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荆洪的头像

刘荆洪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0/22
分享

竹篙往事

刘荆洪

2022年海经院放暑假,我从海口回到武汉,科普作家李君,请我与文史作者章君喝茶,我们进入硚口一家竹楼风格的茶楼,要了一壶绿茶。竹节一样的茶壶茶杯,颇有特色。这里的桌椅板凳,都是竹子做的。墙上有竹子的国画与照片,一幅《竹石》画上有郑板桥的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君感慨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潇洒挺拔,翩翩君子风度。”我颇有感触说:“竹子空心,象征谦虚。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章君说:“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生而有节,象征人生的品德气节。”李君说:“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

我指着竹楼上一根挂着竹篮、竹筐的竹篙问:“这是晒衣服的竹篙,你们记不记得?”

李君说:“怎么不记得,当年,武汉市民,多半住平房或六层楼房,没有电梯,洗衣机没有普及,洗的被单、衣服拧不干,就在楼下的空地上架起竹篙,摊上被单与衣服,一边滴水,一边晾晒。”

我不禁想起当年,感叹说:“青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汉正街上,早年,街道上铺的是花岗石石板,三轮车、自行车与人一起同行,两边有排水沟。因为汉正街很少有汽车通行,所以,大人小孩在街道上步行,不必为安全担忧。街道两旁十分宽敞,街坊邻居,都是在房屋前的空地上,架上三叉架,用竹篙晾晒衣服、被单与棉絮。”

余君说:“我家住在汉正街一个巷子里,当年,汉正街的房屋,多数是两层楼高,窄小的屋子,不好晒被单。二楼的邻居下楼来,在巷子里的空地上,架起短竹子的三叉架,搁上竹篙,晒衣服、被单。”

我说:“晒衣的竹篙子,酒杯口粗细,长度超过三四米。新竹篙刚买回来,是青色的,时间长了,竹篙变成橘黄色的了。”

李君动情地说:“我家早已经搬到区委的高层宿舍里了,家里有洗衣机,洗的衣服、床单、被单,挂在凉台的晒衣架上。再也没用过竹篙了,但竹篙已经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难忘,一年四季,市民都是用竹篙晾晒被子、衣服。夏天,阳光灿烂,竹篙上晾的衣服、床单,被火热的太阳烤干。春天,阳光明媚,竹篙上晾的衣服、床单,被阳光慢慢晒干。秋天,天高云淡,竹篙上晾的衣服、床单,被秋风吹干。冬天的太阳,特别稀罕特别珍贵,一旦遇上,家家户户蜂拥而出,用竹篙晾衣服、晾被单。

余君说:“那时候,竹篙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具。竹篙太长,家里房屋放不下,竹篙被放在巷子角落,委曲求全。竹篙被竖立在家门口,日晒夜露。竹篙横挂在房屋墙壁外,沐风栉雨。”

我说:“我家住的宿舍两层楼高,我家在一楼,汉正街路旁,我父亲买了几根竹篙,放在宿舍的过道里,这个通道很长,连接二楼的楼梯口。那时候,街坊邻居感情很朴实。晾晒衣服、被单,竹篙不够用的时候,就相互借,张家借王家的,刘家借李家的。不用担心借不到,街坊邻居,每家每户都有竹篙,人人都很慷慨。”

我今生难忘,一个星期天,母亲喊:“荆洪,今天,我与你父亲洗了床单、被单,家的竹篙不够用,你去雷叔叔家或林伯伯家去借竹篙。”我对小弟说:“春洪,你去雷叔叔家借竹篙。”小弟说:“我不去,妈妈要你去借的。”我对小弟说:“你敢不去,不怕挨打?”小弟惊叫:“妈妈,哥哥要打我。”母亲说:“你们都不去,我去。”我一听,拉着小弟一起去借竹篙。我们去雷叔叔家借来竹篙子,然后帮助母亲将衣服、被单、床单晾上。过了几天,雷叔叔家晒衣服晒棉絮,竹篙不够,上门就喊:“荆洪,我来借竹篙子。”我说:“雷叔叔,竹篙就在我家门口,我给您拿吧。”我妹妹则说:“雷叔叔,我来帮您晾晒被单吧。”街坊邻居们不仅互相借竹篙,还互相帮忙洗衣服、晾晒被单,竹篙子,传递街坊的亲情友情。

李君、余君问:“荆洪,你想过没有,人们为什么用竹篙晾晒衣服,不用铁丝、绳子晾晒衣服与被单。”

我说:“我母亲每次晾晒衣物时,都要用湿毛巾将竹篙擦干净。母亲说,竹篙子晒衣服被子比绳子好,既无痕迹,也无脱色。母亲告诉我,用、铁丝、棕绳子、麻绳子、布绳子晒床单、衣服,干了后会留下铁丝与绳子痕迹,会沾染铁锈与绳子的颜色。楠竹篙子晒被单、衣服,被单与衣服,不会下垂,不会沾染颜色。”

李君说:“我补充一点,用铁丝绳子晾晒衣服,必须将铁丝与绳子,系在树干或者是铁柱上,这是有限制的条件。而架起木棍与短竹子三叉架,搁上竹篙,只要有空地就行。”

余君说:“荆洪、李君,你们记不记得,六七十年代,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机,小朋友们喜欢躲在竹篙晾晒的被单后面捉迷藏。”

我说:“怎么不记得,当然记得,我们儿子伢、姑娘伢,都喜欢躲在竹篙晾晒的床单被单后面捉迷藏,武汉话叫‘躲猫猫’。”

我难忘,当年的一天,小弟喊我:“哥哥,我们去竹篙晒的被单后面捉迷藏吧。”我说:“大哥不敢呀,要是我头上蒙上布条,其余人躲在一些竹篙晾的被单后面,我撞翻床单怎么办?”小弟说:“不会的,你的身手轻点。”我同意了,余家小胖眼睛被布条蒙住,我们则躲在竹篙晾晒的衣服、被单、床单后面。小胖张开双臂,四处探索,他摸到了我小弟弟身边,眼看就要捉到我的小弟弟,小弟弟紧张,原地躲闪,差点把晾晒的被单撞翻,我赶快用双手稳住小弟弟。小胖的手刚要抓住小弟,小弟挤在我身后,小胖抓住了我的手臂,笑着喊:“抓住了,抓住了。”小朋友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笑啊跳啊。无论是捉迷藏的结局如何,抓到了,没有抓到,大家都很开心。幸福的青少年时代。

余君说:“我难忘青少年时期,我们在凳子上放几块砖,搁上竹篙,排队进行跳高比赛。”

我说:“邻居小朋友,拿出家里的板凳,上面放几块砖,架上一根细竹篙,然后,大家分甲乙两队去进行跳高比赛。余家小胖代表甲队,他跳高的时候,脚将竹竿碰下来。我的小弟代表乙队,他动作灵活,平时能够像猴子一样翻筋斗,他弹跳力强,轻松地跳过竹竿。”

余君说:“我难忘青少年时期,我们用竹篙去捅树上的马蜂窝,马峰蜂拥来蛰我,幸亏头上蒙着衣服。”

我与李君笑了。我说:“当年,我们喜欢打羽毛球,放风筝,羽毛球有时候落在树梢上,风筝则挂在树枝上、电缆上,我举起竹篙,拨下树上的羽毛球,拨下电缆上挂住的风筝。小胖欢喜地叫:‘我的风筝回来了,回来了,谢谢荆洪哥。’林家小燕说:‘羽毛球下来了,这是我的羽毛球,谢谢。’这么多年过去了,竹篙给我带来的快乐,记忆犹新。”

李君喝了一口茶,忽然问:“荆洪,听说你下放在湖北咸宁地区,那里可是有名的竹乡。”

我说:“是的,我初中毕业,随学校同学下放到咸宁地区蒲圻县茶庵岭公社,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到处都是竹林,称得上是山清水秀。”

我记得,生产队长饶队长告诉我说:“这些楠竹,用途广,编晒垫、席子;编簸箕、筛子;编背篓、篮子;做竹床、竹凳,还能够能做竹柜、竹箱、竹床。”村党支部饶书记,见多识广,告诉我们:“竹篙下端安装铁箍、铁尖和铁钩,可以用来撑船,最适合于浅水河道和近岸航行的船舶。”饶书记为了对我们识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关于楠竹的革命故事。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在咸宁汀泗桥失败后,向北退守咸宁城,由于时遇汛期,咸宁城外围的西河水深面阔,使北伐军攻城造成极大困难。这时,咸宁工农协会用楠竹钉成数百艘竹排,架起浮桥,帮助北伐军下攻咸宁城。1938年,日寇侵占咸宁后,群众为了支持抗日战士打日本侵略者,用竹筒为战士们装水送饭;用竹笋壳为战士们打草鞋,还用竹子做成竹担架抢救伤员。

我们知青们听了,一个个热血沸腾,我们没有想到,我们下放的山乡属于咸宁革命老区,老区的人民,老区的竹篙子,为革命事业奉献的精神,令人震撼。

我对余君与李君说:“我下放到咸宁地区蒲圻山乡一年十个月,招工回到武汉后,再看到竹篙时,居然产生了一种崇敬的心情。我大弟搬迁到他工作的电缆附件厂宿舍,我搬迁到我工作的家具厂宿舍,我的父母,几个弟弟、妹妹,还在汉正街的住房里生活。十年后,我的三个妹妹与父母亲,搬迁到常青花园小区,又从常青花园搬到汉口马池中路。每次搬家的时候,搬家公司的卡车拖家具,我母亲嘱咐一定带上竹篙。”

我难忘,我妹妹洗了床单与衣服,我母亲嘱咐我妹妹,在小区宿舍空地上,架上两个木头三叉架,搁上竹篙,晾晒被单与衣服。可能是我已经步入老年了,特别喜欢怀念少年时代,也格外怀念我的父母亲。

我记得,2004年,我父亲去世后,我去海经院工作。每年寒暑假,我一定会回武汉看望母亲。我终生难忘,2011年12月底,海南高校放寒假,我回到武汉,母亲已经病重,她一边在客厅里,断断续续地看电视剧《西游记》,一边无精打采地指着凉台外一根发黄裂开的竹篙说:“荆洪,这用了多年的竹篙已经不行了,我也支撑不下去了,我要去见你的父亲了。”那些日子,弟弟妹妹都来看望母亲,我每天都要来到母亲身边,给老人家端茶倒水。一天下午,儿子与儿媳来探望奶奶,给奶奶洗脚,奶奶脸上露出慈祥的笑意,泪花却在眼帘闪烁。难忘第二年春节初六,母亲去世,享年83岁。

余君与李君看见我端起茶杯,眼眶里有泪花,问:“荆洪,你在想什么?”我说:“我刚才在想我的父母亲,没事,大家来喝茶吧。”

我的思绪,犹如江河波涛,起伏不平,这么多年,已经去世的父亲母亲,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眼前浮现,和蔼可亲的形象,常常会出现在我的梦境里。这么多年,已经与武汉市民生活渐行渐远的竹篙子,宁折不屈忍辱负重乐于奉献的形象,依然留在我们这一辈人的记忆里,与我们这一辈人亲历的亲情友情、经历的人生岁月,融为一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