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泉位于五马山的云凌寺,泉水很清很浅,小时候在山上放牛割草时常常跑到长满青苔的泉边,双手捧起甘洌的泉水痛饮。那泉水夏日清凉,冬天温热,春秋不凉不热,绵绵的,甜甜的,因而常常喝饱了喝够了还要灌上一葫芦带走。
白马泉不是汩汩外涌的泉水,而是用浅红色的硅砂石砌成的两口井泉,所以人们又称她为“对子井”。两口井泉仅一步之隔,倘若在一口井里盛水,另一口井就会泛起阵阵涟漪,井口上面古刹大梁上的画龙就会随着波纹在水中晃动起舞。所以乡亲们又说两眼井泉大概是一脉相连的龙井。这样猜测的另一个依据是两眼井的泉水一年四季同样的清滢、同样的潋滟,尤其是在未被龙王庙覆盖前的春秋时节,在日头的朗照下,两眼井都显得碧粼粼、清亮亮,就像两面浑圆的镜子,映衬着蓝天白云,闪烁着五彩的幻影,又似镶嵌在五马山上的一对晶莹碧透的宝石,闪动着诱人的光泽。因而人们说,白马泉是五马山的眼睛,有了白马泉,五马山才有了灵气;有了白马泉,五马山才有了名气。
我常想,五马山虽然险峻多姿,但因干旱少雨,山石裸露,树木很少,在这样一个僻壤野岭里,怎会赫然生出一对清碧的泉水来?为什么又取名白马泉?我查阅了《赞皇县志》。据县志记载,东晋时,晋明帝司马绍手下有一得力战将号称白马将军,此人经常骑一匹白马,风驰电掣,南征北战,异常的骠勇强悍,为晋明帝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有一年的六月,这位白马将军险遭灭顶之灾。给他带来厄运的不是敌手而是天灾。那天,白马将军带兵长途奔袭至五马山,尚未投入战斗就因酷热而人困马乏,士兵们因找不到水喝,先是牢骚满腹,后是寻衅滋事,再后来有的甚至扬言反叛。白马将军仿照曹操的“望梅止渴”之计也未奏效。当这位常胜将军翻身上马准备亲自找水时,他的白马突然前蹄高扬又猛地踏下,随着火星四溅和一声炸响,马蹄从石缝中拔出时,两股清泉便喷涌而出,形成了后来的白马泉。尽管县志上记载的是一段传说,但我觉得,白马泉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出现,总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正是有了白马泉,白马将军才稳定了军心,走出了困境,打了胜仗;正是有了白马泉,云凌寺一带才绿树葱葱,芳草萋萋,这片生机盎然的绿色在五马山别的地方是很难找到的。
白马泉是有性格的。她既不像有的泉水那样日夜涌流,也不像有的泉水那样忽大忽小,更不像北方地区众多的泉水那样因旱枯竭。千百年来,她总是保持着一种态势:不论旱涝,总是不干不溢,水位总是处在临近井口的地方。外面大雨滂沱,山洪滚滚,她如是;一连下七八天大雨,地面积水成潭,她如是;天干地旱,土地龟裂,庄稼发蔫,她如是;连年未雨,江河干涸,颗粒无收,她,还是矜持着自己亘古不变的水位!
白马泉含而不露的风格引来了种种猜测,有的说白马泉下面是个偌大的地下湖泊,白马泉就像插在湖泊上的两根吸管,有的说白马泉的泉脉在地球另一端的亚马逊,还有的说是高人施法令其万古不枯。我觉得,不管什么原因,白马泉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不随波逐流,不随风摇摆,得意不猖狂,失意不失志,洁身自好,始终不渝的品格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2006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