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漠鲲鹏的头像

大漠鲲鹏

网站用户

其他
202411/09
分享

诗词创作灵感把握刍议之一

摘要:本文以作者个人视角围绕格律诗词创作过程中灵感的把握过程展开论述,结合自身积累几十年的格律诗词创作经验,从灵感的产生、记录、初步修改润色、静默期以及关键的定稿阶段进行阐述,并举例说明,旨在为诗词爱好者提供一些关于灵感把握的点滴经验。

此举,只因自去年便有很多读者和诗词爱好者经常私信向笔者咨询:“你是如何创作画面感如此强烈的诗词作品?”“能不能分享一些具体的经验?”“如何创作一首好诗”等等,不一而足。

今天,笔者写了这份《诗词创作灵感把握刍议之一》,简要地聊一聊自己的诗词创作经验,只是一家之言,仅供诗词爱好者参考!或有谬误与不足,敬请各位大才海涵!

一、引言

1、诗词情怀:格律诗词,历经几千年的演化与锤炼,是中华民族文学皇冠上最璀璨耀眼的明珠,是当之无愧的瑰宝与国粹。其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为特征,承载着千百年来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作为中华儿女,笔者们有必要、有责任,责无旁贷地传承与弘扬国粹蕴含的文化与精神,就笔者个人而言,在诗词创作的浩瀚海洋中,灵感恰似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照亮笔者前行的道路。

2、灵感与自己

灵感,是诗词创作的灵魂,它能赋予诗词以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让作品充满感染力和艺术价值。当灵感乍现,笔者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所触动,思如泉涌的感觉油然而生,情感得以尽情释放。

一个生动的画面、一种深刻的感悟、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件特别的事情,都可能成为灵感的源泉,激发出一丝丝灵感。笔者的许多诗词作品,正是在灵感的驱动下而诞生。

愚以为,没有灵感迸发而衍生的诗词作品,往往枯燥乏味,空洞且缺乏深度和感染力。所以,把握好灵感对笔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灵感的产生与创作实例

在笔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接触到某种事物、遇到一个特别的人、触碰到一件有深刻内涵的物品,置身于某个场景,甚至偶然捕捉到一个引人深思的眼神,都极有可能瞬间迸发出一种极其强烈的情感或一个深刻的哲理,从而让笔者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产生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

如,笔者本人于2024年10月19日夜发表的《莺啼序·浮生若梦》,便是在17日夜里,手机打字误触而出现了“版筑”两个字,脑海瞬间跳出多年前读过的一个历史典故,迅速不假思索地打出另两个字“版筑”……

于是,“傅说版筑”这个历史典貌似三体电影里的情节那样,在脑海里生成第一组画面:古人傅说(yue)在路边劳作,商王武一丁在侍卫的簇拥下,出现在傅说面前……

而这个典故的内涵,之前就有所了解,这让笔者即刻联想起另一个寓言,在那一瞬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画面在脑海里再起波澜……

笔者稍一沉吟,迅速打开电脑,点燃一支香烟,开始这首作品的初稿创作,于18日凌晨3时,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创作,完成初稿,毕竟这“莺啼序”正文有240字,颇费些时间。

然后坐在窗前,再次点燃了不知是第几支的香烟……

此时,窗外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漫洒长空,没过长檐,停留在薄薄的衣衫上,在清风吹拂下,笔者吐出的一串串烟圈儿,幻化出一缕一缕飘摇的云雾,姿态万千,婷婷袅袅地飘向窗外的夜空,在一轮明月掩映下无声无息地缭绕……

此时,已是深秋已过半,霜降可期,天气未寒尚暖。却不料,忽然一阵冷风来袭,一团烟圈沿着窗口,喷薄而去,瞬间烟消云散……

笔者随即一转身,在键盘上迅疾打出“气吞霄汉”四个字,做了结句,接下来继续对部分词句进行润色。不知不觉中,窗外的几缕晨曦沿苍茫的山脊抛射而来,已渐渐天明。

18日上午,忙完日常工作后,中午便驱车近400公里,来到另一个城市,这期间是笔者的静默期,这期间会完全忘却这首诗的事情,包括灵感与意境。

夜色阑珊中,匆匆吃过晚餐,立刻开始对这首经过昨夜耕耘半个晚上的这首词进行定稿,这个过程耗费半个晚上,不亚于重新创作一首作品,这是笔者的创作习惯与经验,后续在做解释。然后大概到凌晨前后,又马不停蹄地录制朗诵视频、发布,这便是这首《莺啼序·浮生若梦》的创作过程。

诗词作品创作灵感的产生,往往充满了随机性和突发性,这就要求创作者时刻保持敏锐的感知和开放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经意间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灵感火花。

灵感于笔者,就如同一场奇妙的邂逅,它不期而至,却又让人满心欢喜,它是生活给予笔者的珍贵礼物,让笔者在平凡的日子里,随时随地找到那一抹诗意。

三、灵感的记录与初稿

笔者个人,患有持续几十年,严重失忆症,当灵感闪现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记录下来,迅速形成诗词初稿。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及时记录,很可能就会永远失去,笔者通常会采用手机记录的方式(以前用手写),确保在灵感出现的第一时间将其捕获。

笔者貌似一位在寒江孤影中,独钓一江飞雪的渔翁。尽管飞雪漫天,笔者的钓钩只是一条线,但会尽力用丝线一般的文字,穿起每一片试图逃逸的雪花,把它们装进晶莹剔透的鱼篓深处,让扑簌簌的寒英成为一首首清诗,弥漫着冰雪的轻盈与寒香。

四、初稿修改与润色

接着,笔者会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碎片时间,对作品进行初步修改、炼字炼句,再润色。在这个过程中,仔细斟酌每一个字词,力求使作品更加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待初步满意之后,便会暂时放下作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五、灵活静默期

经过初步修改后,就进入了一段静默期。在这段时间里,笔者会尽量忘却这首作品,让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清空。静默期的目的是让笔者在再次接触作品时,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感受去审视它。

六、最终定稿

静默期时间长短不定,无限制,清空之前的创作思路即可,按照自己的时间进行灵活安排,这反而是这首作品最关键的时刻。

此时,笔者会再次找到这篇初稿进行阅读,从阅读到的词句里回忆当时的灵感画面。这个过程很关键也很辛苦。如果某些文字描述不能够让自己瞬间回到当初被激发的灵感,那就要对这些文字动刀、锤炼,直至让自己能够在当初萌生的灵感世界里畅通无阻,天马行空地遨游为止。

七、结论

诗词创作,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而灵感的把握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及时记录灵感、初步修改与润色、经历静默期以及最后的定稿锤炼等关键步骤,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把握灵感,以至于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甚至具有艺术价值的诗词作品。

当然,这份《诗词创作灵感把握刍议之一》,仅仅是笔者几十年诗词创作生涯中,个人积累的习惯与经验,分享给广大诗词爱好者。

但必须强调,本文是笔者一家之言,或有谬误与偏颇,仅供参考。希望广大诗词爱好者能够在诗词创作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地耕耘、探索和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灵感把握方法,为诗词创作以及中华诗词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为弘扬国粹作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