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贴对联的习俗由来已久。“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了小年,挑选门联,是我最为重视的年务。据说第一副传世对联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吉祥喜庆,现在仍然有人家张贴。对联是汉民族第一大普及的习俗,家家户户辞旧迎新的吉祥标志。对联内容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寄托了民族情怀。脍炙人口的老对联,家喻户晓,念念不忘。信手拈来:“春回大地,福满人间”,“人勤物阜,国泰民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东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这些祝福新春的吉祥话,一直珍记于胸。
早几年进了腊月,也曾自己编写过门联,只是毛笔字不便示人,中文系老生不好意思请人代笔,于是就买现成的。但泼街卖对联的铺子里看不到几副中意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算是对联中的常青树,经典老对联己难得一见。铺天盖地的福字与恭喜发财。既想金玉满堂,更要福寿齐天。红门联,红灯笼,红锦桃,虽然说满满的吉祥喜庆,终归内涵有点浅俗,人有欲望而不宜过分。老对联说,“富贵三春景,平安二字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比较靠谱的心愿。老对联中,我特别喜欢的一副七字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抒发岁月序时,人寿年丰的心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四字妙联,言简意赅,格局远大,内涵丰厚,念一遍就口舌生津。
这些还只是一些通用联。有些行业专用联更有嚼劲。记得老家有一个剃头铺的对联写“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当年人小无感觉,豁然开朗以后始觉余味无穷。我的老家盐阜里下河区域,水网密布,船家甚多。小小舱门上的对联,也让人开眼:九曲三弯随舵转,五湖四海任舟行;江河湖海千般浪,通达逍遥远近游。看这气魄。如今船家难得一见,童话般的记忆犹新。
千家万户的门联不过是过年节普天同庆的一道风景,具有大众化与通俗性。有些山水楹联和园林书斋的对联,不仅在创作技巧上表现出文化人的高造诣,内容也让人赏心悦目,熔铸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值得永远珍记。“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等等,说是对联不如说是励志律己的格言警句,正是旷世金石之声,确如百代黄钟大吕。无论音律还是遣词,无论意境还是题旨,堪称精道。那一副流传甚广,脍炙人口,表明家国祸福利害关系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生死祸福又有什么呢!正因为有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日益富强。
对联不仅仅表达一年一度的生活愿景,作为一种民俗己融合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盐阜一带砌屋造舍有抱梁的习俗;屋顶盖成,不忘贴副红对联。正梁菱形红纸书“福禄寿喜财”;两侧梁柱贴对联“上梁逢黄道,竖柱遇紫徽”。待吉时到,主人鸣放鞭炮,散发糕粽、喜钱,亲友要送礼祝贺。新第落成,主人把喜庆的心思写成对联在梁柱上晒出来,让左邻右舍分享。现在过年,家家户户普遍贴福字,挂中国结,总希望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满乾坤,健康平安,同样寄寓的是吉祥如意。
读一副好对联,是享受。这种享受来自于对联深厚的内涵。好的对联集文学艺术大成,是诗词曲的精华,是文化内核的高度概括,是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没有实在内容的对联不是好联,没有意义没有美感,不如就贴一张红纸。小时候看到过一家门联就是红纸上用碗口印着墨圈的无字联,当时还取笑过人家呢。现在想想或许是自己浅薄了。
对联贴到今日,求福求财求健康,愈发贴近生活。虽说回归了对联的本意,文化内涵及艺术却渐次淡化,多少有点儿遗憾。有一副“迎春迎喜迎富贵,接福接财接平安”的新对联契合几副老对联的内容,吉祥喜庆,雅俗兼容,我已连续贴了好几年。
文题“有天皆丽日”也是我喜欢的一副五字老对联的上联,下联是“无地不春风”,借来煞个尾:日丽风和,风调雨顺,万紫千红,国泰民安。越念越吉祥,内心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