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盖吉忠的头像

盖吉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1
分享

曾经温暖的年味

年味,是那一缕缕飘香于空气中的烟火。它隔断了从前美好的回忆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在沉默中,静思以前的年味,使我陷入了深深地回忆,以至又回到了从前。

回味中,感叹时光的变迁,仿佛我们挤过熙攘的人群,却发现沉寞和无助长时间地沉淀于心。年味,让人感动的同时,又让人忍俊不禁。去追忆过去的时光,夕阳西下,静静地凝视黄昏落寞的烟火,悲喜从中来。

走过街边的店铺,瞥见高挂于门楣上的大红灯笼,它剪裁于红纸,用金线系于空中,带来一丝丝不羁的喜悦。

这些年,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奔走于打工的路上,又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过年不能和亲人团聚,种种离别也分割不了亲人的情,这种情接通了岁月的章节,串成了经久不息的年味,那是亲人相思的年味,地久天长。

曾记否?小时落地的鞭炮声么?飞上天的二踢脚划破深邃的天空,映照着心里的冲动,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我的思绪徜徉在岁月的长河中,限入美好的想像中,欢呼雀跃,生活的美好多么像一幅画,徐徐展开,在我的记忆中弥漫开来。

年味,在我们漫长岁月中,又多么的短暂,我们的失落与繁华都会付之东流。

烟火照亮了村落,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几千年生生不息。除夕的夜晚,烟火伴随着人们守岁,可是烟花映亮了夜空,美丽转瞬即逝。

当我们举目眺望节日的夜空,团团火焰升入苍穹。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只留下我们与烟火交织的心跳声,岁月的故事在节日的空中绽放,人生的辗转是烟火的残存。

年味,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成了中华民族的共鸣,虽轰轰烈烈却也温柔如水。

年味,在这一刻化作了怅然若失的记忆。我们仿佛听到了从前的欢笑声,在这充满欢乐的日子里,一切苦恼随之去,虽抓不住清风,但能留下日月的影子,留下了美好生活瞬间,每每回味其乐无穷!

暖暖的冬阳下,晾晒着浓浓的年味,漫步街道,我总能闻到美食的芳香。瞧,家家户户悬挂着一圈圈的红肠,年味在红肠中回荡,美味浸润在肥瘦相间的红肠里。

肉肠是舌尖上抹不去的年味。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灌上红肠,红肠是人们最渴望的美食。如今,无论城里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都要吃上红肠,尽享人间美味。

大年三十,一家人吃年夜饭,其乐融融,开心畅享,举杯尽兴享受节日的快乐,品时光晒出的美好生活,幸福抒写在人们的脸庞。可是,在我小的时候,过年却是另一种情景。那时虽然物质匮乏,但是精神方面富有。每逢腊月,年味却逐渐浓了起来,在小屯弥漫开来。那时的年味,深深地印在我记忆的沟痕里,永不消逝。腊月一到,家家户户就忙了起来。大人们张罗着淘米,蒸粘豆包,粘豆包是糜子经过去皮,那时磨米没有机器,用的是石头碾子。把糜子放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仓房里,放些日子,然后去磨米房,用碾子磨成米。碾子是石头制成的,有碾盘、碾子就是石头滚子,圆柱形的。老牛拉着石碾,一圈圈地来回走着,磨一袋糜子用很长时间,大约两三个钟头。等到淘来时,把黄米拉到米房,继续用碾子压成面。压完面后发酵蒸粘豆包,粘豆包是东北人最喜欢的食品。农村淘米时,也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

家家户户杀年猪,杀年猪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一般人家都要放上几桌,把屯邻请来,吃杀猪菜,东北的杀猪菜很有讲究:猪肉、烩酸菜、血肠等,人们品尝杀猪菜,共话朋友情,人们频频举杯,脸上笑容不断。笑声在屋里飘荡,一直延伸到远方。直到现在,我还留恋那时的生活。那时很小,一到腊月,我们就扳着手指盼过年。总觉得时间过的很慢,盼望着年的到来。

在人们的期盼中年终于来到身边,大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红红的对联贴在门的两旁,把喜气祥和的氛围迎进家门。看着热情洋溢的对联,心里充满喜悦。那时的对联都是手写的,浓浓的墨香绵远悠长。写对联的情景又历历在目。我的父亲是个有学问的人,每到腊月二十几。我的父亲就忙碌起来。天刚朦朦亮,我家很早吃完早饭,父亲就坐在地桌旁,准备好纸墨,着手写对联。我那时也就十几岁,也加入写对联的行列中。那时写对联用的是大红纸,一般人家一张红纸就够了。红纸质量好,价格便宜。一张红纸也就两毛钱。我为父亲裁纸,把写好的对联放在阳光足的地方,等到对联干了。我就把写好的对联卷起来,放在一旁。父亲写对联主要是以七言居多,也夹杂着五言。一般都是从书中、报纸上找的新春联。也写一些毛主席诗词,父亲每写完一幅对联,都有一种成就感。脸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

父亲写春联的姿势我都急于模仿,父亲每写对联之前都深吸一口气,一气呵成。毛笔蘸好墨,笔在父亲手中飞舞。从运笔到收笔都写的是那样的完美,在旁观看的人都啧啧地称赞。父亲歇着的时候,我也像父亲那样写毛笔字,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对写毛笔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是我书法的引路人,是他奠定了我生活的根基,使我长大后,写了不少文学作品,在文学刊物及微刊上发表。

父亲那时写对联是免费的,写完把对联发给大家。乡亲们为了表示对父亲的感激,有的送给一盒烟,有的拿红纸。春联的内容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仓库联、门联、鸡架、猪圈、牛马棚、井泉等。父亲把最美的祝福写在了满是希望农民的脸上,愿美好的年味给人们带来吉祥和欢乐。总之,对联各有千秋,各有特色。不同内容的对联,但都是同样的祝福,把新年福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人们的心坎上。

父亲只读了几年私塾,对四书五经掌握不少。擅长写古诗词,对韵律比较通。每年春节都写一个“炕条”贴在炕头。父亲一觉醒来就能看得见。我记得是这样写的:“宜入新春喜洋洋,男女老少过年忙,又杀猪,又宰羊,一年更比一年强。”既迎合了百姓的心里,又表达出他们的憧憬。

父亲每年为乡亲们写春联,都得写上六七天。这可忙坏了妈妈,一些家务活都落在了妈妈的身上。妈妈用那柔弱的身躯挺起了家庭的负担。邻近过年这几天,妈妈打扫房间卫生、蒸馒头、拆洗被褥等。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但从无怨言,为的是家庭和睦,也为众相邻都能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

腊月二十九这天,父亲还得忙上一天,继续写春联。他不但为乡邻送上最美的文化大餐,也把365个祝福写在红纸上。笔墨传情,红纸送福。祝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父亲一生爱好写毛笔字,他写的字刚劲有力。深受行家的好评。父亲告诉我:写对联时,心要静,不要有私心杂念。要一气呵成,否则灵气全无。书法是一门艺术,字要求美且有笔锋,这和我们做事一样,要有头有尾,力求做事完美。我秉承父亲的教诲:本分做人,老实做事。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全部是印刷的,很少见到手写的,再也找不到原滋原味的对联,手写对联已淡出我们的视野,已成过往,往事难回首。

腊月三十这一天,小孩穿着父母给做的新衣服,蹦蹦跳跳地来往于屯邻间。高兴的手舞足蹈,那高兴劲,好像比吃蜜还甜。见了熟人就显摆自己的新衣服,很怕别人不知道。一些调皮的小男孩,没有穿上新衣服。把帽子一摘,你有衣服我有头,手在光头上抹擦着,你有么?逗的大家哄堂大笑。

中午时分,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喜庆之声在中华大地的上空传递,这时家家户户开始吃中午饭,那时的饭菜比较单一。样式不多。猪肉、鱼、鸡、凉拌菜等。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满脸欢笑,吃着浓浓的农家菜,一家人有说有笑,谈论着过去一年的经历,畅谈未来一年的打算。虽然饭菜简单,但是浓浓的情一点也不亚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浓烈。

到了九十年代,生活比以前好多了。过年的年夜饭也发生了变化,人们不但追求吃饱,而且注重吃好。年夜饭的数量和品味也逐年提高。一般的六个菜或者八个菜,取六六大顺、发发之意。菜的品系有猪肉、鱼、羊肉、牛肉等。菜的数量和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亦从年夜饭可窥见一斑,幸福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

时间到了2000年,人们把日子过成了年,年过成了每天。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一些比较富足的家庭,聚在一起。到乡下过年或者到饭店订餐。已成为一种新时尚。菜的品种一应俱全,海鲜、各种肉已走进平常百姓家,家人尽享生活的美好。

如今到了2021年,年夜饭也随着人们的观念发生变化。人们除了注重养生健康外,不在追求大鱼大肉,而且注重养生和健康。一些低蛋白、低脂肪的菜品走上了节日的餐桌。已不在讲究豪华气派,且增加了素菜比重,如西蓝花、胡萝卜、冬笋、香菇、山药、黑木耳等。

一顿年夜饭的变化,映照出七十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总之,年味就体现在春运路上回家者匆忙的脚步里,体现在团圆桌上一家人欢欣的笑颜里。它是严冬里的热闹,是春天即将临近的讯号,是心的呼唤,是爱的传递,是情的牵挂。它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期盼。年味随着时间的过往,到现在人们对年的热盼没有以前那样热切,年味没有以前那样浓了,我还是向往小时候的年味,那时的年味是多么的浓,年味浓时是故乡,故乡的年味在小时候寻找……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