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静如太古,其草木枯荣;人命似悬丝,其死生无常。谚曰:“人心高过天,当了皇帝想成仙。”多么虚妄,如梦如泡影,如露亦如电。世有不测,命难言也。生老病死,谁能逃过?即使华佗再世,也只能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人生在世,命有其长短,更有其宽窄;有其数,更有品格和灵魂。
贤如颜回却短命,其遗风长存;恶如盗跖却高寿,其遗臭万年。苏东坡在其文中写道:“颜回箪食瓢饮,其为造物者费亦省矣,然且不免于夭折。使颜回更吃得两箪食半瓢饮,当更不活得二十九岁?然造物者辄支盗跖两日禄料,足为颜回七十年粮矣,但恐颜回不要耳。”据考证,实际上颜回小孔子四十岁,三十一岁去世。东坡揶揄乎?颜回高风亮节,岂能受人施舍?更况是偷盗者食、杀戮者禄,宁可饿死!
孔子有个老朋友原壤,坚持异端,向来反对孔子学说,原壤约孔子聊聊,他在路旁等待,箕踞在地,昏昏欲睡,孔子来了,蔑视之,叹道:“幼而不逊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以拐杖敲了敲原壤的小腿,醒醒吧。孔子觉得原壤“老而不死”,只是害人精而已。聊什么呢?话不投机半句多。
孔子是无神论者,志于道,正风气,仁义礼智信,欲推而广天下,他对生死看得开,“朝闻道,夕死可也。”孔子魁梧高大,身长九尺六寸,孔子学识渊博,人说“博学而无所成名”,心有戚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胸有经纶,困顿窘迫,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是传奇,胜似传奇。
孔子三岁丧父,十五岁志于学,十七岁丧母,十九岁娶妻,二十岁生子,时任仓库小吏,三十而立,创办教育,收徒讲学,四十而不惑,四十七岁退而不仕,始修《诗》《书》、定《礼》《乐》,五十而知天命,五十二岁升为大司寇,诛杀鲁国大夫少正卯,五十五岁鲁君荒淫不问朝政,孔子去鲁适卫,从此周游列国十四年,六十而耳顺,六十七岁丧偶,六十八岁季康子迎孔子归鲁,终不能用,孔子便整理文献,聚徒讲学,“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十九岁丧子,七十一岁得意弟子颜回死,七十二岁弟子子路遇难,被剁成肉泥,七十三岁寝疾七日而逝。呜呼,孔子一生,何其坎坷,何其磨难!
孔子在生时,也有解不开的心结,常叹道“命矣夫!”时光荏苒,奢望老天多给一些时间,修齐治平,“必有成”,他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一点,与庄子相似,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庄子之道,自本自根,无所不在,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与万物委蛇,与水同其波。“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临死,弟子们商议欲厚葬之,庄子闻讯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们就说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遗体,目不堪,心不忍,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坦坦荡荡,旷达明白,超越生死,萧然尘外。
昨天看到一段视频,一位103岁的抗日老兵苏国章回忆当年出川抗日,他说,他和二哥、三哥一起出川,三哥死在山东,尸骨无存,也是抗日;二哥死在衡阳金莲寺,也是抗日。出川那天,师长说:“这次你们去啊,出川啊,晓得不晓得?”
“我们晓得,打日本!”
“你们晓得不晓得,去死!怕不怕?”
“不怕!”
“为啥子不怕?”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
老人不断重复着“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国家”,想起这些往事,一度哽咽,泪流满面,我也痛心泪目!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是啊,国破家亡之际,热血男儿奔赴战场,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舍身成仁,一寸山河一寸血,不灭的灵魂是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希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而不亡者寿,颜回如此,孔子如此,庄子如此,东坡如此,烈士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