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盖吉忠的头像

盖吉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9/14
分享

火盆

在我们东北,有一种老物件,凡是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认识“火盆”。火盆伴随着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一路陪伴着我长大。火盆不但给我们送来冬天的温暖,而且和我结下了深情厚谊。至今每每提起它,我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一直珍藏在我记忆沟痕的深处,让我一生都难以忘怀。

火盆据说是“三国时期”开始使用的,传到今天已经2000年历史了。从前,室内取暖多靠火坑,但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有时虽然把炕烧得滚热,也抵不住外边的风雪严寒,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火盆。

火盆是用泥制作的,一般在秋天制作。先取来上好的黄土,把麻铰成一寸多长的小段,用来做洋搅,然后和黄土放在一起和成泥。和好,放上几天,干时往上淋水,这个过程叫“糟”。用麻做洋搅,还要糟,都是为了泥不开裂。泥糟好后,取来一个大小和深度都合适的瓦盆,倒扣地上作模具。把泥反复摔打。拍成片,往瓦盆上贴,厚度大概在三厘米左右,直至把瓦盆包严。再用泥做好盆沿和个底座,然后把它放在阴凉处,等干到不致变形,再把它翻过来,里面的瓦盆就可取出了。用玻璃瓶给里外面抛光,也可以在盆沿上做点图案装饰。最后是放到阳光下晒干,干透了,一个火盆就算做好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艰苦,家家户户住着土坯房。冬不避寒,夏不遮风雨。冬天一到室外冰天雪地,室内寒气逼人。各家都有火盆,人们习惯了用火盆取暖,这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家里来了客人。热情地说往火盆跟前点,暖和暖和,烤烤脚。多么温馨的话语,温暖着客人的心房。火盆是那时家庭必备的取暖设备。堪称那时的“电炉子。”

小时候的冬天,室内寒冷,寒气令人毛骨悚然。一天早上,躺在被窝里不愿意起来。我的小手冻的通红,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妈妈把灶堂的火扒在火盆里。把衣服烤热火,我才穿好衣服,母亲像火盆一样,温暖着子女的全身,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生生不息妈妈的血脉,长大后我才体会到妈妈对儿女的爱是我今生今世难以回报的。

晚饭后,家人围坐在火盆旁,火盆散发出的热量。既使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也感觉到脸上热乎乎的。孩子们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岳母刺字,岳飞精忠报国,还有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更加激励我们奋发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夜深了,火盆仍然温暖着整个屋子,也温暖了我们潮湿的心田。

火盆是孩子们的挚爱,晚饭后,孩子们围坐在火盆旁,烹玉米花,苞米花熟了,吃在嘴里,香在胃里。我们用火盆烤豆包,豆包烤的焦黄,一看就有食欲。至今每提起此事,我们的嘴里还残存着苞米花、豆包的芳香现在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时间流逝,我们多么渴望回到童年啊,那是我们快乐的家园。虽然日子拮据,但也感觉到生活幸福。我是多么留恋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可惜再也回不去了,那段生活成为我们记忆当中的珍宝之一。

火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那个时代的标记。它为家庭的生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已经用上了电饭锅、电炒锅、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炊具。火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永远成为人们记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