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跑百冰
于世涛
小时候,过完大年三十,最盼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了。那时对正月十五吃元宵不怎么感兴趣,主要是盼“正月十五跑百冰”,可热闹了。
在当地,“正月十五跑百冰”的习俗由来已久,还有的人说是“正月十五跑百病”。即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人们自发的来到结实的冰面上跑、跳、耍、玩,不管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来参加,据说此举可“祛除百病”。届时还将在河岸边燃起篝火,围着火堆蹦跳,据说此举可“消灾免难”。
过完初十,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的前三四天,我们这帮半大小子就开始精心筹备正月十五的“跑百冰”游戏了。
先是在村西头水库边上的土崖下,找个朝阳避风的地儿,用滑冰车的铁钎子在崖下挖坑,搭一个土炉灶,以备十五晚上点燃篝火用。这个炉灶的选位十分关键,必须是采光好,通风好的位置。采光好是为了便于挖坑,否则天寒地冻的挖不动土。通风好是为了炉灶好烧,篝火旺盛预示着一年里日子过的兴旺。全村有多少户人家,就要挖多少个坑,没有孩子的人家大人也要去挖。所以必须提前好几天去河岸边占地方,否则就捞不着好位置。
炉灶建好之后,就到沟边、树下或河滩上捡柴禾,为点燃篝火准备充分的燃料。捡来的柴禾越多,篝火着的时间越长,预示着好日子越久远。但绝对不允许从家里往外带柴禾,那样不吉利。大家把捡来的柴禾放在自己挖好的炉膛里,装不下的可以放在炉灶旁边用石头压上,以防被风刮跑了。
好不容易熬到十五的月亮挂上了树梢,各家的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地来到村西头的水库上“跑百冰”。有新婚夫妇在冰上牵手慢行的,有小两口教孩子在冰上蹒跚起步的,有大姑娘小媳妇一起结伴在冰上打滑出溜的,也有拄着拐杖的老两口互相搀扶着往冰上挪蹭的......而我们这帮半大小子、野丫头们疯狂地在冰面上奔跑着,呼喊着,互相追逐拉扯,有的摔倒在冰面上滑出很远,在山村的夜晚响起一阵阵惊叫声和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
后街的张爷爷在孙子的搀扶下来到了水库边上。老人的衣服洗涮一新,他郑重其事的躺在了洁净的冰面上,身子往左边一骨碌,又往右边一骨碌。一旁站着的孙子高声喊道:“爷爷,你骨碌过去了吗?”张爷爷躺在冰上高声回答说:“骨碌过去了!”旁边看热闹的人群发出了欢呼声“骨碌过去了!骨碌过去了!”
在欢呼声中,人们纷纷跑到冰面上打滚,嘴里还高喊着“骨碌过去了!”这时的人群简直是疯了,不管大姑娘小媳妇都得在冰面上打几个滚,据说只有这样,一年里不管遇到多大的病和灾都能挺过去。
等一轮明月照在头顶的时候,岸边上的炉灶开始燃起了熊熊烈火。各家各户的炉灶有专人点火添柴,一般都是由一家之长负责点火,大人们点完火之后就三三两两地蹲在一边抽烟,唠嗑。添柴的活儿由孩子们来做,其实就是玩儿,我们都乐此不彼。
孩子们一边添柴禾把火烧得旺旺的,一边围着篝火拍手喊着:前烤烤,后烤烤,身上百病全烤掉;前烤烤,后烤烤,出门捡个金元宝。柴火噼噼啪啪地响着,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唱着,头上皓月当空,岸边篝火通明,构成了一幅让人终生难忘的精美画卷。
大人们也都受到热烈气氛的感染,纷纷聚集到火堆旁烤火。直到柴禾烧完,剩下灰烬为止。这时,大家都烤的浑身发热,精神便开始亢奋起来。有的人对着夜空吼几嗓子,声音很难听;有的人用嘴给自己伴奏扭起了秧歌,看着还很浪;孩子们则从挎兜里掏出过年放剩下的鞭炮,扔在灰烬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寂静的山村显得格外清脆。
直到所有的篝火全都灰飞烟灭,大人们开始召唤各家的孩子回家睡觉去了。
此时天上明月高悬,亮如白昼;地上冰面晶莹,清可照人。乡亲们回到家里怀揣着对明天生活的美好憧憬进入了梦乡。
现在看来,正月十五“跑百冰”,人们到冰上走一走,滚一滚,跑一跑,耍一耍,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强身健体,符合民间“跑百病”的说法。至于在夜晚点燃篝火,我想应该是今天“焰火晚会”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