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过得快。一晃又到了小年。按说农历二十四也只是腊月里平常的一天,天宇阴晴圆缺,人事悲欢离合,实在普通不过。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就得了个小年的身份,变得吉祥尊贵了。
记忆中,进了腊月,舂碓磨粉蒸糕蒸馍,家家户户氤氲出浓郁的烟火气。小年这天一定要去街上打年货,赶晚上祭灶。按说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我们那儿处在长江淮河之间不南不北的地方,大多数人家都在二十四晚上祭灶。早迟不过一天,有谁还究其底里呢。上街办年货俗称打年货单子。就是把要买的年货在纸上列出来,讲究人家用红纸。这是一件令我兴奋的事,我得以跟大人们上县城街上玩玩,运气好还能吃点糖果。老父亲万一高兴起来还能买张炸子让我打洋火枪呢。那是什么年货单子呀,不过是买点蒜呀姜的,元红糖色之类的调味品。农户人家平时过日子就是河水煮河鱼,有谁家用什么佐料呢,一年到头改善一下口味而已。猪肉一般在村里杀猪的人家买,豆腐百页生产队里就有,瓦一瓢豆子换去。野河里摸几条活鱼再不济买一两条图个吉庆。讲究人家才买上少许烟酒茶叶待客。哪像现在大街小巷到处是春联年画,那时候的对联多半是买上一张红纸请教书先生写,老父亲是教书匠,会写几个毛笔字,每年腊月二十三、四开笔,忙着呢。有的人家就干脆碗口涂上墨汁在红纸上磕几个圆圈。门窗上的剪纸叫做小锦桃,时下不多见也有卖的。即使买不全也不当一回事。年货单子中,敬菩萨的鞭炮香烛纸马和灶锅老爷的画像不可不买。庄户人家辛辛苦苦一年,希望有个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谁能帮着向上天通融这事呢?当然是灶锅老爷了!灶锅老爷就是灶王爷,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负责管理各家灶火的天官,被作为一家一户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敬。农村家家户户烧的是草灶,高大的灶台上,砌着一个龛洞,就是灶锅老爷的卧室。灶锅老爷的画像就贴在这龛洞墙上。面前供放一只碗,碗里是女主人搓的两个糯米汤圆。讲究的人家还有一对烛台点着一对小蜡烛。龛洞的两边贴一副袖珍版的对联,统一书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锅老爷是一个笑眯眯的老头,头戴官帽,缙带飘逸,八字胡子墨黑墨黑;画像不一样,有的还画有娘娘和童男童女呢,大概是灶锅老爷全家福吧。但是我买的常常是灶锅老爷的单身画像,只要一角钱,比灶锅老爷全家福便宜三分钱呢。现在想想,人穷往往更加残忍的话或许有点道理。小年这天,必须把贴了一年的灶锅老爷画像和对联小心翼翼地剥下来,擦净龛台上的浮灰,到除夕晚上把新灶锅老爷请进龛洞,供上汤圆贴上新写的对联,放一通鞭炮万事大吉。究竟灶锅老爷上天对玉帝说了什么只有天知道。但是,新年后的日子照旧如前,没有什么大改变。进入80年代,日子真如芝麻开花。旧式草灶大多拆了砌成平台,做饭用煤气灶电磁炉,灶头上没有了灶锅老爷的立足之地,自然不贴灶锅老爷画像,也不供祭品,灶锅老爷的样子也几乎不详了。即使在农村,供奉灶锅老爷的人家也是少见,有的也不过是一个风俗,没有谁当一回事。
现在好日子更好,天天是过年!打年货单子已成往事。但是腊月祭灶的习俗依然深埋在我记忆深处,每到过年就跑出来凑个热闹。祭灶的习俗由来已久。歆享了几千年黎民苍生香烟祭祀的灶锅老爷,并没有负起保佑黎民百姓富贵平安的责任,而留给人的印象并不差,原因在于供奉者的善良,寄寓了黎民百姓祈愿风调雨顺吉祥平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