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的收音机
■ 张文进
时间流逝,一去不回,可是从前的老物件儿,却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岁月。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老物件儿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们只能默默地躺在角落里,慢慢地被我们遗忘,因为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个老物件儿代表一段回忆,所有的老物件儿汇集而成,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看到它们时,你会想到过去的某一段时光,想起许多故事,它们是珍贵时代的见证者。
在20世纪60,70年代,陇东庆阳的老百姓结婚最讲究,“三转一响”,三转,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即收音机——可见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今年国庆节期间,我回家独步走进了大哥的卧室里,一进门就看见桌子旁放着一个用红绸子包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台陈旧的便携式收音机,我感觉有些诧异,又有些好笑,但旋即我就明白了大哥的“用意”……
上个世纪70年代,大哥是生产队组织副业工,奔赴陕西铜川 ,干苦力活,那个时候一天劳动实行计件工资制,五五分成,五成归生产队作为副业收入,五成归队个人所有,一天干十个小时活,一个月下来收入五十多元。有一天大哥闲暇之余出去逛商店,发现商店柜台摆着一个收音机唱着歌曲,他看见入了迷,十分喜爱,回到工地上还念念不忘这个宝贝,这在当时可是“高科技产品”,能说话,又能唱歌,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用积攒两个月的工钱38元,买回了这台延安产的延河牌收音机,简直是“如获至宝”。
随后他利用在工地上干活和休息时间,给民工们放新闻,听歌曲,及时地送去了精神文化食粮。
那年十一月天寒地冻,工地停工,他把收音机带回家中,给当地老百姓们放红歌,听新闻,大伙们在一起感到非常高兴。有时遇上赶集,他就把收音机带到人多的地方,让大家听新闻,听科学种田的基本知识,大家纷纷议论,讨论国家大事,以满足老百姓的精神需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长篇评书《岳飞传》《杨家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的《知音》《乡恋》《妹妹找哥泪花流》等传统经典节目,都是老百姓的“最爱”,人们从《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聆听到了来自于党中央的声音。还有那充满童趣的“小喇叭”节目,往往是孩子们最为喜欢收听的。而甘肃台秦腔选段,两点半的陕西台的秦腔戏曲,更是陇原人极为热衷的节目。
自从大哥买回收音机的消息传开后,到他家听收音机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天阴下雪,真是“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耳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小小的收音机,丰富了普通人的生活,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收音机,静静的夜晚,窗外群星璀璨,调整好音量选择最佳频率,收听各地节目,聆听主持人甜美的声音和美妙的乐曲,慢慢地进入梦乡,重拾记忆中的那份美好,那份惬意,那份温馨……
事过境迁,大哥的收音机在用了十多年后,终于告别了喜爱它的忠实的听众。如今,这小小的收音机,在它的主人轻拂去沧桑岁月里的尘埃后,被柔软的绸缎包裹,走完了自己“辉煌的历程”……今天,数字化的高清大屏彩电早已进入每个普通家庭,但在那个清贫岁月里,它带给普通百姓的快乐与幸福,决不是今天的“高端产品”所能够取代的!
“千里点播传五洲,四海欢歌进万家”——大哥的收音机,那曾经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的抹不去的记忆……
【作者简介】张文进,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在《速读》《西部散文选刊》《中国乡村》《甘肃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