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林森的头像

骆林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29
分享

麦香诱人

回到长江入海口北岸不远处的老家才发现,稻苗绿了,麦子黄了,时光来到了夏收夏种的季节。“麦好——割啦,麦好——割啦……”布谷鸟用天籁之音向人们传递着丰收在望的喜讯。

走在麦田间的田埂上,金灿灿的麦穗映入眼帘。黄色的麦芒,绽放着针尖般的光芒。黄色的麦粒,已经把黄色的麦衣撑得裂开了缝隙。阵阵微风吹来,麦穗与麦穗相互耳语,相互碰撞,相互拉扯。成熟的麦子,一根挤着一根,一垅接着一垅,一畈连着一畈,一块麦地靠着一块麦地,看不到起点,也望不到尽头。麦秆整整齐齐,麦叶千姿百态,麦穗蓬勃向上,麦浪此起彼伏,推搡出清脆的莎莎响声,为我们送来了绵延不断的麦香。这熟悉的麦香,淡淡的,酥酥的,如梦似幻,让人痴迷,令人陶醉。

麦香,源于麦子的体香。长三角地区的一茬麦子,跨年度生长,从播种到收割,周期长达8个月。麦子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不同的香氛韵味。

深秋,麦种下地十来天后,麦芽破土而出,麦芽香也随之从碎碎的泥土间钻到了这个世界。麦芽香干净,纯洁,清爽,犹如刚刚离开母体的婴儿,苍天赐予的乳香,洁净得让人万般疼爱,尽情呵护。在童年我听长者说,这个时候不能在麦地里随便走动,否则会踩伤了麦芽。 幽静的麦芽香,讨人喜欢。据说,好喝啤酒的人好的就是麦芽香的那种纯纯的口感与口味。

慢慢地,麦芽长成了麦苗。麦苗的香,也是来自苦寒。麦子越冬,不管是冷风冷雨的吹打,还是冰天雪地的煎熬,青青的麦苗不变本色,始终散发着涩涩的青香,如童男、童女保持着纯真的芬芳。熬过漫长的冬天,麦苗终于加快了自己茁壮成长的脚步,青香的味道也愈加浓郁。都市的不少超市里有卖青麦苗的,据说青麦苗打成汁,是一种难得的饮料,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多种维生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矿物等元素,既解渴,又益于健康。生活在都市的这些年,春天踏青,我总要与家人一道到麦地里走走,接接地气,与麦苗零距离接触,吸收点麦苗的芳香。

麦子拔节的日子,麦节有一种甜甜的香味,如少男、少女般充满着青春的气息。过不了几天,麦子就抽穗啦。之后,麦子的香也就越来越诱人。粮食紧张的年头,农民到了这青黄不接的日子,生活得也就愈加艰难。于是,等到早熟的元麦有了六、七成熟,就会把麦穗扯下来,放到锅里炒一炒,去掉麦壳后用石磨碾成丝状,揉成团,或做成饼,便成了“冷蒸”,那种特殊的青麦香味,吃过之后会情不自禁地回味。如今,“青麦冷蒸”成了家乡饭店里的一道特色美味。那次,我们几个多年工作在外的同学在老家小镇的一家酒店小聚,吃到青麦“冷蒸”,有人情不自禁地惊呼:“这才是老家的味道!”

成熟的麦子,给人以成熟的麦香。这种香,依然是那样的清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雅致。老家种植的麦子以小麦为主,少量种植大麦、元麦。农家吃的馒头、面包、摊饼、饺子、面条等小麦粉是主要原料。大麦可制成麦片,或碾成小的颗粒,与大米一道煮饭。元麦可碾成粉,做成粗粮馒头、酵饼等,也是一种风味。不同的麦子,不同的加工方法,制作成不同的食品,会有着不同的麦香风格。把刚刚收获的元麦,放在锅里翻炒至微焦,尔后将焦麦碾成面粉,俗称“焦屑”。其食用方法简便,取“焦屑”适量放入碗里,放点白糖,加点开水,根据喜好调成糊状或半糊状,即可食用。在乡村学校读书的岁月,放学回到家,用半碗“焦屑”填填肚子,也是蛮开心的。

这么多年来,老家的麦香总是让我难以忘怀。市场上买来的不少面食,虽然也好吃,但就是少了老家麦香的味道。每次从老家回来,我都要带上不少老家用传统发酵方法制作的馒头。知道我的喜好,一位战友从老家来也要一次次地给我捎上酵条、包子和脆饼等面食点心。多少年来,我忠情于麦香的原汁原味,吃馒头不喜欢有馅的,吃面条不放任何调料。退休之后,经不住老家麦香的诱惑,我托人从老家馒头店里找来祖传的酵母,讨教馒头的制作方法。经过摸索,自己蒸出的馒头也终于麦香扑鼻。有意思的是,外孙女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学做馒头。她把一块小面团搓来揉去,一会儿要做小兔子,一会儿要做小猫咪,逗得家人格外欢快。同时,我还学会了擀面条、包饺子、做面饼等面食制作方法。面食成了家常便饭,一家人三天两头享受着麦香的味道。

诱人的麦香,让我们多了一份麦香情结,也多了不少幸福的生活情趣与人生追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