖”仅仅举办两届,但影响力已经辐射全国。

颁奖现场,还安排了以一等奖获得者刘星元的散文《一匹马从梦境中本来》命名的“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作品集新书启动仪式。

典礼的精彩环节,当属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主编刘君老师主持的文学沙龙“漫谈散文创作的变与不变”。参加沙龙的嘉宾分别是山东师范大学博导李掖平教授,山东友谊出版社何慧颖社长,第二届“青未了散文奖”一等奖获得者葛小明老师。四位文学大咖围绕散文创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刘君老师的主持自然流畅,她给三位嘉宾引出的话题都是散文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何慧颖社长热情呼吁全社会都应该保护散文作者的创作热情。年轻的葛小明老师结合他的一等奖作品《早餐里的烟火》谈了散文创作难点的突破。李掖平教授的发言可谓口吐莲花,字字珠玑。她强调散文最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最自由的书写”,没有什么是散文不能涉及的。李掖平教授倡导散文作者要守住创作阵地,精心地为这个时代,为周边无数鲜活的生命,为自己内心的真情和激情,定格一行行美丽的文字。

刘君老师最后总结时说,一篇好的散文要体现“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并且“诗意通透”。这个“真情实感”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不管是平时自己的写作,还是引导学生写作,我经常强调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真情最能打动人心。我又想起一位在写作道路上给我很多启发和鼓励的老师对我的《琉璃梦》的肯定,她说《琉璃梦》这篇文章既宣传了博山的地域文化,又体现了师生深情,她非常喜欢。我知道这是她对我的鼓励,但我也相信这篇文章最初打动她的一定是文中体现的师生深情。因为《琉璃梦》是我在自己和学生真实经历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文章,确实有一份真情在里面。所以,散文创作不仅要有“趣味”,有“意味”,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情味”。

对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来说,有幸参加“青未了散文奖”颁奖典礼,实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结识爱好文学的师友,现场聆听文学大咖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备受鼓舞。

所以,最后我要说一声“谢谢”。感谢壹点号“文学博山”的推荐,感谢“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这个平台,感谢“青未了散文奖”评委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感谢你们一起给予我这份幸运!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