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仁和的头像

方仁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16
分享

关于自行车那些事


     70年代初,正是计划经济时代。那时候基本上是买什么都要票:粮票、布票,烟票、糖票;豆参、猪肉,手表、闹钟,自行车、缝纫机都是凭票供应。就说烟吧,那时有句歌谣:庐山脚下“海鸟”成群,“前门”紧闭,马走后腿。意思是说,庐山脚下买不到“庐山”牌香烟,只能买到几分钱的“海鸟”牌香烟,“大前门”连看到都不容易,更别说买,“飞马”牌香烟要走后门。象手表、自行车就更稀少,一个乡镇供销社一年也分不到几票。那时,一个小伙子如果拥有一块“上海”牌手表,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那大家就要对他刮目相看,因为这既是财富的象征,同时又表明他有路子,有背景。

     那时候男女找对象,女的大部分都要求男方提供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就相当于现在的八、九上十万。接新娘子的时候,前面是一辆扎着一朵大红花的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载着新娘子,后面是音乐队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扯得有点远,说正事,那时,我们正当年,看到别人骑自行车就十分羡慕,虽然无法买到自行车(没钱、没票),但总要想方设法学会骑自行车,总怕有朝一日发了财再人上托人买它一辆,先做好准备总不错,就象我一个同事,那时候皮鞋买不起,先买瓶鞋油预备着。

     一旦看到有熟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我们就象蝇子见了血一样高兴,立马上前抓住自行车龙头,“让我骑一圈,让我过把瘾。”一边说一边推过自行车就歪歪扭扭骑起来,有时往往还没骑上去就“卟嗵”一声摔倒了,甚至有可能撞了人,好在那时的人心纯朴,只要没有破皮流血一般都是说句对不起就没事,不象现在,明明没伤皮伤骨,一点事没有,也要到医院去照CT,先住院观察几天,有的甚至要讹到几多钱。

     又跑偏了,说正题。不知怎么回事,当时想学骑自行车就象现在想学开车,想得晚上睡不着,做梦都想学骑自行车。特别是学得半生不熟的时候,更想有一辆自行车过过瘾。我有一同事,刚刚学熟的时候,连上个一、二十米远的厕所都要骑着自行车过去。还有一朋友,一次看到路边上一辆自行车没锁,他实在忍不住想骑一骑的冲动,于是骑上自行车潇洒地走了一回,回来后,主人刚办完事出来,看到我朋友骑着他的自行车过来,就板着脸说,“你这样不打招呼就骑别人的自行车,被别人看见了,你不觉得难下吗(难下,难为情的意思)?”我朋友说,“难下倒不觉得难下,就是觉得你的车子坐板太高,有点难上”,那个人听了哭笑不得,只好摇摇头:竟有这么厚脸皮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好不容易借到了一辆自行车,于是我们就轮流着骑,因为那时候我们都骑得比较熟练,于是就不甘于在操场上单纯的骑,有人提议在操场上放些硬币,看谁一只手扶龙头,一只手捡硬币,看谁捡得多。这样没玩多久又乏味了,有人又提议骑小路比赛,大家都举手赞成。结果大家选定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左边是一块水田,右边是一条两米多深的沟,难度比较大,结果,那个叫“大木头”的朋友刚刚骑上去,一不小心,车子一侧,摔下了两米多深的沟里,我们都好心的问“大木头,摔伤没有?要不要紧?”只见他慌忙爬了起来,前前后后望了望问我们,“刚才有没有人经过,有没有人看见?”都到这时候了,他还要先顾自己的形象,身体和车子都是次要的。后来,我们大家一齐跳了下去,把自行车抬了上来,原来车也摔坏了,他的腿也骨折了,脸上也在流血,于是,我们只好兵分两路,一部分人背他去医院,一部分去修自行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汽车、摩托车已经替代了自行车,如果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自行车可能也早就被时代淘汰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