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丰人的头像

永丰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3
分享

水做的沙沟

风从2000年前的“两湖五荡”旋起,像顽皮的孩子,循着西塘河、潼河、沙黄河,在古镇里四处嬉闹,累了,温驯地钻到下官河的怀抱,一路小跑。

江苏省兴化市沙沟镇因水而生,古镇四面环水。大片湖荡芦苇地,特产丰富,滋润着“金沙沟”的美名。父亲告诉我,上世纪六七十年,湖是广阔的水域,浅水湖为荡,东部地区没柴烧,一到秋冬都会组织村民去刈芦苇。行船到湖荡地区,行上几天的水路还是水路,捧一捧湖水,喝到嘴里清爽甘甜,深吸一口湖面清风,沁入心肺令人陶醉。处处水天一色,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澈见底,水里鱼虾肥壮,水面野鸭成群,芦苇随风飘 ,芦花摇曳,返程时,船上载满芦苇,只看见船在缓缓前进,却看不见撑船的人。对于父亲口中的芦苇不感兴趣,最期盼他返程带回的呈酱红色,松软香甜,吃在嘴里略咸,油润且有茴香味的金刚脐子。

据《盐城县志》记载,秦朝末年(公元前206年),盐城以西、淮安以南、宝应以东、兴化以北地区的古射阳湖中有一座小渔村,被称作“射阳村”,它是沙沟镇有前身。唐贞观年间,集镇雏形已形成,因镇中有条溪河,周边芦荡内沙鸥成群,故取名“沙溪”。元末明初,根据集镇河沟纵横的特点,将“沙溪”改名为“沙沟”。”许多年后,这座古老的村落渐成南北货集散地,载有南货北货的船只横行于沙溪之中,商贾云集,故又称金沙沟并沿袭至今。

怀着那份油润且有茴香味的欲望,我单调而急切的足音自镇北虹桥上麻石漾出,回荡在里下河腹地水做的古镇沙沟里。

虹桥约建于元末明初,桥梁、桥板、踏步板和护栏坡均由棕色花岗石建成,桥身的填充处用青灰小砖砌就而成,整个造型呈梯形,石桥下东西向的小溪,东接下官河,西连古西塘河,终日流水潺潺,碧波荡漾。自小溪边长大的老姜告诉我,这条小溪是他儿时最好的伴,炎夏时候,一个猛子钻进清澈的河水,跟伙伴们大声笑闹,尽情撒欢,直到天色黑透,星星升上了天幕,才应着母亲的呼唤声上岸。桥南紧连居民区,桥北则是里下河诸乡镇中最具规模有佛教场所——“大士禅林”。“走虹桥,念佛经,门前石狮仔细听。念佛人,桥上走,两边都是垂杨柳,下了桥,小转弯,前面到了大士庵,一见笑着大肚佛,愁云烦恼全丢开”。这就是来沙沟的人都要相约走虹桥的缘故,民间还有“虹桥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的说法。

古沙沟地貌呈折扇形,历史街区传统格局保存完好,保持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景观。古沙溪及之相连的三条夹河把古镇分为“五团”,溪上7座风格各异的小桥如道道虹彩,桥上行人熙来攘往,桥下舟楫运输繁忙,河中渔人划着小篷船,沿河叫卖鱼虾;两岸垂杨依依,宅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幅苏北版《清明上河图》。

水粉炒鸡、鱼圆、藕夹子是沙沟的招牌。水粉炒鸡置于盘中,看上去晶莹剔透,碧玉妆成;吃起来味美质鲜,清纯可口;闻起来馨香浓郁,芬芳怡人。相传,清乾隆年间,镇上有个叫“巧蓝子”的女厨开设“六和春菜馆”主营民间小吃,她独创的“水粉炒鸡”深受民众喜爱。她选用本地草鸡,宰杀去毛洗净放入锅中加水、葱姜等配料,温火炖煮一个小时左右,将熟鸡肉撕成细丝状,然后,与黑木耳、荸荠片、大蒜、红椒丝等配料一起入锅,用大火快速翻炒四五分钟后起锅。水粉炒鸡的关键环节是“浴”粉丝。为了让粉丝有嚼劲,选用上等绿豆粉丝,用温水将泡软,放入高汤锅内温火20分钟“浴”透后盛起。这样鸡汤汁才能浸入到粉丝内。每盘水粉鸡丝需要50克左右的熟鸡丝,粉丝“浴”好装盘且,再将鸡丝倒在上面,有了黑、白、红、绿等级颜色搭配,炒出的水粉鸡可谓色香味形俱佳。

老渔市口,两边依旧是古旧的青砖瓦房, “渔嫂小吃”淹没在其中,整个小店只能坐10个人,小店虽小,但是五脏六腑俱全,渔嫂是本地人,开业到今天从来没做过推广,全都是靠食客口口相传,说来也巧,发现这家店时,小小的门面里不住有人进出,门口不显眼的“水粉炒鸡”招牌倚在门楣上,直到我走进店里时,正好有个空位置,我径直朝空位置走过去,瞄了一下店堂里的客人,每位客人面前都有一份“水粉炒鸡”,一下子,我的胃被吊起来。“来一份水粉炒鸡”。瞬间,鲜嫩的鸡丝蔓延在舌尖,劲爽的粉条蘸酱在味蕾,荸荠的脆响在耳边。恍惚间,店里又进来一拔人,在那张望着,期待位子。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尴尬或是拥挤,就那样随性的说话,对美食的渴望。此刻的我竟然羡慕起他们,不嫌弃环境的糟糕,不在乎店面大小,无所谓人声鼎沸,就只是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没什么大不了的,真好啊。

想一想,四面环水的沙沟,宛如一片荷叶漂浮于水面,湖水结冰时,小镇成了孤岛,可人们不紧张,也不烦躁,他们有这水粉炒鸡呢。

酽酽暮色中,码头上卖鱼虾声吵闹了镇子,从谁家窗户里外来“醉美花红夹岸桃,含笑绿柳外婆桥”吟诵,引得93岁的郝柏村2011年从台湾来到沙沟管家巷。童年时代的老先生曾多次随母亲坐船到外婆家,“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场景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那年4月,老先生携亲属重走水路,乘船由康乐桥码头登岸,前来外婆老宅探亲,鲐背之年再回外婆家,老人触景生情,欣然在沙沟为康乐桥亲题“外婆桥”书法一幅。人生轨迹不管如何千姿百态,但生命的起点总是亮着召唤回家的灯盏。“外婆桥”何尝不是老先生思亲思家的深情笔触?回归路上有深深印记。

水做的沙沟总是绕不开渔文化,网、钩、罩、笼、卡、叉、簖等十八技艺,已被复制成文物。待准备去见识时,馆门已闭。渔文化馆隔壁是一家渔圆店,师傅右手正在用羹匙舀一勺鱼泥到左手的虎口部,经虎口挤出成圆状,再由右手的羹匙接入放到清水中,一个个的鱼圆漂浮在水面,看着白白嫩嫩的鱼圆,我的味蕾不由得被搅动,馋的我口水直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