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仁爽的头像

王仁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21
分享

母亲的朴素教育

   星期天回家,我那八旬老母亲还是坚持要亲自下厨,给我做我最爱吃的菜——小鸡炖蘑菇。我和妻子拗不过她,就只好给她打下手了。

   母亲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厨师,乡里乡亲红白喜事都乐意找她。母亲做的“大锅菜”那是一绝。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酸菜炖粉条也能做出令人难忘的味道。

  自小吃惯了母亲做的饭菜,再吃妻子做的饭菜就很不适应。于是就怂恿妻子去跟母亲取经。但妻子怎么做也做不来母亲做的味道。刚开始我想这可能是大锅菜和小锅菜的区别吧,但是我又想母亲的拌凉菜做的同样好吃,那也不用大锅呀,看来还是母亲的天赋使然。

  饭桌上,母亲挟了一个鸡腿给我,儿子眼巴巴地望着我,我顺手就挟给了儿子。母亲反手又挟到我碗里。儿子委屈得眼泪含眼圈,在母亲的目视下我吃完整个鸡腿。整个过程母亲没说一句话,也没安慰孙子半句。

  对于孙子的表现,母亲视而不见,依然家常里短的谈笑风生。对于母亲的行为,我也是不解。

   饭后,我儿子去找他的发小去玩了,母亲看出我和妻子的不解。就说了下面的话:咱家麟儿(我儿子的乳名),也不小了,都十五了,不能什么东西都可着他吃,眼里没有长辈,如果老这样下去,他就会觉得你们这样做,是应该的,养成他自私的习惯就不好了,你们这样做,不是爱他,是在害他,要教他懂得谦让。你们姊妹五个哪个像你儿子那样?

  母亲的话对我犹如醍醐灌顶,忆起儿时母亲对我的教育,再看看我对儿子的教育确实让我心生愧疚。

   小时候,父母共养活九口家,爷爷奶奶和我们五个孩子,生活拮据,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在生产队劳作一年最多能领一年口粮,有时还得拉积累,该生产队的,来年再还。来人待客呀,爷爷奶奶的小菜呀,我们孩子买本笔呀,扯个布头呀,全靠家里养的几只土鸡和鸭子。

  鸡鸭根本也很少喂,我家住在山脚下,门前有条从山中流下来的小河,鸡鸭都是散养的,搁现在就是“遛达鸡”,纯绿色的。但在那个年代还有什么不是绿色的,人们常年吃的都是素的,肚里没有一点油水,每年春节时,每家能分到三斤冻鱼,二斤肥肉。自家养的猪归生产队,队里给工分。

    即使在这样的条件,妈妈也总是千方百计的改善爷爷奶奶的生活,爷爷奶奶的饭菜都是特殊的,通常都是鸡蛋菜呀,几个咸鸭蛋呀,小咸鱼呀,这在我们那儿当时就是最好的,虽然我们很馋,但妈妈从不让我们吃。妈妈的理由很简单:爷爷奶奶岁数大了,你们小孩吃好的时间还长着呢,要孝顺爷爷奶奶。妈妈对爷爷奶奶说话总是和声和气,从没和他们拌过嘴。我们家多次获得“五好家庭”称号。受母亲的影响,我的三个姐姐出嫁后都是和公婆住在一起,赡养老人,从不攀比。

    我们从小时,妈妈就给我们立下规矩,来客人时,不准上桌。所以当有客人来时,我们姐弟几个都是在锅台边吃着平时吃的饭菜。

   我是在二十二岁那年,才开始上桌陪客人的。印象特别深刻,记得那是表舅来我家,我照旧在锅台边吃饭。表舅对我父亲说,让孩子上来陪我吃饭,都是国家干部了,多大的人了还不让上桌,不让人笑话呀?爸爸说我,既然你舅这样说了,从今以后,来客你就一起陪客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人孩子吃得没什么两样,客人来了,也没有两样的饭菜。刚会说话的孩子就陪客人吃饭。这是我们那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母亲疼爱我们,但从不溺爱我们。母亲没文化,她是通过扫盲才会写自己和全家人的名字的,深知有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对我们看管的非常严。无论春夏秋冬,都陪我们打完作业,记忆里我就没有一天旷课,迟到,早退。我们平时感冒发烧咳嗽,从不让请假。想起母亲的烧火棍,寒冷的冬天里谁也不敢赖床,都得按时早起上学。在母亲的教育下我养成了自律,刻苦学习的好习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从没因为个人原因请过假。

  母亲教会了我不要“贪”。我 小时候,有一次姑妈从城里带回一盒月饼,共四块。那时农村根本看不到月饼,就是有,也没钱买啊。家里九个人,四块月饼,怎么分?爷爷奶奶各一块,爸爸一块,剩下的一块分成六小块,妈妈和我们五个孩子各一小块。我最小,嘴馋,就想要个大块的,妈妈给的小块就是不吃,哭着闹着,母亲再三问我,“你吃不吃”,我就是不吃,妈妈一口就把我那块给吃了,我顿时就傻眼了,大块小块的都没捞着,心里头那个后悔啊。从此,再有好东西,妈妈分给我多少,就是多少再也不敢多要了。我现在工作多年,也从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回想起来,是母亲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日本小说家山本有三的《女人一生》写道:女人变母亲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种事是任何女人都做得了的事,但是要做好一个好母亲就不容易了。

  孩子从胎儿起,就是触摸着母亲的心跳,感受着母亲的呼吸,聆听着母亲的声音,嗅闻着母亲的味道成长起来的。

   严格意义上讲,母亲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是她教会了孩子走路,说话,穿衣,吃饭的生活基本技能。

  而同时母亲也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画师。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纯白的画纸,就看母亲手中的画笔是给你绘出怎样生命基调。

 儿童小说家郑渊洁说 :孩子的成长,成也母亲,败也母亲。这个说法自有其狭隘性,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母亲的教育确实是根的教育,是渊的教育。

 所以格局大的母亲,都懂得给孩子铺设一条爱意满满的小路,路虽窄,但足够其受益半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是养育孩子的最好土壤,这是任何早教班,学前班,学校都无法做到的。

  从母亲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母亲言传身教确实影响了我的人生。

 同时,我也对如何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思考了很多,很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