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文学的头像

陈文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0/06
分享

父亲的《嘎达梅林》

 


陈文学

 

   在我的记忆中,《嘎达梅林》是父亲唯一一次唱的唯一一首歌。父亲已经永远离开我们了,我们常常在《嘎达梅林》的歌声中思念父亲。

《嘎达梅林》悠扬高亢,乘着歌声,父亲又回到我们的身旁。

父亲是在84岁上过世的。从农民到军人再到工人,是他人生的轨迹;老实厚道,是他一生的品质。父亲19岁从军入伍,在部队服役十年后,转业到地方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因为家境贫苦,父亲没有上过学,是十年军旅,让一个受苦受难、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变作一个懂得机械原理的技术工人。

虽然父亲没有说过他是什么时候学会的《嘎达梅林》,但我想那一定也是在部队里学会的。听父亲说,他在内蒙当过骑兵,而内蒙和骑兵都与嘎达梅林密切相连。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为的就是夺回蒙古牧民的草原。我能想象到,当年父亲骑在战马上,极目草原,唱《嘎达梅林》的时候,一定是情怀激荡,热血沸腾。

南方飞来的小鸿雁啊∕不落长江呀不起飞∕要说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父亲给我们唱《嘎达梅林》的时候,已经是古稀老人了。那天,是住在县城的父母搬进楼房不久的一天,我们兄妹聚到二老身旁,为他们助兴和祝福。吃饭喝酒时,大家兴致高涨,兄妹们都争前恐后地唱起歌来。可能是气氛感染,或是父亲高兴多喝了点酒,他说他也要唱支歌,这让我们兄妹都感到意外和惊喜。在我们眼里,父亲历来少言寡语,还有些严肃,他要唱歌实在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父亲慢慢地站起来,神情凝重,像是要进行一次庄严的仪式似的,他说他要唱的歌是歌唱蒙古族人民英雄的歌,叫《嘎达梅林》,他还很郑重地清了清嗓子。顿时,我们兄妹鼓掌欢呼。

当父亲的歌声响起,我注意到,他脸色红润,目光异常闪亮,他的精神正好与他的歌声一样充满张力。如果说父亲当兵的时候唱过这支歌儿,那么时至今天,他至少有40年没唱这支歌了。我知道,在我们的日子过得艰难的岁月里,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奔波劳累,把这支歌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这一埋就是40年;或许40年间他有过唱响这支歌的愿望,但生活的压力和岁月的艰辛,总是不给他唱歌的机会和心情。40年后的这个时刻,伴着生活的美好变迁,父亲终于迎来了唱响这支歌的契机和心境。

父亲把《嘎达梅林》唱得极为悠扬,好像漫过绵绵岁月,从父亲当骑兵的那片草原悠悠而来……

天上的鸿雁从南往北飞∕是为了追求太阳的温暖呦∕反抗王爷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歌声唱到这里时,父亲的深情中平添了几分悲怆,儿女们都听得沉醉而感动,都如同孩子一样沉浸在父亲的情怀里。渐渐地,我为父亲湿润了眼睛,为一个老人能把一首被岁月尘埃深深掩埋的歌儿唱得如此真挚而抑制不住眼泪。我眼含泪水,感受父亲的歌声时,似乎看到父亲的眼睛里也有泪花了。是我泪眼模糊,还是父亲真的湿了眼眶?我再认真看时,分明看到了父亲眼里的莹莹泪光……父亲那双看过漫长岁月里无数艰难困苦的眼睛,一辈子无泪后,为什么此时此刻有泪了呢?是因为嘎达梅林经受的苦难吗?是悲壮的曲调勾起他人生中的苦难记忆吗?是真情的歌唱触动了他深藏的泪腺吗?是暮年老人眷恋亲人亲情的动容吗?……无论怎样猜测和想象,都不能诠释父亲此刻的动情,而唯一的事实就是在父亲的眼睛里看到了从没有见过的眼泪。

父亲的《嘎达梅林》,继续悠扬悲壮着。

天上的鸿雁从北往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造反起义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当歌声进入到最后一段,父亲的目光随之明亮起来,脸颊也透出亢奋的红润,歌声也充满了昂扬的力量。父亲仿佛忽然间变得年轻豪迈起来,尤其目光中还呈现出一种眺望远方的激情。啊,这一定是父亲看到了那片草原,看到了歌声中那行远飞的鸿雁;他一定是又回到了内蒙草原,回到了他横刀立马、保卫草原的军旅时光。我知道,父亲当兵前是个苦孩子,不仅没上过学,连个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后来让他立足人生、立足社会的名字,也是那片蒙古草原赋予给他的,叫巴图。当年,这个寓意结实、坚强的蒙古族名字,一定让年轻的父亲为之兴奋、为之壮志满怀,他也一定以“巴图”的名义和意义,在草原和战马上,把《嘎达梅林》唱得铿锵有力,充满豪情。父亲有一张当年骑着战马的照片,那是一片草原、一匹骏马、一个军人的景象和气概。此刻,我们眼前的父亲,又如同照片上那位英姿威武的军人……

北方飞来的大鸿雁啊∕不落长江呀不起飞∕要说造反的嘎达梅林∕是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嘎达梅林,是蒙古族人民的英雄;《嘎达梅林》是父亲的生命之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