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弦文的头像

弦文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08/13
分享

大美新疆(六)禾木

       禾木是喀纳斯景区内一个图瓦人居住的村庄。喀纳斯门票已含,可以两进喀纳斯。又一次乘上区间车,向一路沿喀纳斯河的禾木行进。

       禾木村位于禾木草原喀纳斯河与禾木河交汇区的山间断陷盆地中,盆地周围山体宽厚,顶部呈浑圆状,河流多切割为峡谷。禾木河自东北向西南贯穿其间,将草原分割为两半。山地阳面森林荗密,苍翠欲滴,马鹿,旱獭,雪鸡栖息其间;而阴面绿草满坡,繁花似锦,牛羊遍野觅食撒欢,一派迷人的广袤草原景色。

       还未到禾木村,沿途美景早已使人迷醉。虽都说喀纳斯秋季最美,五彩斑斓,但盛夏的喀纳斯深绿,浅绿,墨绿,碧绿,豆绿,翠绿……凡是世间有来形容绿色的词汇,都不够用来形容喀纳斯山林及草原盛夏绿色的豪华,那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环保的生命之色。

       这里水源充裕,牧草丰美,草原上散布着一处处牧场。清晨金色的阳光柔和的洒在山谷间,大大小小的牛群,羊群像一簇簇野花点缀其中,不时能看到白色的毡房飘着缈缈饮烟,骑着马儿的牧民悠闲走过。

       一切风景都让人感觉好轻松惬意,所有的烦恼和重压都在风中飘散,这条公路的终点,便是禾木村。

       车行一小时左右,九点,禾木到了。禾木乡是大草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国西部最北端的一个乡,也是仅存于世的三个图瓦人村落,禾木,喀纳斯村,白哈马中最远最大的一个村庄。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山间盆地禾木村中,一幢幢木屋栉次鳞比,水泥大道,泥土便道,马粪小路贯穿其间,原本与世隔绝宁静的小山村,此时已是游客如织,人头攒动,喧嚣着,沸腾着,惊扰着,垃圾着,污染着,破坏着,无奈着这个原始小山村。

       导游带着我们穿小路去村头上山。沿着马粪铺就已干的小路,踩着虽干但仍软软的马粪,一路小跑跟上队伍,终于来到村头,一个刻有大大红字“禾木”的木制村门前。这当然是禾木村的标志性建筑物,游客无不在此拍照,留下到此一游铁证。

       走过大门,便是禾木村真正原始的标志性建筑禾木桥。经历了一百多年喀纳斯冰川溶水的冲击,禾木桥仍古旧而敦实。凛洌冰凉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样简单而纯洁,满岸的绿色植被被水气滋润,叠落出厚厚而浓郁的葱笼。木桥下流淌的天蓝色濡急的河流,便是禾木河。

       过了桥,一条木栈道一直依山通向山顶,导游介绍:“站在这个山坡顶上,可鸟瞰禾木村全景”。

       穿过木桥,沿栈道上山,来到一片白桦林。对于生长于南方的我,对白桦林的印象是在儿时读《林海雪原》的小说中。久仰白桦盛名如今终得一见,自然停下脚步亲密接触,抱着白桦树,在白桦林中拍下一张张照片。虽这片林子并不大,但它的荗密拍出的照片也足以显示是白桦林了。

      上山的路有些陡峭,但人人都知“无限风光在险峰”,没人气馁,连几岁娃娃也在努力向上沿梯爬山。随着高度禾木村也豁然开朗,露出全貌。“人往高处走”,谁都不甘心落下那最高处最美的风景。

       约半小时左右,我们爬上山顶,禾木村一览无余印入眼帘:禾木河自东向西奔流,原始的禾木村落与大草原和谐自然的融为一体。一座座小木屋和成群结队的马,羊,与雪山,森林,草地,蓝天白云构成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村右一角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古朴的山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在群山环抱的开阔地上,禾木村显得尤为静谧祥和,图瓦人的尖顶小木屋,牲口围栏自由自在地散落在村子各个角落。小河在绿树掩映中从村庄旁流过,淡淡的水气在树林上空形成一条蜿蜒的白丝带,飘荡在村庄与群山之间。

       我们脚下的山顶是一片山地草原,被旅游开化的禾木村民在这山顶也做起了生意。一是让游客骑马,再就是租民族服装给游客拍照。
       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部队留守后勤人员的后裔,到如今仅存二千余人,分居在喀纳斯,白哈马,禾木三个村庄。这里原本与外界隔绝,与世无争,居民们游牧为生,悠闲,宁静,和睦。

       旅游开发虽给村民们带来了财富,但也从此打破了传统,村庄弥漫的已不仅仅是饮烟,图瓦人之间也开始了不再共享的商业竞争。在图瓦老一些人眼里,那个曾经原始“共产”部落,已经淹没在无情商业竞争硝烟里。

        从人文来说,禾木图瓦人部落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始共享人际关系正在受到商业竞争的侵蚀。从自然来讲,但愿禾木这片'神的领地'别也被游客一点点遭踏,渐渐淹没在凡尘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