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永丰人的头像

永丰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5/14
分享

挑把

北滩子最后一株麦子被仁明用镰刀割下,抬头盯着对面的邻村麦田,直了直发酸的腰,深深地吁了口气,这才弯腰抄起麦草,膝盖朝麦捆上一跪,用力一拉,麦把中间明显低凹了下去许多。只见他顺势左手提着麦草,右手随左手麦草一缠,再从麦把中抽几根麦秆将右手边的麦草别住。一只麦把完美地躺在麦地里,等待着。

挑把用的是把杈,家家必备的一种农具。把杈比场头用的杈头略大,杈梢则嵌上小树杈。挑把是件技巧和力气活。

挑把人用把杈先㕚好两只把放在地上,接着戳起两只把往原先的两只一叠,跨上脚朝杈上一踏,感觉到那力似乎要将麦把穿透,然后拾起身边两只麦把往杈梢左右一挂,右臂轻抬一下杈柄,身子一侧,腰一弓,满满的丰收落在肩上。

仁明连续三五天的麦收,几天下来,腰似乎要断了,膀子四两的力气也没了。腰酸背痛感觉浑身都不是自己的。割麦、挑把、搬运、脱粒、扬场......始终保持着满负荷的姿态,仁明除了意志外,其余全都散了架。

北滩子是村民们心目中扳起来竖上天的承包地,一边出河,地长三百米。不像面前荡那样,两头出河,麦把两边一分,挑把一点不费劲,就是撑船的功夫。麦收时节,村民们巴不到能撑会船缓一下身子。

仁明的后背,盐渍图腾盘成了蛇型,白皙的脸庞像血疱,透红。由于这些天辛劳,挑把的速度明显地有些迟缓,第一担麦把送到船后,挑第二担时,张着嘴直喘粗气,接下来,麦把反复几次都送不上肩,步伐踉跄着。丰收的艰辛,让人几乎虚脱。满地的都在紧张而有序地忙着挑把,此刻谁也顾不上谁。他只能咬紧牙关,跌跌撞撞地努力着,毅力和坚韧,支撑着他那农人不屈的魂。

仁明妻子说他就是百一无用是书生。只晓得说,做起来一点用帐也没有。她在笑他。挑个把左肩痛了换右肩,张嘴直吐热气。有时甚至肩一耸一晃,原本挑的六只把出发的,终于挨到船上,人和麦把一起倒下,一数麦把只剩下四只,无奈地躺在船舱麦把上,喘着粗气。

兄弟们都知道仁明力气弱,耐力差,自己家完成后,也成了明仁的救兵。号称十三太保的兄弟们,一人挑一担,麦把离地速度自然快了许多,很快看见麦地里的麦把也满心欢喜起来。

这让仁明轻松了起来。其他兄弟也是人,同样也很累。不知是谁起了个头:“一根把杈肩上挑嗷,其他人跟着和起来:嗨哟!甩起膀子流星跑嗷,嗨哟!两头都是大钞票嗷,嗨哟!挑在心里乐陶陶嗷,嗨哟......”

仁明来了精神,也跟着:“嗷,嗨哟!嗷,嗨哟......”

一时间,满地里响遍:“嗷,嗨哟!嗷,嗨哟......”

就这调,没词。就是把自己心中的那压抑吐纳出来,把心中对丰收的渴望喊出来。村民们在劳动过程都非常辛苦,也非常单调。这就需要喊号子来提振精神,不然就会死气沉沉的。

仁明得意起来,跟着兄弟们一起,挑麦把,走田埂,跨沟渠,翻大圩,踏跳板。脚上的黄球鞋早就脱胶了,底磨平了,午后的麦茬坚硬,扎得他脚板直疼,有时他张嘴里,兄弟们都不知道他是在喘气,还是在咧嘴,疼痛中,几乎跌倒。

后来他才知道,踩着兄弟们的脚步走,脚板明显好多了。

如是反复。

这一担一担的麦把由远极近,终于,麦把一上肩,就看到船。越到此时,越要注意脚下。因为田头有灌溉渠,跨灌溉渠时,要双手稳住把杈,不然,把杈会在肩上因为跨的瞬间会晃到,前俯后仰,当一心两用时,不是崴脚,就是磨破肩。

那年,仁慈刚提出要分田的风声,发现仁明也横在其中,因为仁明有三个姐姐,第一轮分田时,都分到劳力田,各自出嫁后,田便归在仁明的名下。虽然兰香和孩子没有田,但与其他人家比起来,还是不吃亏的。

仁慈私下地劝过几次仁明,仁明像个皮球,嘴上答应,就是不行动。仁慈望着闷葫芦的仁明,气没处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想,自家工作还没做下来,如何去做别家工作。

兄弟们又各自到北滩子割麦、挑把。仁慈望着瘦弱的仁明又气又恼,看到他家满地的麦把,又有些舍不得他。决定利用帮仁明家挑麦把时威慑他一下。

那天,为了争脱粒时间,仁明和仁慈趁早到北滩子挑露水把,沉重得很。堂兄弟俩打伴肩。仁慈从最北边往南挑,仁明在靠近船边的田头等着。第一担麦把换肩时,个头矮的仁明往仁慈肩下杈一弓,仁慈轻轻地一卸,仁明一点也没感觉沉,快速地挑起麦把向河边船走去。到了第二担时,仁慈没待仁明站稳,急促往他肩上一抛,“咚”地一声,似根棍子狠狠地抽在仁明的肩上,压得他直咧嘴。

奇怪的是,仁明风向标变了。

农村那点事,都与土地有关,土地上的事,就一个字——累。累着,如果 有丰收,即使再平淡,也是故事,仁明是喜欢在心中藏故事的人,每每想起,他都会笑。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