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蒲草香
宋词《齐天乐》中有句“角黍包金,草蒲泛玉”,是说端午节这天的风俗,包粽子,插菖蒲。角黍就是粽子的别称,草蒲即是菖蒲。吃粽子的风俗说法很多,有祭祖的,有纪念伍子胥和屈原的,莫衷一是。正如一首小诗所写的,苇叶嫩又青,糯白蛋黄馨。千家端午粽,几分屈子情。
老家人习惯称端午节叫五月端。过节这天,到河浜里割上一大抱菖蒲,早早地插在茅草屋檐上,一股清香拍面沁入心脾。讲究些的人家还将蒲草编为“人形”辫子挂在门口,长大了才知道是请张天师来避邪。这一天,大人小孩还要沐浴洗澡,用菖蒲的叶子烀水洗浴,据说一年疫气不侵。少年无心,有吃有玩就欢喜,大人叫做就做呗。至于禳灾祈福的风俗,没想过。回忆起来满满当当都是民俗。
端午粽子花式口味多样。纯白糯米粽子青衣白玉,香的是新鲜的粽箬,剝了青衣,裸露莹莹玉体。裹以花生赤豆红枣或是腊肉,包罗百味。圆润的牙痕里,有一颗破皮的枣,便想起被我咬破的母亲乳头。读点书以后,端午节就联想到屈原。端午节赛龙舟,锣鼓喧天中径直即兴朗诵:青青一叶粽箬长,水禽谣唱艾草香。龙舟劈波三千里,我是艄公我是桨。
端午节源远流长。不必追根溯源其发端,当个民俗节日过。夏天到了,点击一份生活的趣味。粽子就是个民俗食品,不必在意它的内涵。一把山火能焚烧出一盆寒食,一江碧水也能淹没一个大夫。春秋去战国的遥远,如同绵山距于汨罗江。而写在历书上的两个节日,寒食到端午却在春夏相踵。寒食和端午粽,传承的都是山与水的仁智,爱国忠诚的民族情怀。
端午节里,寻常人家就当个普通的节日过,如过元宵过中秋一样,复制过节的气氛。粽子都从超市买现成的,吃过就万事大吉。当然,陈年旧俗总塞在心头。细细寻觅,路边摊点上还有卖菖蒲的,只是没了茅檐难得插处。不管,我决计到野河边割一把菖蒲,编条长长的蒲辫子。没有草檐就挂在院门墙上,以浸润一息端午的味道。那是我儿时的记忆,承载着我的永恒乐趣,期待禳灾祈福。
无端想起古人词句 “春风未了秋风到",“流光容易把人抛",“悲欢离合总无情,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平平常常的文字,散发出蒲草清香。诗句虽戳人心怀,毕竟不偕端午民俗。不如自己诌上两句:陈年粽箬褪青碧,新生艾草待香薰。应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