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阴天。连绵的雨好像特别眷顾大地,六月下旬雨就这样时断时续。党节将至,我们相约着去圣地延安,重温红色经典,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是一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对我来说也不陌生。小学时《杨家岭的早晨》图深入脑,情景历历在目:在丽日高挂的早晨,毛主席来到延安杨家岭亲手种的地里,手拿水瓢舀着从延河提来的水浇灌着幼苗;初中时贺敬之的《回延安》,脍炙人口的信天游拉着人们的心弦,对延安的仰慕之情再度深温;之后随着知识积累,了解延安在我国新民主主义时期为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这几年也曾几去延安,圆着儿时的梦想,寻着梦里的足迹。
大客车行驶在前往延安的路上,由于今年雨水较多,沿途一路绿波。大树枝繁叶茂,青草碧绿如油,庄稼长势强劲,植被笼盖四野。极目远眺,满眼皆绿,心旷神怡。天气也是变化不断,阳光普照、乌云压顶、细雨飘洒,大雨骤降交替上演,轮番上阵。车厢内中年人在交流着较深的话题,小年轻们则按捺不住旅游的喜悦说笑斗唱。
一路而来,我们驰草原、穿沙漠、过丘陵、入山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奔波,我们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巍峨的宝塔,林立的楼群,蜿蜒的延河,披绿的群山。延安变化很大,再很难找出当年肤施城的影子和光秃秃的荒山。草草午饭后便踏上了真正的红色之旅。导游在车上介绍着陕北十大怪、当地民情风俗以及延安的过去现在。因为我的根在陕西,延安的民情风俗对我这个祖籍陕北移居内蒙仅两代的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不能说我对陕北的风俗一承到底,也敢说这里的风俗我十知八九。从我一口标准陕西神木话和过硬的盘腿坐炕功而可见一斑。听着导游的介绍,我隔着车窗饱览着延安,远眺延安大学后面的山梁,半山上路遥先生的墓清晰可见。以前来延安时专程去延安大学后面的文汇山上祭拜过先生,这次因随团前行,所以未将缅怀先生之事列入行程。
此前曾两去延安,每次因另有其事参观也显得蜻蜓点水。这次专门旅游,心无其想,我用两天的时间用心细细研读着延安这座令无数人慕名、敬仰和进步的红色摇篮。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以及“陕北好江南”美誉的南泥湾。小米加步枪、土豆南瓜汤、窑洞煤油灯、衣服摞补丁。每走一处无不给人感动,发人深思。简单的战斗武器、简陋的生活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虽然当时的条件先天不足,但有领袖们的雄韬大略、运筹帷幄,军民们的鱼水情深、同肩作战,朋友们的无私援助、鼎力相持,使得中国革命在这山沟小城里成长壮大,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毛主席所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到老区人民对革命的忠贞不渝,对领袖的深情怀念。每谈及当时,他们都溢于言表,“主席”“总理”“司令”等词脱口而出,如在昨天,情似亲人。听着讲解,看着实物,无不为当年革命艰苦而感叹,无不为领袖友谊而感动:一席蚊帐是主席的奢侈品,几孔寒窑主宰着中国革命。一盘土炕体现着领袖兄弟亲情,几组沙发衬托着伟人宽大胸襟。星点灯光下的著作使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而使革命由弱到强;简陋农具贫瘠土地让边区实现了自给自足,扫清了封锁的障碍。一次次危险一次次化险为夷,一场场战斗一场场捷报频传,这是中国革命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体现着领袖英明决策决战千里之能力,凝结着军民同心同德当家作主的决心。
即将结束延安之行,我们聆听了延安党校老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讲座。内容翔实生动,图文并茂,以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时间为顺序,对党中央在此的战斗足迹移点讲述,详细分析解释“延安精神”,听课人员触动很深。
延安之行,使我们生动地受到了党性教育,无艰苦之心有享受之意、无奉献之念有索取之力的价值观得以摒弃。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发扬和坚持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繁荣昌盛!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伟大的延安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