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炳吉的头像

张炳吉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11
分享

槐树槐


作家赵婕女士曾列出世界上最开心的五十件事,其中她列的四十九件我已记不清了,唯有一件我体会最深,因而也格外记得清晰,那就是“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那里有老父母、老房子、有小时候爬过的那棵树以及和自己一起爬过树的伙伴。”赵婕列举的“故乡”、“老父母”、“老房子”、“树”、“伙伴”这些必要条件中,我件件具备,因而我很幸运地成为世界上最开心的人。

单说老树吧,我家有好几棵。最大的要数大门西侧的那棵歪脖子槐树了。这棵槐树说不上多么高大伞盖,但树干粗壮,枝繁叶茂。每年的春夏之交,随着槐花馥郁香气的满街飘洒,槐虫就多了起来。一个个小小的生灵由细长细长的丝线牵着从树枝上垂下来。有的槐虫的高度让孩子们刚能够着,有的仅差一点点,引诱着孩子们踮着脚尖站在树下仰着头使劲地呼唤:“槐虫槐虫怪怪,槐虫槐虫下来!”有时槐虫很听话,身子一卷、一挺,真的向下垂一点。如果还是够不着,孩子们会接着恳求:“槐虫槐虫怪怪,槐虫槐虫下来!”被呼唤的槐虫就再往下垂一点,直到孩子们抓住坠着槐虫的丝线。槐虫到手后,孩子们提着丝线到处玩耍,颇感自豪。当然,有的槐虫不解人意,任凭孩子们怎样大声呼唤,它依旧挂在高高的树枝上不肯下移。

大门口的这棵槐树不算太高,我和弟弟常常沿着树身向上攀爬。有时不小心或者由于攀技不佳,快爬到树杈部位时竟一滑到底,不但屁股蹾得很疼,裤裆有时还被擦破,因而经常招来母亲的责怪。但顽皮的天性胜过了大人们的教诲,总是日复一日地向上爬。每当爬到树杈部位时,我们在树杈上或坐、或骑、或躺,居高临下,洋洋自得。“文革”期间,村里两派人在我家门口的槐树下对峙,准备武斗。我和弟弟骑在树枝上居高临下看热闹。突然,弟弟的一只布鞋跌落在一人的肩上,那人大惊失色。当他看到树上的小孩时继而又破口大骂。

我家门口的这棵槐树下有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但它的顶部却有一个平面,可以当石桌、石凳。一年四季总有人在此落座、吃饭、闲聊。这块石头的常客当属我本家的一位老爷爷。由于他是我曾祖父的弟弟,因而我称呼他“老二爷爷”。老二爷爷几乎天天坐在这块石头上,手扶拐杖,我们几个孩子簇拥在他周围,听他讲久远的故事,讲我们张家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家史。有时他用拐杖在地上边写边教我们认字。我第一次知道自己姓张,张字繁写体的写法,就是老二爷爷用他的拐杖一笔一画在地上教我的。至今他写在地上的繁写体“张”字我仍记忆犹新。

我学会的第一首儿歌也是老二爷爷坐在这块石头上教的:

槐树槐、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闺女都来了,

咱的闺女还不来。

骑上毛驴去叫哩,

白毛老妖不教来。

这首儿歌说的是在本村的老槐树下搭好戏台开始唱戏了,嫁到外村的闺女都来看戏,而自己家的闺女还不来,于是让人骑上毛驴到闺女的婆家去叫,而闺女的老婆婆(老妖)不让来。当初不理解老二爷爷教我这首儿歌的用意,其实他是在戏谑我家斜对门的一位白发老太太。这个老太太天天坐在自家门口的石墩上与我老二爷爷面面相觑。由于她与老二爷爷年龄相仿,又是平辈,二人经常打嘴仗,互相戏弄。一次,当老二爷爷念到“白毛老妖不教来”一句时,我们天真地问“白毛老妖”在哪?他就用拐仗指着那位老太太说,在那里,她就是“白毛老妖”。于是,两位老人的一场嘴仗又重新暴发。

2003年4月12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