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文进的头像

张文进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807/10
分享

丝路重镇文化临泾

丝路重镇文化临泾

张文进


翰墨流霞出盛世,文化常青耀临泾——每当人们来到素有书法艺术之乡美称的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都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千百年来,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其独有的神韵和魅力,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同时造就了诸多享誉陇上的艺术名家,历代名人层出不穷。

临泾镇文化前期要追溯到东汉时期,随着造纸的发明,人们用纸写字、画画、剪纸人、贴对联;刺绣活动也随之开展,妇女们农闲时绣香包、绣枕头、绣鞋垫等,字画、剪纸、刺绣等成为农家家居的主要装饰品,龙飞凤舞,绚丽多彩。

东汉末年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就诞生在临泾。他是一位造诣很高的艺术家,一生有三大爱好:著书、植树、写字。他所著的《潜夫论》一书哲理性很强,流传至今,闻名于世,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官拜兖州刺史、武威太守的文化传播人李恂,不仅自己为乡民写字,而且每次回到家乡临泾不是带银子,而是带一些名人文学书籍和字画,作为珍品赠给乡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先贤文化的传播影响,临泾人收藏字画,蔚然成风。

清末民初的张宸枢,知识渊博,善于辞章,擅长书法,其楷书笔功遒劲,笔墨饱满,入木三分。尤善草书,笔力潇洒,气势磅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见者爱不释手,争相收藏,陇东民间将其书法作品视如珍宝!

焦国理自幼好学,熟读经史及百家著作,中年攻读更为刻苦,32岁中进士,被选为陕西礼泉县知县。因他不谋名利,淡于仕途,未曾出任。在镇原孔庙当俸祀官十年多,性情耿直,为人厚道,于民国24年与慕寿祺重修镇原县志,在陇东颇有声望。焦国理、焦澍生草书,起笔如蛟龙腾蛇,力透纸背。

民国中叶张元三、蒋瑞清,师承颜欧,丹青妙手,未映颜润,各领风骚,气度不俗,庄重雅致。焦渠村焦德州、焦登州两兄弟从建国初期以书法特长从教从政,在焦澍生的影响下,写得一手好字,但他们从不以书法家自居,为人低调,堪为临泾文人之楷模。

“文革”期间,好多书画珍品被销毁并遗失,尽管如此,临泾个别书画爱好者还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将许多艺术价值很高的字画保存了下来。新堡村收藏家秦继堂先生收藏古今名人字画100多幅;祁焦村一位姓焦的老人为了保存张宸枢等名人字画,将字画装入寿棺埋在地下,结果寿棺已朽,而字画犹存矣。

已故席沟圈村民间书法家邓博五先生从8岁开始习字,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书体庄重雅致,笔力遒劲,自成一体,特别是一笔“虎”字写得很有神韵,所画墨竹、墨兰淋漓尽致,有好多作品被外国友人收藏,1987年出版有《孙过庭书谱》字帖一册。邓老先生的二儿子邓相儒幼承父训,墨海耕耘五十年,如今亦为陇上名家。2014年儿孙们为了传承耕读并举的家风,给邓老先生修建了邓博五书画纪念馆。

桃园村的蒋玉书以王羲之草书为基础,创作了“十八鹅”,享誉于陇上。其楷书遵从清朝第一状元王杰,书体自成一家,“论语”一节在国内太原参展,好多作品流入国外。

还有已故的范际春、鱼祥塵、包承恩、张相儒、张鸿祺、包中廉、成永禄、谢登弟、焦延祚、邓继平等,他们中间有楷、草、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当地盛存,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影响。

已故的桃园村绘画名人张丕慧,创作的人物艺术作品,以满腔热情讴歌新时代,描写农村农民的新变化,反映先进人物事迹。绘画作品《铁道女卫士》、《山川尽染》分别被人民美术出版社、香港出版社出版发行,好多作品流入国外。

已故原庆阳市音乐协会主席张积林先生,临泾祁庙人,他多年来执着追求,采集民歌民间器曲2000多首,并对其中有个性特点的民歌改编,推陈出新,创作歌曲百余首,获奖数十首,被誉为庆阳音乐界泰斗,深受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笔歌飞花雨,墨舞起和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临泾镇文化艺术事业迅猛发展,书法新秀脱颖而出:段浩德、祁学忠、段安邦、渔舟、包应已等,还有活跃在外地的临泾镇知名书画艺术家包建新、张学文、张秉文、张克泰等他们对临泾镇书画事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国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毛头村户塬自然村贺小龙,30多年长期在兰州、北京工作,从镇原临泾出生的他对故乡有着深厚怀念之情,绘画作品视线专注于故乡——陇东这块黄土高原,故土的山川美景常常显现于笔端,他描绘出了很多经典作品,好多佳作遍及我国西北。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焦宏泽先生是祁焦人,其书法作品师承于右任行书,得其风骨,自成面目,形成了遒劲古拙,雄闲博大的艺术风格,书法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获奖50余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获得过一等奖,论文和作品在《中国书法》《书法报》等报刊发表,一些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临泾镇的剪纸艺术也独具一格,题材丰富,成绩显著。已故的中国民间剪纸大师祁秀梅是包庄村农民,自学成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才传承者”,好多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大全》收编,国家级剪纸收藏600余幅,很多作品被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友人收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庙村妇女段彩霞幼承镇原灿烂民间文化的熏陶,从七岁开始勤学苦练剪纸刺绣,作品“母亲心愿”“生命之花”被原国家领导人收藏,2008年获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铜奖,获得三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优秀奖。部分作品被编入《中国民间艺术指南》一书,被《人民日报》《甘肃日报》《陇东报》刊登。

甘肃民间艺术家、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席沟圈妇女马翠珍,她的刺绣细腻,相拙敦厚、具有粗犷、荒蛮的艺术风格,绣出的十二生肖活灵活现。她绣制的《十二生肖》、《福娃》、《富贵牡丹》等作品在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获奖十多次。

书者养性怡情,观者赏心悦目。在王符文学艺术传承下,已故的石羊村农民作家张元印,是陇东乡土文学艺术创作的著名人物。他“嗜书如命”,苦学苦练,写文作诗,其人其精神令人称奇,曾获奖百余次,荣获“中国诗学大师”等荣誉称号50多个,作品发表在《中国楹联报》《世界传世诗词艺术大字典》等报刊书典中,已出版《元印诗联文》两套,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陇东报》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近年来,陇东知名中青年作家陈厚学、张骁骏、惠维玺,鱼自灵、渔舟、段广亭、秦江波、秦克云、李志文、折爱东、王进民、段德荣等十多名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他们的好多作品也在国家级刊物发表。

山沟沟里飞出个金凤凰!路壕行政村农民歌手段喜凤,热爱音乐艺术,先后几次登上中央电视台黄金100秒、星光大道,为全国观众登台献艺,以甜美的歌声,唱出了临泾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精神情怀。

甘肃民间艺术大师、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席沟圈村年过七旬的农民王进礼老艺人自筹资金20多万元,从1965年开始办起了临泾镇皮影队,50多年来先后深入宁夏、平凉,庆阳等地为群众演出皮影戏4000余场,观众达50多万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多次受到上级组织的表扬。

甘肃省民间艺术大师,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祁庙村村民祁和平,2005年5月参加了电影《大山深处的保尔》拍摄,使镇原传统唢呐《小开门》首次被搬上了银幕,2O14年庆阳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授牌《庆阳唢呐艺术传习所》。为了使镇原唢呐后继有人,他本人在2015年成立了《庆阳祁和平唢呐艺术传媒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在镇原县城租房挂牌,收徒授艺,大搞唢呐传习活动。为推动镇原唢呐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群众中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为了传承王符故里文化载体,镇原县知名企业家刘宝玉先生于2015年3月份开始,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在临泾镇席沟圈村建成了王符碑廊文化中心,刻制名人书法石碑,有《潜夫篇》、《道德篇》、《名人进生贡生乡贤》等内容,典雅古朴,栩栩如生,到2017年8月份已完成书法石碑500块。增设书法馆,绘画馆、图书阅览馆、剧院等,成为镇原县临泾镇文化观光一大景点。始建于2016年的于右任书法研究所、焦宏泽书法馆一期工程在临泾镇祁焦行政村落成,占地1700平方米,修建百米书法长廊石碑116块,有于右任书法、焦氏及焦宏泽本人书法。馆内还增设了多功能投影机、KTV等文化娱乐设施,就目前统计,来自宁夏、内蒙古、西安等地游客达2000多人,也是临泾镇又一大文化观光景点。

临泾这块崇文尚德的文化重地,在陇东乃至全国享有盛名,也是镇原“书画之乡”美誉的重要发源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相信,临泾镇的文化艺术之花仍然会百花齐放、永葆青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