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林森的头像

骆林森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9/19
分享

北疆印象

遇见沙漠美人

“最荒凉的地方,却有最大的能量。最深的地层,喷涌最宝贵的溶液。最沉默的战士,有最坚强的心。克拉玛依,你是沙漠的美人。”这是艾青诗句里的克拉玛依。

到了北疆,我们首先遇见的就是沙漠美人,领略的是生命之美。

克拉玛依,原先是“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原。经过来自祖国五湖四海各族儿女几十年的奋斗,如今的克拉玛依已经蜕变成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和全国文明、卫生、生态、智慧城市。

深夜,看克拉玛依的灯火之夜,城市道路上的路灯亮如白昼,商业街的灯火五光十色,居民生活区的家家户户依然是灯火通明……如果仅凭这座城市的灯火,只能说这里是繁华的都市,不可能把北疆的都市与南方的都市区分开来。实在要说区别,就是克拉玛依的夜晚,少了一些都市的喧嚣,显得特别安静。安静得出奇,给人以静美与祥和的感觉。

次日清晨5点30分,走出酒店发现,火烧云已经布满了太阳即将升起的那片天空。酒店一路之隔的城市生日广场,沐浴着朝霞,敞开着它的博大胸怀。这个绿荫环绕着的下沉式广场,是绿地,是公园,更是一个叙说着克拉玛依前世今生的博物馆。

“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这是沙漠美人当年的铿锵誓言与战斗精神。战斗精神谱写战斗篇章。广场东侧的标志性建筑,是大油泡雕塑。一个特大油泡和无数个大小油泡组成的巨型雕塑内陈列着“克拉玛依一号油井”。这是沙漠美人“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见证。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完钻出油,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克拉玛依市成立。

广场中心有石油钻井队英雄塑像,坡道两侧有实物、图片和文字展览。

美人之美,最不能缺少的是水。清晨,广场步道边的喷淋设备正在为绿色植被提供水的滋润。因为有了水,加上日照时间长,这些植被生长得茂盛,丰盈,尽显勃勃生机。之初,开采百口泉地下水源;后来,引入白杨河水;再后来,新建引水工程,才终于渐渐地彻底破解了克拉玛依“没有水”的难题。

走出广场,走进克拉玛依的大街小巷,有高楼林立,也有绿树成荫,整洁,舒适,宜居。显而易见,沙漠美人功不可没。

穿越在克拉玛依的高速公路上,映入眼帘是成堆、成片、成群的“磕头机”,它们在不停地忙着“磕头”。据说,一个“磕头机”磕一次头,就能够开采出来6公斤石油。这是沙漠美人在忙碌,在耕耘,在付出,在奉献……

离开克拉玛依,忽然觉得有些恋恋不舍。

走进童话世界

童话故事里讲述的画面,在布尔津随处可见。

被称之为童话小镇的布尔津,与俄罗斯有54公里的边境线,同时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接壤。这里,有草原,有树林,有农田,特别是有河流,水资源丰富,为阿勒泰地区之冠。贯穿布尔津的额尔齐斯河水奔腾不息。岸边有一块长长的碑,碑上雕刻着这样的文字:“额尔齐斯河,中国唯一往西向的河流,唯一入注北冰洋海域(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北冰洋)。”一河波涛滚滚西流,如时光穿越,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河这边,蓝天白云和清澈河水衬托下的五彩滩景色迷人,恰似一大片缩小版的名山大川。有着数不尽色彩的石滩高低起伏,远古时代留下的刻痕千变万化,好像是在向人们交流着久远的苍茫。其中,金黄、紫红、纯白三种陡峭的山峦光彩照人,特别具有视觉冲击力,流连忘返的游客喜欢在这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记忆。

河那边是望不到尽头的胡杨林。来这里的路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向导游咨询,高速公路边上长着像杨树的树木是不是胡杨。得到的回答,要么是普通的杨树,要么是沙枣树。这里,河水流淌着的漩涡之中、河滩、河坎和岸边的林子里生长着的树竟然全是胡杨。胡杨,因其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总是充满神秘色彩。其实,“不死”是一种生命的坚强,“不倒”是一种生命的品质,“不朽”是一种生命的张扬。胡杨精神,源远流长。

布尔津街道上与胡杨有几分相似的白杨树整齐地排列着。城里,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树林。林子里,历经磨难的老榆树、顶天立地的白杨树,随风起舞,风情万种。城中有水,城中有林,蕴藏着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美。

勤劳的布尔津人,在新老城区结合部修建了一条七彩河,北连布尔津河,南接额尔齐斯河,为发展中的布尔津谱写了新的童话篇章。飞架在七彩河上的友谊峰、驼峰、喀纳斯塔等桥梁各具特色,分别叙说着“冰山来客、额河舞韵、田园牧歌”等童话故事。七彩河,上游飞瀑直下,水面雾气升腾。走在岸边步道上,走近亲水平台,好似走进梦境。

布尔津的建筑,像城堡,似宫殿,如庄园,古朴,经典、气派,呈现着欧陆风格,传递着建筑可以阅读的艺术。无论走进布尔津的哪一座建筑,都有一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悬挂着党徽和“布尔津县党群服务中心”、“阿勒泰地区党建图书馆布尔津县分馆”招牌的建筑,典雅,厚重,大气,说它再过几百年也不落后一点也不过分。

傍晚,漫步在布尔津的街道。一家卖馕的店铺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馕,是新疆人的一种主食,也是新疆的一种特色小吃。店铺内,新疆大叔正在忙着做馕、烤馕。打下手卖馕的是一位小姑娘,切馕,包装,也是忙个不停。好在收付款都是手机支付,省去了好多麻烦。我也耐心地等待,买了一只大大的馕,趁热品尝了它的独特风味。馕,脆得酥软,香得浓烈,是一种可以留下记忆的味道。

在童话小镇与馕邂逅,之后在北疆的日子,每天要做的事情增加了一件,就是买馕。

在喀纳斯观鱼

远离沙漠与戈壁的喀纳斯,是大美新疆的一张名片。

“净土”、“仙境”、“神的后花园”、“神仙的自留地”,这些都是人们对喀纳斯赞誉的美称。

几十年前,一位战友从内地驻军到阿勒泰边防部队代职锻炼。他向我介绍:“要亲身感受祖国之大就要到新疆走走,要亲身体会新疆大美就要到北疆的喀纳斯看看。”从那个时候起,去北疆看喀纳斯成了我的一件心事。

喀纳斯是蒙古语“美丽富饶、神秘莫测”的意思。它位于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北部的深山密林之中。甲辰初夏的日子,我终于走进北疆,走进喀纳斯。

乘一辆中巴车从贾登峪绕山而上,来到观鱼台景区。从半山腰的广场一侧攀登了1068个台阶,到达观鱼台,再爬两层楼梯,我们登上了观鱼台顶层。这里是观赏喀纳斯风光的好地方。

喀纳斯湖,长约24公里,宽约1.9公里,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平均水深90米,最大水深188.4米,是中国最深的冰碛堰塞湖。这座湖,也是布尔津河的一部分,源头在阿尔泰山的友谊峰,终点是额尔齐斯河。湖中被称为“湖怪”的大红鱼哲罗鲑,能吃掉湖中野鸭、岸边小牛,因此喀纳斯湖被平添了几分神秘。

观鱼台,海拔2030米,位于喀纳斯湖西岸骆驼峰顶上。在此,喀纳斯湖尽收眼底。湛蓝湛蓝的喀纳斯湖水,好似一位穿着湛蓝色裙装的新疆少女,欢歌燕舞之后面对蓝蓝的天空,来了个精彩的亮相,轻轻地定格在了群山怀抱之中。我们静下心来观察湖面,耐心地等待了好长时间,或是少了缘分,最终没有能够找到“湖怪”的一丝踪迹。

湖岸边或成排、或扎堆的新疆冷杉、塔型云杉、新疆五针松,昂然屹立。不少千年古松,已经走完了它们的生命历程,回归自然,长眠在喀纳斯湖水边。没有树木的坡道上生长的高山植被,葱绿,水灵,奇特,特别茂盛,可能是因为喀纳斯湖给予了它们特别的呵护。湖边的高山草甸,正是百花争艳的时节。阿勒泰金莲、勿忘我、柳兰、古当归……繁花装点着漫山遍野。

导游告诉我,如果是冬天来这里,你看到的要么是枯黄,要么是雪白。只有这个季节,才会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近距离欣赏奇花异草,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这美轮美奂的草甸之中,不见一丝枯黄的叶片,难道这高山草甸枯荣转换不会留下任何岁月的痕迹?

这里的初夏,给人以春意盎然、惬意无限的享受。只有中午的时光,才会有点夏天的感觉。早晚的气温会直线下降,会有早春或深秋的寒意,甚至会让你觉得冬天还没有远去。喀纳斯的夏日,“一天四季”是常态。

举目远望,令人心旷神怡。喀纳斯村庄里,图瓦人用原木垒成的一幢幢木屋很有特色,隐约可见炊烟袅袅,好似水墨画图。拥抱着喀纳斯湖的群山,此起彼伏,森林密布,峰峦叠嶂。冬雪覆盖着的群山峰顶银装素裹,高耸云端,纤尘不染。喀纳斯,青山之间有绿水,湖光之中有山色。既有北国风光特有的雄浑壮观,又有江南山水的那种清新秀美。

喀纳斯让我痴迷、沉醉,也让我养神、清醒。

寻找李娟笔下的阿勒泰

来北疆之前,我看了根据李娟散文作品改编的八集电视连续剧《我的阿勒泰》。并且,把李娟《我的阿勒泰》那本书又翻了一遍。来到北疆之北的阿勒泰,在李娟度过童年生活的富蕴,在李娟随家庭辗转的阿尔泰深山,在可可托海,我们总在寻找着李娟笔下的斑斓、浩荡的世界,灿烂、独特的画面,寂静、艰难的生活……

“那夜的雨也没能留住你∕山谷的风它陪着我哭泣∕你的驼铃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响起……” 这天上午前往可可托海,几位美女一遍又一遍地吟唱《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通往可可托海的道路,正是李娟描写的那样艰难:乌洽沟“满目荒凉,放眼望去只有秃山顽石,看不到一点点绿色。”大巴车走进乌洽沟,再也没有了歌声。突然左拐,又突然右拐;瞬间向上爬行,又瞬间向下俯冲;一会儿在夹缝里穿梭,一会儿在坎坷中蹦跳,极其漫长的绕来绕去,绕前绕后,终于绕过了九十九道弯。当了一回荒野中的旅人,车上的每一个乘客都被绕得晕头转向。我从不晕车,这下子也被折腾得翻江倒海。

一路曲折,终于来到可可托海。可可托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只是峡谷之间流淌着的山溪。但这绝非普通的山溪。海拔1359米的神钟山,平地拔起,孤峰傲立,直插云宵,是一座如钟似锥的花岗岩奇峰。光秃秃的神钟山峰顶竟然不可思议地生长着几棵树,显然是一种生命奇观。可可托海对峙排列的花岗岩群峰,号称“一百零八峰”,或峻或峭,或悬或险,一峰一特色,一山一奇观。绵延不断的高山峡谷之间,奔腾不息的溪流或瀑或旋,或急或缓,一浪一景色,一涛一世界。有水就有植被。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之中松树、杉树,不屈不挠,昂然挺立。山坡上的奇花异草,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额尔齐斯河水的源头。源头活水所在的地方有海之魂,因而称之为可可托海名副其实。

可可托海是美丽的丛林,是辽阔的牧场。李娟告诉读者:这里“高大整齐的白杨树夹道而生。树冠在高处密密地交织着,阴凉安逸。”“以可可托海为中心,分布着许多村子,远远近近,遥相呼应。”村子里俄式风格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山坡上用石块垒成的标语残留着“人民公社”的痕迹。村子边上有农田,远处有牧场。羊群,牛群,马群,或拥挤或松散地布满了前方山脚下的牧场,偶见骑在马背上的牧民正在享受着浪漫的游牧时光。更多的大片牧场见不着任何牲口,不知道是不是李娟笔下的“冬牧场”、“春牧场”或者是“秋牧场”,牧草正在修养生息。这些牧场,远看是清一色的绿,走近了才能发现绿绿的牧草中间衬托着或淡淡的白,或淡淡的黄,或淡淡的紫,这是由于不同色彩花朵绽放的缘故。走进牧场,走进一座毡房,毡房主人一边为我们煮奶茶,一边给我们介绍: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喜欢写文章的那个小姑娘,在夏牧场住的就是这种毡房。参观毡房我们觉得好奇,假如要让我们在毡房中生活个十天半月,真不知有几多艰难。

前行在可可托海的马路上,首先遇上了马群。群马向我们迎面而来,我们乘坐的大巴只好停在了马路一侧,与我们同方向前行的大小车辆也都停在了马路的边上。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只能在茫茫大草原上才会出现。眼前的万马相拥相挤,在狭窄的公路上马与马之间几乎不留间隙,群马只能缓慢前行。这些马,棕色、棕黑色偏多。体型高大的马挤在马群中间,调皮的小马驹侧散漫在道路的边缘。也有个别掉队的马在分心走神,牧马人做了扬鞭策马的姿势,其立马心领神会,迅速赶上了自己的队伍。

马群走远了,我们的大巴车刚刚起步,又遇上了羊群。从羊群队伍里的色彩可以看出,棕色的羊,呈“S”型的两只羊角自然下垂,相对柔弱,它们与小一些的羊羔一道走在马路的中间。白色的羊,呈“V”型的两只羊角向上张扬,相对坚强,它们统统走在羊群的外围,可能是承担着保护羊群的一份责任。在阿勒泰,这种“大尾巴羊”品种优良,膘肥体壮,全身是宝,尤其是肉嫩味美,享誉天下。

马群,羊群,还有牛群,它们正在从一个夏牧场转往另一个夏牧场。这些阿勒泰角落里的画面生生不息,生机盎然。

(首发于《至爱》2024年9月刊)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