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文学的头像

陈文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05
分享

中国作家网参赛作品 一天

 


 

醒了,晨光穿透窗帘,看一眼窗上的亮光,伸手拿过手机,浏览各种信息。看手机已成早晨醒来不由自主的习惯,过去睁开眼会呆望一会儿窗上的光,身心一片空白,像是把自己融化在那片晨光中。现在手机的魔力,把我的“呆望”侵占得只剩“看一眼”的残存了。没办法,控制不住自己,也被手机裹胁了。科技,智能,信息,资讯,如浪如潮,逼你就范,改变生活方式,有些旧习惯在无奈中渐渐退场,比如我那美妙的“呆望”也将不复存在了。我还赖在床上看手机,老伴喊,快起来吃饭吧。

洗脸刷牙,千万次的重复,仿佛成了一种宗教仪式。脸,很重要,生命不息洗脸不止。抬头,看镜子里洗过的脸。也是千万次地看了,活活把一张好端端的脸,看成了一张老气横秋的脸。岁月的痕迹都留在了脸上,还有那一头花白的头发。这张脸,经年经天地洗和看,也没在意,也没感觉,今天忽然就有了感触,悲情伤感弥漫心头……逝去的都是永别,往后余生,白发更白,老脸更老。其实,悲也空悲切,伤亦徒伤悲。还是吃饭去吧。

一个馒头,一碗小米粥,一个煮鸡蛋,一碟小咸菜。吃的有点怀旧,尤为咸菜情浓,如同吃在故乡,吃在妈妈身旁,只是时光变换了咸菜的滋味,旧时光里的感念只停留在“咸菜”的名誉上了。吃过早餐,站在窗前,眺望楼外。刚下过一场大雪,地面上白茫茫一片,像盖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才是冬天的本性。疫情又吃紧了,少出门少聚集,大雪正好艰难了行走。雪后初霁,银装素裹,大美冬天。只是苦了环卫工人,他们哪有心情赏景,只有劳作的苦与累。顿时,心沉了下来,离窗而去。

拿过茶杯,倒掉昨天的剩茶,泡上一杯新茶。大红袍,红的浓稠厚重,放到书房的电脑旁,从浓到淡陪我一天。喝茶没什么讲究,只图解渴提神,几十年不离不弃。还有杯壮水阔,茶能舒展腰身吐色溢芳,喝起来痛快淋漓。觉得生活上的事,越简单随意越好,舒服洒脱。

手机忽然响了,是来电话的响声。已经很少有电话了,向老的日子平静如水。一切都成过眼烟云后,人生终究要清静和独处。老去的时光,最好像江河入海那样平静从容。我愿意这样老去。是一个多年不联系的老同事,邀我参加他儿子的婚礼。他很惊喜,说没想到我还用这个电话号码。是的,从用上手机就没换过号,大约有二十六七年了。从一而终,不知是长处还是短处,仅从老同事能找到我看,觉得少变脸而专一,还是有好处。

茶色正浓,味正醇,喝一口茶,打开电脑,建立一个新文档。毛主席说,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新文档恰似一张白纸。有些日子没写东西了,不写点啥,总觉得时日难熬,养成的习惯,已入膏肓,无可救药。昨天忽然想到,以“一天”为题,写一篇散文,于是心里有了激动,或叫激情,很喜欢这种心态,它会让我保有内心的青春律动,也会让我趋于纯净和纯粹。

思维和手指同步,想说的话变成文字呈现在电脑上。写作搅动脑细胞,脑海里时而波涛澎湃,时而小溪潺潺,涌出了胸臆,流出了深情。写作的世界,清明隽永,那里没有孤寂,没有束缚和羁绊,要哭可哭,要笑可笑,也可诗意盎然、翩翩起舞、飞跃翱翔。书房里极静,敲击键盘声,像落入平静水面的雨滴。茶杯续了两次水,人在外静里动中,一个上午悄然过去。很享受这样的时光,享受了,就是快乐幸福了。

午饭也是简简单单,例行而已。年纪大了,一切都在做减法,简简单单、清清淡淡地吃,更适合功能渐弱渐衰的胃肠。为什么修行的人要吃斋呢?是脱俗的一个重要戒律。老了的减法,也像戒律,戒去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让渐老的生命归入清静淡泊,吃也要少荤多素,清清爽爽。老了最好有点禅意。书房里有一张床,中午多少要睡一会儿。躺下浏览一会儿手机,放一段喜欢听的音乐,拿过床头上的《海上钢琴师》看一会儿,有困意了,睡10分或20分钟。

下午和上午一样,也是在电脑前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尽管在家里,我的作息时间基本和上班差不多,这让我的生活还在规律上行走,感觉这种延续对身心大有裨益。

喝了一天的茶,水清味淡了,天也早早地暗了下来。老伴说,下午买回来的鱼,晚上吃鱼吧。我喜欢吃鱼,当然也愿意做鱼。鱼是小鲫鱼,是我和老伴持之以恒的钟爱。把锅烧热,少许油,少许盐,少许祁县辣酱,少许葱蒜姜,少许十三香,少许生抽、料酒、老醋、白糖,一切作料都在这“少许”的分寸之间,觉得烹饪的绝妙之处就在这“少许”的把握上。恰如做人处事,少许就是度,所谓话不说满,事不做绝,凡事都要掌握个度,这是无处不在的中国文化和哲学。

鲜香缭绕的鱼,再佐以凉拌黄瓜,这顿晚餐就有了喝酒的欲望。喝酒也做减法了,一两或二两,比之过去如同一曲壮歌的余音了。晚餐吃的很安静,两个人很少说话,仿佛要说的话都在逝去的岁月里说尽了,剩下的就是无声的陪伴了,无声胜有声,积淀几十年的情感,都浓缩在这无声的相守中。

晚饭后户外走步,已成惯例。和许多人一样,走步也是我坚持不懈的健身方式。今晚是踩雪走的,寒冷和白雪,都让我兴奋,雪地上踩出我长长的脚印,我越走越远,融入冰天雪地的冬天里。这些年,因为两个孩子在外地,去北京过过冬,去杭州过过冬,北京的冬天没有冬天的凛冽秉性,杭州的冬天如郁达夫所说可以抵得北方的夏夜。于我而言,还是更适应我们东北的冬天,生于斯,长于斯,生命里固化了四季分明的节奏和韵律。此刻,走在寒冷中的我,有一种通透感和畅快感。

回到家中,手机显示7809步,用时一个多小时。刚好要到晚上7点,打开电视,看新闻联播。看新闻联播,也成了一种持久不变的习惯。小的时候,父亲每天早晨听收音机里的新闻,播音员那句伴着《歌唱祖国》乐曲的“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间”的洪亮声音,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常跟父亲听,深受影响。有了电视后,新闻联播也成了我长久关注的节目。这是个好影响和好传承,让我的成长始终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让我虽位卑也胸怀天下,亦有家国情怀。新闻联播之后,7点半开始的CBA职业篮球联赛打得正酣,今晚是辽宁和广东队比拼,两个队都是联赛的顶尖球队,两强相遇,一场扣人心弦的好球。比之那些花样翻新、浓妆艳抹、矫情做作的综艺节目以及那些神剧,体育比赛都是真功夫、真表情、真性情,没有伪装,没有忸怩作态,没有胡编乱造,一切都以其真令人倾倒,观之痛快,给人激情和快乐。觉得人要活出点滋味,老了更要让这“滋味”把“老”活泛起来,绝不能老气横秋,暮气沉沉,要学会欣赏,要读书,听音乐,看电影,看花开花落,当然还要看体育比赛。活得有滋味了,就滋润了,丰盈了,快活了。

看完篮球比赛,快到10点了,洗漱一下,又回书房。《海上钢琴师》今晚可以看完了,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巴里科写的,讲述了1900年一艘远洋客轮上的弃婴,被收养者叫做1900后,在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1900是一个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交织的受苦者,也是一个高贵的典型,他的人生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人黑暗的消极心理。巴里科说:“我喜欢挑战那些伟大的作品,我推崇万古流芳,这是对抗死亡的一种方式。”觉得他说的对抗死亡,除了追求作品万古流芳,还有写作本身也是在对抗死亡。看过这本书,感受到了他说这话的底气,还得买他的书看。有一种感觉,读书能养活心灵,或者说心灵不至于与肉身一起过早地老去,过早地荒芜和干涸,所以还能和手机摽着劲儿,读点书。墙上的钟指向午夜11点了,尚无困意,拿起手机浏览一下,然后找出我关注的“震海听风”,听邱震海教授的时事评论,他对国际大事的分析准确透彻,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客观公允,很喜欢,也很受益。之后,听有年代感的音乐,回忆有岁月痕迹的往事。不是展望未来的年龄了,只有往事温馨,亲切暖怀,在音乐里怀恋过往。怀旧,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积淀,需要况味,我很愿意把怀旧当作美妙的人生享受。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午夜12点了,音乐抚慰了我的睡眠,闭上眼睛,在一天的余韵里入梦。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