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盖吉忠的头像

盖吉忠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0
分享

年画中的记忆

盖吉忠

年前的集市上,熙攘的人群,川流的车辆,把集市堵的水泄不通。顾客的讨价声、商贩的叫卖声、车辆的鸣笛声汇成了欢乐的海洋。集市的一角,商品琳琅满目,映入眼帘的是:灯笼、挂钱、对联等各种年货布满街头,喜庆祥和,一年一度的年关又到了。街市上,一幅幅年画映入我的眼帘,一下氤氲起我童年绵绵的记忆。

小时候,物质非常匮乏。每逢过年,家家户户用报纸裱糊墙面,并贴上年画。用年画装饰屋子,使本来破旧的房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年画散发着油墨的芳香,一直延绵到我的肠胃,每当看到年画,回味咀嚼,香味长远,不肯逝去。那时的年画主要以人物、山、水、虫鱼,凡是能上得画的,往往也叫人喜欢。尤其是历史故事画,更使人百看不厌。从画中获取知识,又增长了不少见识。往往贴画的多少,是家庭生活好坏的标志。看到别人家贴的花花绿绿,年画张贴的又多,常常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使人心生喜悦,又是人们想要的生活。我记得那时的年画都很接地气,又紧跟社会潮流。从内容上看有历史故事年画、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又有好人好事宣传画、伟人画像等,还有著名的杨柳青年画。杨柳青年画我只听父亲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等我长大后,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才知道杨柳青年画的深刻内涵。所谓的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木版年画,在北方可是首屈一指。创作内容有很多题材,但以抢鱼娃娃最为出名,也为大众所熟知。那么,为什么是“抱鱼娃娃”。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寓意吉祥,雅俗共赏。它采用刻绘结合的手法,刻工精美,绘画细腻,人物生动,色彩典雅。

2006年5月20日,杨柳青木板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录。

杨柳青年画中的代表作抱鱼娃娃,名为《莲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拿莲花,笑容可掬,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娃娃的头上有男孩、女孩的两种发髻,所以这幅年画还寓意着儿女双全。一个女,一个子,凑成一个“好”字,除此之外,娃娃怀中抱着的鱼,叫做浮在水面上的鱼,寓意日子富裕,娃娃手上拿着一朵莲花,寓意连年都要富裕。

“连年有余”的三个意象除了分别独具传统的民俗审美文化意蕴外,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传达着中国民俗文化中百姓祈福的文化心理。“连年有余”意象多是柔和、光滑的曲线,它本身就能给人带来舒畅优美的感受。再者,“连年有余”四字在读音上有叠音意味,使之具有音韵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由此可见,这幅年画,从内容题材,吉祥寓意、色彩音韵上都传达了喜庆吉祥的美好愿望,不仅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有期盼于一身。

是那时屋子最好的装饰画,它即美观,又实用。可谓一举两得。

那时的年画种类繁多,一到年关,我喜欢去供销社欣赏年画。供销社把年画编上号,挂在高处,供顾客选购。我看着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年画,被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所吸引。越看越有兴趣。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年画买回家,贴在墙上,伴随着我的日常生活,可惜不能如愿以偿。那时生活拮据,每家买上十张二十张的年画就不错了。年画散发的墨香,在商店里一直飘荡。至今还存留在记忆的深处。年画除了供人们观赏的同时,还能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一些年画紧跟社会潮流,激励人们奋进。有一些年画除了供人欣赏外,还能鼓舞干劲。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是那时的两面旗帜,“农业学大寨”和“工业学大庆”的年画种类很多,其中有一幅画面我至今还清晰记得:画面上画着一位青年,穿着劳动服装,脖子上挂着围脖,手里拿着铁锹,眼望远方,另一位老者穿着补丁的衣服,头上包着毛巾,手指远方。他俩肩并肩站着,好像说些什么。两位农民,一老一小深情地望着远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他们俩身后是一片农田,绿油油的农田是他们用汗水浇灌出来的,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创造出美好新天地。那时的年画,也有宣传教育意义,人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时人们的觉悟空前,是现在社会所不能比的。人们以劳动为荣,懒惰为耻。别人有困难,乡邻或同志都会伸出援手。那时的社会治安好,见到老幼在公交车上都会主动让座。我是多么向往那时的社会风气,但我坚信,随着社会发展,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富强。

那时的年画大都是宣传好人好事,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幅画:外面大雪纷飞,雪下了一夜,地上房子上白茫茫一片,远望一片雪白,等军属张大爷起来,推开门,发现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张大爷很是纳闷,是谁做好事不留名,两名少先队员躲在门旁。这幅画多么有教育意义,教育人们做好事,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学生从小立下爱国志,报国愿。为他们幼小的心灵处处理下爱的种子。

姥姥家的墙上曾挂着一幅巜牛郎织女》的年画,人物贴切,美感十足。看着年画,姥姥一次次地为我讲述着那个古老的故事。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每年七月七的晚上,两人才能通过鹊桥见上一面。姥姥说七夕夜晚在黄瓜架下能听到她俩窃窃私语,这就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我和伙伴七夕的晚上潜入黄瓜架下偷听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私语,却始终听不到。可是我和伙伴在黄瓜架下扯断瓜秧的事实却饱受左邻右舍的非议。等我长大后,在书本上才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才知道姥姥讲的是民间故事。这一民间故事,告诉人们:一对情人忠贞的爱情故事,现在的年轻人,要学习牛郎和织女这种精神,要专一,不要三心二意,这山望着那山高。美好的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要像牛郎织女那样,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男要勤奋,女要务实。爱情要专一,不要见异思迁。要守本分,把生活搞好。要对爱情负责,不要给孩子留下痛苦,要为孩子负责。我所在的学校,留守儿童非常多,有很多是单亲家庭,看着他们稚嫩的面容,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把子女留在爷爷奶奶身边。这些孩子坚守着寂寞,本不该离开父母,留在爷奶身边。我呼吁年轻人,为了孩子,不要选择离婚,为了下一代,再苦再累也要坚守。

年画是一个时代的印记,年画深入我的内心。我虽然很多年没有看到年画,但是每每回忆都有一种亲近感。年画中的那些鲜活画面,至今还在我的记忆留存,她像一棵树,还不时发出嫩芽。记得小时候,我看到年画画的形象逼真,我就心存幻想。如果我要是娶上像年画那样的美女多好啊,可是这些都是幻想,幻想着画上的人来到人间该有多好啊。关于这个事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年画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光棍汉,勤劳肯干。每次下地干活,回来都很晚,有一天已过中午,他感到很饿,就收工回家。等到了家里,他掀开锅,锅里的饭菜已经做好。他吃完了饭,心里高兴的同时,又感到蹊跷。是谁帮我把饭做好?难道是好心的邻居,每天收工回来,饭都做好。有一天,她躲在旁边,想弄出个究竟。快到晌午的时候,从窗户往屋一看,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正在做饭,大大的眼睛,乌黑的头发,这个女子是从哪来的,他正在思索着:这个女子长的和他家画上画的女子一样,除非是画上的女子,他也没说什么,快速回到屋里,把画撕个粉碎,那个女子在想回到画上去已经晚了,从此他们俩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听了妈妈讲的故事,我更喜欢上了年画,每年除夕我都去邻居家欣赏年画,那些生动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动了我。

年画是我记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年画中的画面,色彩都有一定深刻的含意,在观赏中去领悟真谛。

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它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康、人马平安等祈福迎福、驱灾避邪的愿望。年画作品在反映社会变革或人们衣食住行等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时代风尚、社会习俗。一些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考最多的是那幅《梁山伯与祝英台》,倒不是画中离奇曲折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那首流传广泛的乐曲巜梁祝》,伴着那悦耳动听的旋律总能让我陷入沉思,想到过去,想到画面的情景,回到五彩斑斓的童年,虽然有一些苦涩,但是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充满阳光。年有年味,人有爱心,在也回不到那时候,那时年画的记忆使我一生难忘,以至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温暖着我的心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