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以前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目的地是忠信长岩大桥。整年级百十来号人由各自班主任老师带领着,呼啦啦爬上一辆辆大卡车,沿着崎岖的山路,晃晃荡荡向着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进发。
卡车上没有座位,同学们都只能站在车厢里,但丝毫不会影响到游玩的兴致,时不时的一个猛烈颠簸,小伙伴会顽皮的顺势扑向另一个方向,和站在对面的同学拥在一起,发出阵阵欢笑;每个人只有一个小小的书包,装着妈妈头天晚上煮好放涼了的鸡蛋、一把水果糖、一小包葵花子、三五个馒头,条件好点的能带上一个军用水壶,就这些,没别的了,这就是各自的午餐,在那个物资还相对匮乏的年月,有这些已经很满足了。有个别同学带了咸菜,配上一咬一个牙印的馒头,味道真是美极了。总之,这支春游队伍里同学们,一个个好似挣脱了缰绳的小马驹儿,那种头一次出远门的兴奋劲儿,一直以歌声的方式持续到抵达目的地——长岩大桥。
依稀记得,当卡车停稳,车后闸一打开,老师们已经站在马路上,用双手接住一个个从车上跳将下来的学生们。全体集中,立正稍息,讲明纪律,听长岩大桥的建筑师傅向大家讲解这座桥的来历。待解散的一声令下,人群仿佛在一瞬间炸了窝,学生们四散朝大桥飞奔而去,胆小的立马就缩回到桥中央,弓着腰捂着胸口,咋呼着直喊:“太吓人了!”
彼时的孩童,没有多少知识积累,也没有接收多少社会讯息,尽管有桥梁建设者在现场解说,但同学们终归也没懂得怎么去体会出修桥工人的艰辛和建设这座桥梁的意义,只震撼于长岩大桥的雄险峻奇。这座大桥跨过芙蓉江,仰头往上看,两座壁立笔直的山峰矗立在江的两岸;往下看,是深不见底的汹涌江水在奔腾。大多数同学伸长脖子往桥栏杆处看了看,只觉得双腿发软、头晕目眩。男同学壮着胆子扶着桥栏杆往下看,胀红了小脸惊讶地向大家转述:好高的桥,好深的水,好险的山!
阳春三月,再次故地重游,时光已悄然溜走了快四十年。孩提时代曾经到过的长岩大桥已经变换了另一个名字:长岩大桥老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老桥完成了它的使命,静静的横亘于芙蓉江上。一座新的长岩大桥已经在老桥的下方约二十米处坐落,新建的桥与老桥平行而建,较老桥更宽、更长。相比孩童时期,如今看桥的心态更加沉稳平和,但仍然惊叹桥梁建设者的高超技术和建设勇气。
如今老桥已被新桥取代,并作为危桥实行了封闭。桥上长满荒草,桥栏杆的砌体脱落露出满是锈迹的铁条。岁月的风打雪压、日晒雨淋,没有摧毁到桥梁的主体,老桥依然劲拔挺立在险峰之间,与碧绿湍急的芙蓉江水共同成为“十里长峡”中一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从新桥上远望老桥,依然能够感受大桥的雄伟风姿,历经岁月沧桑,老桥依然雄伟,气势未减。感慨当初的桥梁建设者们,在那个机械化程度很低、技术能力和建设水平还比较薄弱的年代,是何等的勇气和毅力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这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桥!
试图再次从大脑中搜索关于老桥的记忆,唯一留存的仍然是大桥之险峻触动心跳的感觉。借助现代网络,迅速查询到关于长岩大桥的叙述。短短的几行字,豁然明白了老桥得以保留的意义。1981年建成的长岩大桥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桁架织合拱,长96米,宽4.5米,高70米,主孔径跨75米;为国内首创的大跨度人字扒杆悬臂拼装桁架组合拱科研试验桥,由省交通设计院桥梁设计组设计并指导施工;其设计、施工工艺分别获交通部、省人民政府优秀设计奖、科技成果奖。
时间苍老了岁月,却无法抹去一代人对长岩大桥的记忆,这座桥理所当然载入到《道真县志》的其中一页,被作为历史永久地记载下来。志书记录的文字简短精练,读不出对长岩大桥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描述,却能让后世记住这座桥曾经创下的辉煌。而今的长岩大桥,已然成为一处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人文景观。倘要深入地去了解,必然要去桥上走一走。倚于新桥的桥栏边,用目光去欣赏老桥的风姿,用心去体会建设者的智慧,用情去感慨那支由机干民兵和普通农民组成的“桥工队”因建设长岩大桥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并走出国门成为桥梁建设行业的引跑者。
岁月变迁,长岩大桥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还传承着勇于挑战、敢于争先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并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的品格!时光清浅,岁月流逝,唯桥的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