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文进的头像

张文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7/16
分享

十里墩村上大槐树

十里墩村大槐树

十里墩这个地名的由来,在古代民国时期,百姓为了防御外来敌人的入侵,用夯土筑建立起了烽火台,遇到敌人侵入时,在烽火台上点燃起了火把,传递军情,当地百姓作为防卫战争的一种信息台,十里为一个墩,因此起名十里墩。十里墩村农民的根源是从山西大槐树移民搬入的。

走进十里墩村,它位于镇原县临泾镇西侧沿省道318线的东西走向,全村155户人家490口人,当人们提起这古老的大槐树还有一段历史可叙,有明朝建立以后,由于中原地区人粮剧减,不得不把许多洲、府降格,开封就由上府降为下府,洪武十年,据历史记载,多次移民,历史聚焦大槐树老鹳窝。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18个省的50O多个县市、812个姓氏,山西是人口稠密之处,而当时的洪洞县又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起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槐树左侧的广济寺集中,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往全国各地迁移,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及分几颗槐树苗,当地官员给移民办理迁移手续。

在山西第一代大槐树距今有1800年的历史,第二代大槐树则由第一代滋生,距现在已有500多年了,根据《明史》资料记载,明朝洪洞县大槐树移民姓氏共812个移民分布在18个省500县市,甘肃镇原县是其中一个,在大半个中国都有这样一歌谣流传,过去上世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们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是两瓣的。

山西洪洞、历史悠久、炎黄子孙、万代荣昌。所以十里墩百姓最早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随着这颗国槐一同迁入到十里墩村落户,这美丽的大槐树伴随着当地10多辈人 的生活。

镇原县临泾镇十里墩远近闻名的大槐树,魏然屹立在村子里,树龄达到500多年,树高25米,冠幅360平方米,树干3米处分为东西南三叉,在某年因雪灾将南杈压坏,至今留东西两杈,树木生长旺盛,2000年,庆阳市政府命名为国家一级保护树木,是庆阳市古树名木。

十里墩大槐树生长在本村的中心地带,国槐腰身粗,枝中更是繁茂,占地面积大,酷暑的天气里,浓浓的树荫为行人驱赶暑气,有雨的日子里,国槐的树冠一派生机,树叶泛着油光如生青翠,雨水里都浸着槐花的清香,国槐大约在七月上旬开花,挨挨挤挤的成串槐米从茂密的绿叶中钻了出来,那槐米的味道喷出芬芳的香味。

记得我在小的时候,交通不便,人们靠步行到镇原跟集办事,临泾镇走镇原只有这条小路,大槐树是聚集点,行路人们在树底下歇凉休息,卖茶的,卖烟的,说唱的十分热闹。

多年当地村民尽心保护,在槐树小的时候施肥、浇水精心爱护。五百年来这里的农民你来我往随风而徙,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古树依然挺拔,山原依然秀美,人类耕耘繁衍依然继续,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树的记忆是无声的,将500年的沧桑忆藏在记忆的深处。

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忘根本,积极培育栽木直古槐,在公路两傍,庄前屋后,家庭院落栽植古槐二百多棵,十里墩的槐树二代三四代巳大量涌现,人们弘扬文化古迹,开展爱树护光荣,目前古槐在十里墩村绿树成荫,蔚然成风。

现在的农民每天到中午在大槐树底下进行下相棋,打扑克,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上学习开会都在这里集中,小学生在节假日在这里一边念书的朗读唱歌玩耍声响彻云霄,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娱乐平台。

这槐树,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名人丹青,培养出了研究生、本科生几十名,有的在报社当编辑,搞科研,在各行各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的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书画家,这槐树好做善事、助人为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是财富、长寿、吉祥的象征,是祛雅、避灾、祈祷、护宅的神灵,习惯了对庄稼和树木打交道的农民内心深处充满对自然的敬畏,百年以上的古树因其高大年久,这天然形成的古树完美结合将一切美好祝福与祝愿镌刻在这片土地上,让这棵古槐在陇东更加引人注目、万古长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