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晏弘的头像

晏弘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311/23
分享

法雨过山寺(随笔三篇)

晏弘

1、怀素和尚的侧影

春日载阳,不冷不热,闲读杂书,得些闲趣。读书破万卷,不如读破万卷书,试问世上几人读破万卷书?读书不图过目不忘、忙着寻章摘句,也不图“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不图模仿名家笔法,照着葫芦画金瓢,“代大匠斫者必伤其手”。一壶茶,一支烟,一书在手,一路读下去,有所晓得,心知其意,有所明白,心有所得不如相忘于江湖,如此而已。

读到有关怀素《食鱼帖》(又名《食鱼肉帖》)的文章,此帖草书八列,黄裳著文说是八行,谬矣,横为行,竖为列,八列五十六字:“老僧在长沙食鱼,及来长安城中,多食肉,又为常流所笑,深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书,实疏。还报诸君,欲兴善之会,当得扶羸也。九日,怀素藏真白。”读完,不禁莞尔,此中好奇怪,此中有真趣。怀素食鱼吃肉,饮酒寻欢,无视清规戒律,立此铁证,不惧扫地出佛门,不惧常流所耻笑,狂直之徒!

僧怀素,字藏真,湖南零陵人,俗姓钱,“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侄子,幼时因贫出家,苦练草书,后来成为一代名僧,史称“草圣”。他出家后,衣食不愁,四处游历,广交名士,“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陆羽)”,他说在长沙吃鱼也就罢了,还嫌到长安无鱼,只能吃肉了,出家人吃肉喝酒,为凡夫俗子所不齿,老僧心有不快,闷闷不乐,卧病不起。身体有恙,墨不能挥,美味不能入口,苦啊,所以告诉诸君,酒肉盛宴且等些时,病愈之后再约。想必得到《食鱼帖》的诸君,定会捧腹一笑,今日墨宝到,日后点大餐,值得!

据说,某日怀素与“茶圣”陆羽、“鲁公”颜真卿一起研究书法,探讨心得体会, 怀素自称得到了张旭秘诀真传,颜真卿好奇,就问怀素:“师亦有所得乎?”怀素昂昂乎,神采飞扬,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听了后,灵感大发,说:“何如屋漏痕?”怀素有悟,起立,握手连说:“得之矣!得之矣!”

张旭确实对弟子说过草书心法:“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前后同为“草圣”,我以为,张旭草书狂逸而“润”,怀素草书狂劲而“瘦”,各有绝活,变化万端。

我虽不懂得书法,更不懂得草书,但怀素所云“夏云多奇峰,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大有诗意,清境难摹,我真是神往之,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各怀绝技,各显神通,无踪可循,各有妙趣,怀素道破艺术天机,神鬼莫测,变幻无穷,颜真卿说的“屋漏痕”,比“坼壁路”更加巧夺天工,道法自然!至于张旭所言“孤蓬自振,惊沙坐飞”,岂止神助,岂止如神,就是神在,大境界!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怀素身在佛门,心在尘世,不自作茧,不做困兽,狂放不羁,破壁而去,纵酒放歌,酬诗唱和,随性自适,大放异彩,正因如此,砚台几磨穿,高朋满天下。他自三十岁之后,草书越发瘦劲,灵气飞动,人至暮年,终于成就了“草书天下称独步(李白)”之“草圣”美誉,不愧“开士怀素,僧中之英(颜真卿)”之美赞。

怀素老僧,其草书好比腾蛟起凤,可望不可即而无迹可循;其为人好比野生水稻种,蕴含古老而稀有的基因。怀素老僧千古风流,到底林下长眠,晏弘跪拜,仰而慕之,赞而叹之,献诗一首:

孤蓬振破袈裟,枯木刺穿烟霞。

醉去瘦墨四飞,醒来青山一发。

碰面何必菜色,食鱼如同观花。

诗仙若问归处,鲁公但说天涯。

2、黄檗禅师刀竖起

黄檗希运禅师一代高僧,其人身长七尺,容貌奇伟,额间隆起肉珠,巍巍堂堂,凌厉冲澹,人莫能测;其《上堂开示颂》中的名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流传于世,激励了无数贫苦有志子弟奋斗前行;其说法,风雷激荡,擒纵自如,棒打喝叫,语势兼用,深得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禅法之精髓,他力倡“心即是佛”,唯说一心,分别即魔,忘机即佛,又说“无心是道”,若不觅即便休,心无杂念,开启其后世之临济宗风。

有一则禅宗公案,黄檗在南泉普请择菜次,南泉问什么处去?黄檗曰:“择菜去。”南泉曰:“将什么择?”黄檗竖起刀,南泉曰:“只解作宾,不解作主。”黄檗以刀点三下。南泉曰:“大家择菜去。”择菜,黄檗不视择菜为外境,行住坐卧,无不是道,念念之中,清净正观,唯是一心,更无别法。黄檗刀点三下,为什么点三下呢?有人说黄檗以此表明修行方法是不思议一心三观,用不思议一心三观,观一切法当作空观、假观、中观。而“一心三观”是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独创的观心法要,生于中晚唐时期的黄檗心中一定晓得,他说过,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了了无所得,得时不说知。真是妙不可言,不可言哪!

黄檗曾说“大唐国里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凛凛孤绝,舍我其谁!黄檗在世,与宰相裴休、唐宣宗李忱结下奇缘。裴休初识黄檗于江西黄檗山大安精舍,黄檗在此隐修,裴休从尚书郎任上被外放任洪州刺史,来此拜佛问禅,正观摩一处壁画时,裴休问:“是何图相?”主事僧答道:“高僧真仪。”裴休问道:“真仪可观,高僧何在?”主事僧无言以对。裴休又问:“此间有禅人否?”主事僧道:“近有一僧,投寺执役,颇似禅者。”裴休道:“可请求询问得否?”主事僧忙请黄檗过来,裴休仔细打量,对黄檗道:“休适有一问,诸德吝辞,今请上人代酬一语。”黄檗道:“请相公垂问。”裴休于是把问话重复一遍。黄檗大声喊道:“裴休!”裴休应诺。黄檗道:“在甚么处?”裴休当下顿悟,欣喜不已,赞叹道:“吾师真善知识也!示人克的若是,何故汩没于此乎?”僧众惊愕,此地藏龙卧虎耶?

于是乎,裴休延请黄檗入府,执弟子礼。后来,裴休到钟陵(今江西进贤县)为官,迎请黄檗上山安置于龙兴寺,再后来,裴休到宛陵(今安徽宣城)为官,又迎请黄檗到宛陵安置于开元寺,数年后创建敬亭山广教寺。

某日,裴休手捧一尊佛于黄檗前,跪曰:“请师安名。”黄檗召曰:“裴休!”裴休应诺,黄檗曰:“与汝安名竟。”裴休有悟,礼拜再三。

裴休不愧出自黄檗门下,黄檗悉心指导与接引,裴休长期敬叩与研悟,各自成就很大。裴休将黄檗的开示、语录、偈颂及日常对话,辑为传世禅学大著《钟陵录》、《宛陵录》(后人编成《传心法要》)。他俩赠诗唱和,黄檗写给裴休:

“心如大海无边际,口吐红莲养病身。

自有一双无事手,不曾只揖等闲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禅意,有妙趣。黄檗告诫裴休学法:“才闻一言,便乃绝学。若形纸墨,何有吾宗!”他对“平常心是道”的理解另辟蹊径,说:“无心是道,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 不被诸境惑,方为自在人。裴休外放期间,息虑静心,宠辱偕忘,幸得黄檗时时点拨。

黄檗与唐宣宗初识更具戏剧性。话说唐宣宗李忱而立之年,为躲避侄儿唐武宗猜忌欲置于死地,他装疯卖傻,在宦官帮助下,诈死装进粪车逃离皇宫,潜隐于河南香严寺,剃度为沙弥,拜智闲禅师学法,后辗转到浙江盐官海昌院,偶遇黄檗,一通问话挨了黄檗三巴掌。

是时,黄檗在海昌院殿上礼佛。李忱好奇地问道,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

黄檗答道,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事。

李忱接着问,用礼何为?

黄檗便掌,李忱骂道,太粗生!

黄檗吼道,这里是甚么所在?说粗说细。

随后又两掌。李忱很是恼恨,但似有所悟。

打归打,骂归骂,彼此都有慈悲之心。李忱隐遁途中,耳闻目睹,深知民间疾苦,尤其见证了唐武宗当朝“会昌法难”摧毁的寺庙和逼迫还俗的僧尼,扼腕叹息。无奈之下,移情山水风物,流连江南胜景之地,隐居宛陵泾县水西寺时,写下诗句:

“大殿连云接爽溪,钟声还与鼓声齐。

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

李忱时常向黄檗请教佛法,如何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而黄檗不仅深谙佛法,更懂《易经》,推测过国运,观天象见龙在田,觉察到李忱龙象显现,就说:莫做自了汉,渡劫渡众生。据相关文献记载,某日,李忱和黄檗一同到山中游玩,一说江西黄檗山,一说福清黄檗山,一说太湖县四面山(山腰有大中寺),黄檗远望瀑布,不禁赞叹起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李忱听了,甚是心动,借诗一用抒发情怀,吟道:“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黄檗当下听了李忱的联句,壮怀非同凡响,甚是欣慰。

在宦官马元贽等人拥立下,李忱果真回朝登基称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擅长诗文,喜读《贞观政要》,在位期间,恭谨节俭,从谏如流,励精图治,大兴佛教,人称“小太宗”。有趣的是,大中二年(公元848年),裴休迎请黄檗住持泾县水西寺(含宝胜寺、崇庆寺、白云寺),这是几年前唐宣宗隐遁之地,黄檗一定感触良多,他开辟黄檗道场,重修崇庆寺,弘扬佛法。大中九年(公元855年),黄檗在宛陵开元寺圆寂的消息传到京城,唐宣宗想起过往,怏怏不乐,心情矛盾,拟敕封黄檗谥号为“粗行禅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的裴休甚觉不妥,上奏唐宣宗,黄檗禅师打了皇上三巴掌,是“三掌断三际”,彼时帮皇上断了前、今、后三际即“无往、无今、无来”,明心见性!唐宣宗一听,觉得有些道理,就赐黄檗谥号为断际禅师,塔号“广业”,裴休跪拜,谢主隆恩,而见过如来的黄檗不跪不拜不谢,只是刀竖起,点三下。

3、二祖慧可斩春风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禅宗二祖慧可107岁,因遭恶人辩和法师妒忌、陷害、网罗“十大罪状”而投入大牢,捏造的“十大罪状”是:一、妄称菩萨下世,迷惑百姓;二、篡改佛祖教义,散布异端邪说;三、聚众煽乱,图谋不轨;四、妖言惑众,以“无明”影射当朝;五、说杀人犯也能成佛,为其叫好;六、阻挠农耕商市,扰乱地方;七、阻人行善,为害村民;八、以巫术治病,草菅人命;九、坏人婚姻,拆人良缘;十、耍弄妖术,大闹公堂。罪名成立,就是死罪。几番严刑拷打,慧可逆来顺受,他知道此乃宿世孽缘,应当酬还宿债,也就不辩不上诉,快马圣旨到,斩立决!三月十六日,天地昏暗,慧可从容走上行刑台,南望司空山,欣然一笑,吟诗一首,引颈受戮,诗曰:

“四大本无我,五蕴亦是空。

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白刃血腥,丝毫斩不断春风到万家,倒是花开遍野,明月高悬。慧可在世,为佛法而生,历经千难万阻,立雪“断臂求法”方得达摩以心相传、衣钵相传,达摩授予四卷本《楞伽经》,他日夜研读,明心见性,广为弘法。北周武帝下诏灭佛,慧可隐遁南下司空山,筚路蓝缕,守护法脉,机缘一到,就将衣钵传给三祖僧璨,他不顾耄耋之年,又回到邺地(今分属河南安阳、河北邯郸)匡教寺一带公开弘法,传说讲经时“天花乱坠,地涌金莲,阎罗听经,鬼判修道”,真是感天动地,“农民辍耕、商人闭户,千里听经、万人空巷”,莫非累劫之缘,同种善根,同此一会。

据记载,慧可离开司空山重回邺地弘法,为了赢得更多信众,“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慧可深得大乘精髓,随时随地随缘普度众生登觉岸。

唐太宗在位期间,诏令尉迟敬德监工,在二祖遇难处即邯郸成安县城东建元符寺,寺旁建塔安奉二祖舍利子。千年风雨,兵燹地震,二祖塔部分塔体倒塌,“文 革”更遭毁坏,有人写了半副对联,成了绝对:

“二祖塔,塌半塔,半塔半不塌。”

二祖塔已毁,在二祖塔的塔基下发现地宫,地宫里有石椁,石椁里有银棺,银棺里有二祖舍利子。

如今,元符寺被视为二祖道场,此地名叫二祖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