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林森的头像

骆林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3/03
分享

梦中的老物件

梦中的老物件

骆林森

窝箩。老家人把婴儿睡眠用的摇篮称之为窝箩。

椭园形状的窝箩,通常用竹子编成。老家的习俗是,窝箩一般由外公、外婆家赠送。女儿出嫁后有了怀孕的喜讯,娘家就要请篾匠到家里来编窝箩。篾匠会挑选上好的竹子,经过劈、削、刮、磨等几道工序,把竹子加工成编窝箩用的篾子,尔后一根篾子一根篾子地编织,花上几天工夫最终编成窝箩。

老家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就是睡在这种窝箩里边长大的。当年,我女儿出生后,她的外公、外婆送给她一个非常精致的窝箩,好似一个大的工艺品。那时候,我与爱人分居两地,爱人单位住房紧张,她们与另一位刚生孩子的妈妈合住一间宿舍。宿舍小得没有放置窝箩的地方,只好把窝箩放到了床铺上,倒也觉得别具一格。

弄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窝箩渐渐地被木质或其它材质的婴儿床所替代。只是,窝箩放在床铺上,青青的竹篾慢慢地散发着竹子的清香,那个画面与味道多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定格在我内心深处。

窝箩是我的人生起点。它直白地告诉我,自己是从哪里来,应当往哪里去。

石磨。农家石磨的主要功能是把粮食磨碎,方便食用。

石磨由两片厚厚的圆形石头组成,下边的一块石头固定在磨盘中央,上边的一块石头完全重合在下边的石头上,通过石头中轴的作用防止位置偏移。两片磨石重合的那一面,凿有适度的纹路。大型石磨的转动一般用牛拉,或三四个人推。小型石磨的转动则通常由一个牵、一个人来回拉。需要碾压加工的粮食,通过中间的圆孔放入,同时转动上磨片,碾碎的粮食就会在上下磨片之间缓缓地溢入磨盘。

在粮食加工还没有实现“机械化”的岁月,农家食用的玉米粯子、玉米糁儿和小麦面,都是通过石磨碾磨出来的。

小时候,我喜欢推磨而不喜欢拉磨。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推磨,虽然是围着石磨转圈子,但毕竟是在向前进,并且可以你追我赶,有说有笑,好似在做游戏,累得满头大汗也会觉得有意思,挺好玩。拉磨则是机械地来回拉动,既费工夫又费力气,很难提起精神,感觉总是停滞不前,非常枯燥。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农家石磨终于成了昨天的一种农耕文化。曾经陪伴了家人数十年生活的那副小型石磨,如今没有人知道它的最终去向。

石溜滚子。碾场、脱粒谷物,曾经是石溜滚子的主要用途。

圆柱形状的石溜滚子,周身凿有凸出的三角形纹路。为了方便循环滚动,其通常是一头较粗、一头稍细,两头中间各有一根轴凸显出来。石溜滚子的重量大的有七、八百斤,小的也不会少于四、五百斤。农家的孩子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力大无比,能够把石溜滚子轻轻地抱起来。

每年夏、秋两季农作物即将收获的日子,生产队首先要把晾晒谷物的场地准备好。这个时候,石溜滚子就派上了用场。在平整好的场地上洒上适量的水,覆盖上一层稻草,老牛的肩上套上连接石溜滚子两轴的绳索,拉着它来回反复碾压场地,最后把覆盖着的稻草除去,晾晒谷物的大场也就做成了。

麦子、稻子等谷物收回来后,可以直接在石溜滚子上摔打脱粒,也可以放在场地上用石溜滚子碾压脱粒。

更多的时候是,石溜滚子总是躺在空地上睡大觉。因此,有人说,石溜滚子睡了几世的觉,仍然筋是筋、骨是骨。这是告诫人们,忘记了奋斗,过于贪图安逸就会与幸福生活无缘。

还有竹篮。竹子编成的篮子,统称为竹篮。

精制的小竹篮可用于淘米,又被称之为淘篓。不大不小的竹篮,通常用于洗菜。大一些的竹篮用途更广泛,玉米熟了用它装玉米棒,芋艿长成了用它装芋艿,地瓜可以挖了用它装地瓜……

小时候,我们几个兄弟放学回到家里,常常提着一个大竹篮,走到田间地头,割上满满一篮子青草回来用于喂猪、喂羊。其实,那也是一种勤工俭学。

夏日雨水过量之后,农田里多余的雨水往河里排放。突然发现有鱼顺水而下,情急之下我们兄弟用竹篮堵在排水口处,很快就有鱼钻进了竹篮。一次次用竹篮收获意外的惊喜,让我们体会着乡村生活的无限乐趣。

那个岁月,竹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后来远离老家,家里始终收藏着一个别致的竹篮,满足了自己的那份念想,也成了我追梦的一种精神寄托。

(首发于《联合时报》“丽都苑”副刊2022年11月11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