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方仁和的头像

方仁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1/21
分享

家乡的记忆


我比较幸运,小时候没放过牛,但却非常羡慕村里的大哥哥大姐姐天天去山上放牛,于是有空的时候就总是跟在他们后面往山上跑。他们在山上想心设法找乐子做游戏。一旦看到有别的村里人放牛来了,村里的大哥哥们就非常牛逼的扯开喉咙唱起来:

“弯弯曲曲,曲曲弯啰哟嗬,

老子本是堂下耶山啰,

村前本是,亭宇里啰哟嗬,(亭宇村即我村前的一个村)

村后本是石头耶山啰……”

我们村就叫堂下山村。

为什么叫“堂下山”村?我查过族谱,找过资料,问过年长的人,结果都以失败告终。我是堂下山人,我真的很想知道村名的来龙去脉,以便今后对后辈也有个交代。我在“祖厅序”中这样写道:

何名堂下山?

史料无处翻。

樸公我始祖,

繁衍堂下山。

我们村是一个很大的村庄,而且是一个秀美的村庄,紧贴村后的是一座龙筋山,青松绿樟,一年四季,青翠欲滴。这龙筋山原先象一条巨龙绵延几十里,直至丁仙垴,后来修都周公路,这条龙在三汊港茂盛超市附近被拦腰斩断,据说斩断这里的时候,地上到处都流有淡红色的液体,有人说,那是龙血,好多人买来香纸爆竹以求龙的谅解。当然,我没有亲见,道听途说而已。被腰斩的龙脉附近山上的灌木丛中有一块象似老虎的巨石,据说是方姓祖人专为保护方姓人家而驯养的石虎,石虎忠于职守,尽心保护着方姓人,自此,方姓人的生命财产有了绝对的保障。可是,屡次都想侵害方姓人的小人从来都没有得逞过,每次蠢蠢欲动的时候都被石虎咬得遍体鳞伤,于是怀恨在心。在一天深夜,他趁石虎熟睡之际,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磨得非常锋利的石匠用的铁凿朝着石虎的两只眼睛猛然凿了下去,疼得石虎在原地茫然打滚,直至死去。几百年过去,这只石虎还雄踞在原地,眼窝上还有几条明显被人凿过的痕迹。

原先山的前面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两棵高大的柏树,还有一栋带天井的大房子,房子的红石门照上刻着“桂林轩”三个字,以前是什么人居住不得而知,后来做了村小学,我曾在那里读过书,一个瘦高个子的老师在那里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既当老师又当校长。现在是一个高小点。从这个院子出来,有一条青石小道把整个村庄一分为二,这条青石小道直通前面的祖厅,祖厅后面是一座太婆坟,祖厅前面是一口塘,供人们洗衣浣纱。

塘前不远就是一条港堰,这条港堰,一年四季流水不断,潺潺的流水,沿着弯弯曲曲的港堰一直流入鄱阳湖。

我依稀记得村里三节厅(即里面有两个天井,把一幢大房子分成三节那样的)都有几栋,一个天井的那就更多,一色的封火墙。原先的祖厅用了100根大柱子。村里名人也出了不少,据说原先如果有县令经过我村时,必须早早下轿步行,绝不敢骑马而过。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我村的房子大而多,因此国家还借了两栋房子做粮库,一年四季经常有大货车进进出出运粮。当时汽车来了,我们就守着汽车看新鲜。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有时趁司机没注意就把手伸进驾驶室按汽车喇叭。喇叭一响,司机便慌慌忙忙赶来关好车门车窗。

记忆最深的还有村东头的一口泉水井。这口井无论怎么干旱,一年四季从不断流,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保证几百人的生活用水。天旱的时候,不要人指挥,不要人维持秩序,人们自觉主动的用水桶排队,人们把水桶从井的上面沿着石级一直排到井底泉眼边上,泉水并不大,在一个大概两尺见方的洞穴中的岩石缝隙里不紧不慢的往外流。每次轮到我取水的时候,我总是先用葫芦瓢舀起一瓢咕噜咕噜喝几口,井水清凉而甘甜,喝完以后我才慢慢的把水舀到桶里,然后和弟弟把水抬回家。

现在的故乡早已改变了旧时模样,高楼代替了平房,水泥路代替了青石小道,自来水代替了井水。但无论怎么变,都改变不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一生对她的眷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