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文进的头像

张文进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2/06
分享

忆往惜话变迁


今天,当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时候,不由自主地要重新回味一下那段曾经逝去的岁月…

四十年前的农村,仍然是一副百废待兴的落后局面。那时,我们当地的农民,吃饭还以窝窝头(一种玉米面或高粱面蒸的馍)为主。而此前的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化,实行一村一食堂制,每顿饭都限量,人们普遍食不果腹,苦不堪言。那时农民普遍住着旧窑洞,一家几口人,常年住在一个土炕上,铺的是烂草席,穿的是老粗布,即使缝缝补补,仍不离身,人们出门要靠步行,靠肩挑、担、背驮运东西,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生活在贫困中的广大农民,无不渴望美好的生活,憧憬着社会主义新农村。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儿,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崛起座座金山……”,没错,就是这个传遍中国大江南北为亿万农民群众熟悉的《春天的故事》,揭开了改革开放崭新的篇章,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神州大地掀起了阵阵春潮……

谈到农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农民的“种地”,80年代初,我国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地农民到农民责任田,一下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单位产量逐年提高,不到几年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为应对这种情况,后来国家逐渐调整粮食收购政策,采取国家补贴,保护价收购粮食,允许开办粮油加工厂、副食厂,通过各种渠道加工转化销售粮食。

2006年国家废除延续千年的农业税,减少了农民的负担,使广大农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和行使公民合法权利。国家非常重视农药肥料的投入,这为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除外,国家鼓励农民栽苹果树,种经济作物,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好多农民建立了苹果园,改变自然环境条件,调节了气候,现在雨水活时,林木旺盛,粮食年年丰收。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大山,也就是说农民已开始告别种地,过上了半工半农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人们称为离乡不离土的泥腿子,以老人自己的情况为例,祖辈辈生活在山里与黄土打了一辈子交道,可是现在的年轻人走出了乡村,在城市打拼,现在好多人办起了超市、商店、木器加工店,跑运输等活路,农民逐渐变得职业化、专业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已经不能依赖于传统的生产模式。

现在的农民无需再给国家上交公粮,反而国家每年给每家每户农民补贴粮食,农户可用直补资金购买化肥、耕地等,农民现在享受了好多国家级富民政策。

在义务教育方面,现在农村上学的孩子,免除了六年义务教育学费,学校每天给孩子管吃。毋庸置疑,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幸福,越来越有盼头,高考制度的恢复使一部分学生有了自己的梦想,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圆了自己一生的梦,90%以上农民家庭的孩子都能就近入学。改革开放这40年,农村真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辛勤劳作的情景,深深烙在人们的心里,而今天,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在田野里已经看不到牛马匹的身影,到处都是机械化的忙碌的身影。

 人们常说“忆苦思甜”,这里我又不得不回忆起往昔。记得小时候,下到深沟挑水,人担畜驮,往返往往一两个小时,费时费力。现在乡镇修建了水塔,自来水接到了每家每户,干净又方便;现在的医疗保障,使老百姓告别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人小孩有病即行医治,享受国家合作医疗报销政策,每个村都有乡村医生,农民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取国家发放的保障金,贫困户吃上了低保,享受党的扶贫政策,现在农户家家购置电视、冰箱、电脑、电动车,有的甚至还购买了小汽车,盖起了小洋楼。现在农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村与村,户与户都通了水泥路,有的通了公交车,村里安装上了节能灯,群众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如火如荼,人们早已走上了城市化的康庄大道。

国家富了,农业强了,农民美了,肚子饱了,钱包鼓了,房子大了,道路宽了,骨头比肉贵,鱼头比鱼身贵。……就个人而言,这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带来的直观感受,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写照。

如今,喜逢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无限风光”,我们钦佩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英明领导和决断,我们崇敬于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和风貌!“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里,请允许我向伟大的祖国和一切为了改革开放而付出的英雄的中国人民致敬!


镇原县临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