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家道的头像

徐家道

网站用户

小说
202003/27
分享

稍安勿躁

稍安勿躁(小说)

校园里是熙熙攘攘的人。是学生和家长模样的人。

开学在即。有搂肩搭背的三、五成群的边走边说笑的、好不快乐的学生;也有两、三人一起的,象是父母亲随着他们的孩子行走。背着双肩包的自然是学生,提着铺盖及生活用品的可能是父亲或者母亲。他们一路说着什么,叮嘱着什么,语重心长。那些孩子进入这学校,应该是远离了温暖舒适的家,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和学习,做父母的当然是放心不下。

学校还没有正式上课。每个班级象是确定位置,开着的教室门出入着学生,也有老师模样的人。楼上也是。

今天一早赶到县城这学校,是和表哥说好的。即将开学了,女儿急,他也急,就打电话给表哥,约定一道再去找一下、那个已经答应过了的戴主任,希望能问个究竟。

时间尚早,表哥还未到,离约定的时间还差一截子,他便在校园里闲逛起来。

这是座规模挺大的学校。大操场,水泥的道路宽阔,几栋教学楼高耸。到处都有花坛,绿草坪,体育设施,还有鹅卵石镶嵌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是女儿心仪的学校啊。

他顺着教室的走廊走,向教室里看。这一排教室走过再走下一排。他看到一些学生在翻看着刚领到的新书,也有围在一起的几个人在探讨什么话题。有边角的教室还是空荡荡的。在一个空荡荡的教室前,他想到自己的女儿,也可能就在边上的这间。这间教室里好象还缺一些桌子和凳子。看着想着突然为一团愁绪笼罩:女儿的事还没落实啊,而今天又会是怎样呢?

也有老师模样的人从身边走过。说实话,他是很羡慕他们的。他们的胸挺挺的,目光平视,他想他们的生活一定无忧无虑,幸福无比,他们的孩子不会因为上学的事着急。他用目光斜视他们,他看到了这一点。

他要找的人,是位老师,也可能在学校还兼着别的什么职务,但都叫他主任。一星期其他工作不说,还要上很多节的课。

他的目光飘来荡去就是没有找到那位主任。见过一面,印象已有些模糊。细想一下嘴眼和脸面无特别处,除了一副眼镜之外,鼻梁某处象有一颗黑痣。由于不晒太阳,皮肤白,是个看上去很年青的人。到目前为止,这个人应该没有出现。按说学校即将开学,只要粘上领导的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办理要处理。他可能出去了,也有可能埋在某间办公室内整理一堆的材料。

上次见面,那位戴主任就是从一堆材料里抬起、戴着眼镜的脸的。表哥带着他一番好找,还向几个人打听了,转弯磨角好几回,他的头都有些晕了,最后才找到了那间办公室。学校离开学还有几天,校园安静,这办公室显得更安静。

表哥敲了门,叫了声:“戴主任你好啊!”

“呵呵你们来了啊,”戴主任知道来者的心意。一只手捏着笔,另一只手推了下、有些下滑的眼镜,说:“事情还要等等,今年想进我们学校借读的学生太多,名额暂时分配不过来。”戴老师脸上有点歉意,“学校正在就此事开始研究,方案还未出来,还得要等等啊”。他指了指沿墙排立的几张椅子示意表哥和他坐下。

“呵!呵呵!是这样,”表哥脸含笑意,“让戴老师费心了,大约还要再等几天呢?”

表哥说着话的时候,已走近到戴主任的桌子边,把准备好的一张购物卡从裤子的口袋里取出,很机警地夹入一本书中,小声说道“小意思,给戴主任随便买点东西吧。”说着话时又很快退到一旁,象没有发生那事一样。戴主任看着表哥片刻,蒙住了似的,随后小声说道:“不要这样子呵。”但没有伸手去把那卡取出,也就是把他的礼物收下了。这让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这是他必须要做稳妥的事情之一。

“大约还要等个三、五天吧”戴老师提高了声音,“到时候我打电话通知你们,谢总你的电话我知道,事情落实好了我打电话啊”。表哥在工地上干,是个管理,这县城流行叫:某总。记得前几年是叫某老板的,现在已被抬举为某总了。和表哥一道,很多人喊他谢总呢。感觉表哥很享受。表哥也确实干得不错。

戴主任已从椅子上站起了。随后戴主任又小声说到:“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按分数的高低录取多公平多简单,一旦人情关系介入进去就乱了。”戴主任无奈地摇着头。“但很快就要开学了,学校会拿方案的。”

话说到此处,也就无话再续。表哥就说:“戴老师你忙吧,我们不打扰了”。于是他们没有在戴主任指示的椅子上坐下,直接转身向外走。他们不好再呆下去,戴主任忙啊。在我们转身的时候,戴老师也随着走到门口:“不送你们了,手头事太多”没拿握笔的一只举起,在空气中挥了好几下:“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回去跟你女儿说不急啊,事情一定能办成的”。

上次见面,想一想也就这么会功夫,说话不多,他能记下的更少。主要是表哥和戴主任说,他从头到尾好象就猥琐在表哥的影子里,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结果就是那个结果,是让他轻松了几天的结果,但过去五天了,学校已经开学了还没有消息。

今天那扇门始终是关着的,在很多的门都开开合合的时候。他已经向那里看了多次。他还走近从玻璃窗向那屋里张望。里面寂静没人,那张椅子空空的,一大堆的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象人刚走了,又象好几天没人碰过了。

走着走着他走到大操场边的一块小树林里。这时候的太阳光热烈起来,八月底的节气和夏天没什么区别。因为心里急,背上有了汗液在流动的感觉,和地里干活差不多。在树林里就好多了,并且能感觉到一点点风带来的凉意。应该找块石头或者别的什么坐下,休息一会,但他没有。

操场上有好几个年青人汗流浃背地在打篮球。他们呼喊着彼此,激情就象夏天一样火热。他们穿梭往来,让他眼花缭乱。他们不知道热也不知道着急,他们都是些大孩子。

他没有在那里久呆。他开始向学校的大门口走。在那里他既容易看到表哥,表哥也能很容易看见他。

学校的大门口是个热闹非常的地方。两边是从事出售学生用品和学生吃喝的空间狭小的店面,好象竞争得很激烈。一条大马路横行而过,马路对面也有很多的做学生生意的店面。马路上是车来车往,人往人去,汽笛声一声接着一声,刺耳烦人,繁华中隐约着太多的杂乱。他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表哥的影子。表哥今天一定有事脱不开身,按照他的性格,应该会提前来等他的。他在一家商店的门口雨棚里站了一会。心里有事着急,再加上天气热得厉害,他的脸上象有好几条蚯蚓在爬动。约定时间已经过了些。他又来到学校门楼的阴凉处站着等,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更显眼,更容易看到。

正胡思乱想之际,一辆电瓶车“吱”的一声刹停在他的身边,他还没缓过神来,车上的人已经喊了:“表弟啊,让你久等了吧?”是表哥。表哥慌慌地摘下头上的安全帽,“真的不好意思,工地上今天遇到大麻烦了:好几十人为了下水道的事闹得不可开交”。表哥一脸的懊丧,“我被缠着不能脱身啊,现在还是一位兄弟帮顶着,我才能向这边来,我知道你一定等得着急了”。他没有久等,约定的时间好象刚刚过了些。

这一来,他倒显得不好意思了,就说到:“哥啊,难为你了呢”。表哥是他姑奶奶的孙子,他是表哥舅爷爷的孙子。他们是很亲的。小的时候,经常在姑奶奶家玩到一起。也打过架吵过嘴,甚至骂过“娘”呢,就是打得头破血流,一转眼也就好了,就哥前弟后地喊个不停。

“戴主任已给我打电话了,说还要等等,”表哥抹着额头上的汗水,“预计招收的借读班已经满了,还有很多人不能进来,校方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决定再招一个班。”表哥顿了顿。“再加一个班并不是一间教室的事,很多的,比如老师,当然老师是最重要的了。校方正在筹措中。”这应该是戴主任的话,他只是复制给他了。

表哥的一番解释,不能让他心里轻松,但表哥如此的热情,他又能说什么呢。是的,不急。但他还是问了表哥:“表哥啊,还要再等几天呢”。他想起了女儿,回去得給女儿一句话。“戴主任说了,还要个三、五天的,”表哥看着他说,一只手提着安全帽,另一只手不停地擦着头上的汗水,很显然表哥心里也很急。

他沉默了片刻说:“应该没差错的。”他得给表哥台阶下,他自己也得有个台阶下。

“戴主任说了,增加一个班就是增加60人,还有谁上不了学。”表哥接着又说。“三五天时间不算长的,学校才开始上课搞不出什么名堂,再说还有军训,回去和你女儿说,不急,稍安勿躁。表哥也说了句戴主任说的话。”

“不急不急,等几天没关系的。”他好象在劝说着表哥。

他记着女儿焦急的神情。昨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嘴里还嘟嘟啷啷着。她说比她差了很多的某同学已去一个不错的学校报到去了,还有其他同学都报到去了。他听着烦,大口咽着饭菜,只说了句知道了。他很想说,就在镇上的学校读书不一样吗?只要发奋读书,没准也能考个不错的学校,但他没有说。

“事情就这样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工地上我已安排好了,我们去那边的小饭馆吃个便饭吧。”表哥说。

他那有心思吃饭呢。就说道:“早上出来,水泵安装在地头,没人管呢,得尽快赶回去,再说现在还早,还有班十点半的车正好到家吃饭。”

表哥自然是一个劲地不让。他自然是一个劲地推脱。就这么着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表哥跟过来,他就开始向车站的方向小跑起来,当然也不忘转过身摇手示意,催表哥回去。“表哥你回吧,表哥你费心了”表哥的身影渐远。表哥也挥着手。

女儿今年中考的分数在他看来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达上县城这所中学的分数线,但对于本镇的中学却要高出许多。都说本镇的中学好的老师被县城的中学要走,而连本镇中学的分数线也达不上的、甚至还差许多的学生也来到这里上学,这一切对本镇中学的教学影响当然不小,所以好一点的、有些希望的学生都通过关系转入别的学校借读了。女儿的分数虽差不了多少,但差一分也是差啊,通向他刚刚跨进来的那扇大门就是关的。

他劝过女儿,本镇中学的条件是差些,但它的美术班是很有名的,升学率是很牛的啊,每年都能考试好多的一、二本的学生的。如果在本镇中学读书的话,那就少烦多少神。离家近不说,最让他忧愁的学费是少了太多啊。话说了不少,女儿就是不听,一句话她不喜欢美术。打电话给她妈妈,希望她妈妈能帮着劝一下,谁成想妈妈却大力支持女儿的想法,反而说他怕找人怕烦神。那可是女儿一辈子的大事,她还说她在外面做事,没文化没文凭只能做城里人不做的事,为了两个孩子为了家受了太多的苦和累。她说得很伤感。

无奈之下,他想起了县城里的表哥。表哥曾经承诺过,有事就去找他。好像是在姑奶奶家喝着酒说的,拍着胸脯、并且说了不止一次。这下用上了。找到表哥的时候,表哥也没有推辞,一口就应承下来,应该是一件不大的事情。他其实是试试的,没想到的是这么顺,揪着的心放下了。

但放下去的心这回又提起来了。表哥还在那站着,向着他离去的方向,他一定比他还着急,不仅仅是面子上过不去。再说,这么多的孩子想到这所学校借读,就是再加一个班是否轮到他的女儿,这戴主任究竟有多大能耐?这可能是他和表哥共同的忧虑。他向表哥的方向狠狠地挥了挥手,意思是表哥你回吧,就是事情办成也不会怨你的。

车站在望,他加快了脚步。

也许是心情沉重压抑,他晕车了。乡村公路的颠簸,加上天气炎热,在车子上他感到五脏六腑在翻转,有一股不知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往上冲。喉结在不停地滚动,他不停地咽着唾沫,好几次他险些呕吐了。汗水也开始狂涌,背上、胸口几乎都是粘糊糊的汗液。恰逢此时,上、下车的人又多,车子停停走走,而农村没有固定的车站,招手即停,喊一声就下。这倒也好,所有不快的事都抛之脑后,一门心思想着压抑内心里的叛乱。靠近他的村庄还有一截,他慌忙叫停了车子,忙不迭地走下去。站在路边不动,希望静一会能好些,但最终不行,他只能一吐为快了。他吐得天昏地暗,鼻涕眼泪一大把。

抹了鼻涕擦擦去眼泪,又吐了一会难以下咽的唾沫,蹲下的身体才颤颤的站起。感觉头很昏腿肚子有些疲软,但还得往家里去,他机械似的迈开双腿。

大路和村庄之间还隔着一段比田埂宽些的、可以行驶拖拉机之类的机耕路,路两边是棉花地。棉花长势喜人。棉花枝杈纵横,叶子层层叠加,几乎透不进风去,棉花的秸杆比人矮不了什么。已经是正午时分,热烈的阳光照得棉花的叶片乌黑发亮,乍一看是银白色的。一股强烈的农药气味熏人,让人胸闷,感觉呼吸困难。这时候,地里还有人在干活,走近了才能看见,因为棉花太高,人在地沟里更矮。他向棉花丛中喊道:“干什么呢?到现在还不回家,不要命了呵”。其实是明知故问,他知道是在打洞,是要准备埋一次肥的。地里的人直起腰身也就只能看到个被草帽遮挡去许多的脑袋:“要埋肥呢”那人摘下草帽,卷了一边的帽檐拿草帽扇风,说着:“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了嘛”。

“现在埋肥正好啊,挂满棉枝的棉铃需要大量的营养呢”。他一边走一边说着。气有些虚,话语无力。他的棉花也要埋一次肥的,等把女儿的事办妥帖了就动手。他突然想起早晨安装的水泵还开着机呢,得去看看。于是又拐个弯向他的水稻田的方向去。他除了种了6亩多的棉花,还种了5亩多的水稻。水稻的收获是用作口粮和鸡鸭牲口的饲料,能出售的很少。棉花的收获主要是用来换钱的,家里的开支和一些想法的实现都来源于此

水泵还在抽水。谢天谢地,如果水泵出现故障那可就麻烦了,维修一次要一百多元钱的,而维修过的水泵还更容易出故障。他切断了电源,让水泵休息,待晚上回家把水泵和电线一起收了。

家里静静的。他掏出钥匙打开门。

女儿在楼上睡着呢还是醒着,他没有大声问一下。来到灶间看见桌上随便地放着两副碗筷,知道女儿和儿子已经将就着吃过了,还发现他们吃的是鸡蛋炒饭。这应该是女儿做的,儿子要小两岁,刚刚上初中三年级。因为明年就要参加中考,所以学校提前了几天开学。儿子应该上学去了,他的自行车不在堂屋里。转而一想,没准是去同学家玩去了,上学还有一会子呢。这孩子贪玩,不好读书,但成绩还能说得过去。

尽管他小心翼翼的,没有弄出很大的声音,楼上的女儿还是知道他回来了。她应该没有午睡,而且正等着他的消息呢。

“爸,你回来啦!”她一边下楼梯一边问。声音不大,但足够他听见的,也足够他知道下一句的意思。

“嗯,回来了。”

“行了吗”女儿已经走到他的身边,很近了,几乎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那老师说,还要再等几天,没事的,今年借读的人学生太多。”为了使女儿放心他继续说:“说是为了满足同学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又增加了一个班级。”这时候他又想起戴主任的话:稍安勿躁!那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他的女儿说的,但他没有对女儿说,对她说这样的话没什么意思。

“还不行啊”女儿回话的声音很小,语气也很慢,说着说着就转过身去,慢吞吞的向楼上走。他似乎不敢看她的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时候突然地想:无论如何要让女儿上那所学校,象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起作用,他不愿再想其他了。记得那次见到戴主任,戴主任好象说了,女儿想到他们学校的要求是可取的,家长应该大力支持,找到他他会尽力帮忙的。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条件学生容易取得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孩子就会有个美好的将来。这些话他没有和女儿说。戴主任的话是对的。

他想做点什么吃。他有点饿了。东找找西看看,发现橱角有些面条,就拿起小铁锅盛上水,打着煤气灶的火头烧起来。

他很想深深地叹口气,面对女儿离去的的方向。

认识这位戴主任是表哥通过表哥的同事联系上的。因为买房子,戴主任曾通过他的同事找过表哥。因为表哥的帮忙,尽然就少了壹万多元的钱。他们还有几顿饭局的交往,似乎是很熟悉了。于是表哥就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戴主。说到借读的事戴主任很是热情,没说半个“不”字。也许是知恩图报,也许对戴主任来说,是小事一桩。戴主任还问了女儿的成绩。他是告诉表哥了的,表哥却忘了,只含糊地说和分数线就差几分。表哥说得对,就差几分。戴主任说等个三、四天给表哥回话。

于是表哥打电话告诉了他,还要他去超市买500元的购物卡带上,说好过两天一道去学校当面谢谢戴主任,也顺便再落实一下。怎不能和人家空嘴说白话,也不能让人家白辛苦。这是做人的道理,是传统的礼节,也是当下的社会的风气,能做过不能错过。

那次去学校,他顺便还带了些土特产给表哥。亲戚也不能空手见面的,再说自家产的也不值几个钱。但为这事表哥很生气:把他当外人了啊。他一边说着些生气的话,一边带着他直奔学校去找戴主任。

办好那事之后,表哥硬留他吃中午饭,不让回去,“知道你今天来,你表嫂已做了准备,临出门还吩咐了一定要留下你吃饭。”也许是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心情也轻松得很,却之不过,就随了表哥的意走。

表哥的家住在一个崭新的小区内,假山、草坪、风景树木好象应有尽有。他们在一栋很高的大楼前停下。表哥说他的家在12层,进到楼里他就不知在那一层了。房子内的装潢更是了得(在他看得来是这样的),他都有些不适应,农村过来的手脚不知往哪里放。想想自己的那条件,真的有天壤之别。表哥表嫂热情招待,更让他过意不去。席间也谈到他们的孩子如何不争气,勉强考了个大专,今年是二年级,还不知道能不能混个毕业证。表哥说这话时,深深地喝了一口酒,以示气恨和失望。表嫂说他们的儿子有他女儿的上进心,那真的是高兴死了,睡着了都会笑醒的。表嫂也很失望。表哥还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城里,如果有兴趣,就不要种地了,过来和他一起干,收入一定会多不少的。但是他没有答应,一口酒喝下去之后他缓缓地说:“不行啊,家里还有个小的呢。”在农村他也是呆得厌烦了,累怂了,他想出去,但是他没办法离开。

吃过饭出门的时候,表哥拿了一个袋子递到他的手上。袋子里面是一条香烟和两瓶酒,“带着,带回去自己用,不要太苦了自己。”他怎能要呢,但表哥坚持要他带回去。他很感动,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消息是第四天过来的。

他在地里干活。水稻倒是好伺候,这时候只需上上水,虫期到了就喷洒一次农药,他的几亩水田要不到半天能完工的。但棉花不行。从第一天种子播下去开始就得每天去伺候,农活是一天天多起来。就是现在开始摘棉花了,还得打农药治虫害,还有除草施肥,天干了还得上水,挣那么一点收成真的很辛苦。这一天一整天是背着个喷雾器喷农药。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所有的田块都治好了。在水渠里简单洗一下身上可能粘染上的农药,就收拾收拾散乱的药水和农具回家。家里还有两个人等着他做饭呢。

女儿远远的迎着他。尽管天光已经暗淡了,暮霭沉沉的,已近黑夜的颜色了,他还是看出女儿在村边站着,向他走来的方向张望着。

“爸!你回来啦”女儿走过来,看着他两个手都拿着东西,就神过手要帮他。“爸,我帮你拿一些吧。”

“算了吧,”他偏了偏身体让过。“太脏,还有毒呢。”

“爸,今天下午那个城里的表伯打电话说,事情已经办好了。”女儿跟随着他走。顿了顿又说:“还要另加三千元钱。”

“什么三千元!”他回过脸来问

“我也不知道啊”。

心里的那点沉重还没放下,又更加地沉重起来。

三千元啊!

家里的灯火亮着了。儿子已经回来了,正趴在桌子上做作业。

放下背上背的手里提的在厦屋里,直接去厨房里去做晚饭。在厨房里,他褪去上衣和长裤就剩件裤衩,再次洗手脸,和身体上能洗到的部分,感觉没什么农药的残留和气味、才开始做晚饭。所谓的晚饭就是将中午吃剩的饭菜热一热,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开饭的。这已经是他的生活习惯了。

做着晚饭的时候,他感到少有的累,其实每天都是一样的。想一想应是那突然冒出来的三千元钱压在心头上。饭桌边吃饭的时候,女儿可能看出了这一点,突然说“爸啊,干脆就去镇上的中学吧。”她说她的一个同学也想去城里学校的,只是没有办成,今天去镇上中学了。

“怎么啦?只管上你的学,别的事你不用管。”他头埋在饭碗里。他知道女儿也在为钱烦愁,她看出了他的心思。女儿长大了,家里的情况她是知道的。事情已经到了这地步,他不能让女儿有其他的想法。“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不在乎那点钱。”

儿子在一旁只埋头吃饭。这家伙大约平时被他熊的太多了,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和他几乎无话,除非要钱,或者是开家长会,否则他在他的面前很少开口。

等他们吃好了,推碗放筷了,他开始清理饭桌上残羹剩菜,能加进肚子里还是加进去,然后摞到水池里,就着自来水一一清洗。

女儿早洗好了澡了,简单地洗了把脸已上楼了。洗澡间里儿子还在慢慢磨蹭,水声哗哗啦啦的,那家伙好象在水龙头底下睡着了。“快点啊。”他只好对着洗澡间的门大声喊。

等他们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回到各自的房间,他便开始洗澡。他开始彻底清洗身体上的一天的油腻和污垢,洗那象捆绑着身体的困倦。水徐徐流淌着,他想睡了,睡意象山一样压下来,但他不能睡,他记着今天最后的一件事是必须给表哥回个电话。一方面是致谢,另一方面是询问一下三千元钱的事。他洗好澡擦去身上的水珠子已经是九点多了,还好表哥那边也没睡。电话里表哥解释说是戴主任是有几个人找的,说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其他老师求救,结果只能给钱办事,也就是拿钱卖了个学号。表哥说事已至此,已经无有其它的办法了。表哥并且说如果经济困难,他帮着解决。他一口谢绝了,不能要表哥出钱的,烦了那么多的神吃了那么多的亏都不知怎么感谢呢。

点上一支香烟抽起来,他为钱犯愁了,刚才的睡意全无了。女儿的这一折腾,少说也要多花掉七、八千块。借读费,转学费,租房子的钱,送礼的钱,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三千元。该借的借了该挪的挪了,这最后的一笔钱该从哪里来?再说家里还欠了不少、去年造房子拉下的债呢。一些建材、瓦工和木匠的工资都还欠着啊。房子也仅仅是个毛坯,只房间里简单粉刷了,勉强能住人,外面的墙体全是裸露的,也不知哪年才能还清债务。

儿子已经睡了。他每晚总是早睡,象是玩累了,他暂且是管不上他了,但事实明摆着,他也随后跟着来了。女儿的房间还亮着灯火,不知是睡了还是醒着。他打开门走到屋外。隐约着农药气味的空气还算清新,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味的空气,他甚至离不开这种气味。村中静极,一家看电视的也没有,大约都因为白天的劳累辛苦而早早睡了,只有几只狗子在黑暗中跑动。他也静极,象是一迭三千元钱在走动。他又摸出一支香烟点燃了。

一夜几乎无眠。那笔钱让他翻来覆去老是睡不着。总觉得热躁躁的,身体粘着凉席,电风扇开到最大挡也撕扯不开那粘粘连连。他不知什么时候睡着过。鸡叫头遍他是知道的,全村的鸡叫着他起床了。头是沉沉的,象种了农药的毒。他摸索着准备下地需要的工具。他还得带上照明的矿灯,否则在地里没法干活。

天上是许多亮晶晶的星星。一路有只虫子鸣叫尾随着,象是他的好朋友怕他寂寞、为他唱着歌,到了地头就围绕着叫。天上是亮的,但地上是黑的,是黑黑的他的棉花。一些雾气飘动,朦朦胧胧的在树木和村庄之间。他已经想好了,去村东王奶奶家借钱。王奶奶常年在家放那种加利息的钱,利息是一月一分。棉花要不了多久就满上市了。三千元钱要不了多少棉花的。

他摁亮了头顶上的矿灯。在灯光的引领下,他找到前天留下的没做完的农活。灯光中,他看到他的棉花好象都静静地睡着了,每碰一下,熟睡的棉花很不耐烦地“呼啦呼啦”的响,象在说:不要着急啊,稍安勿躁啊,不要着急。想到这他暗地里笑起来。不急,钱已经安排好了啊。他要把整个的棉花地都打上埋肥的洞,等将女儿的事安排好,就全部地埋一次肥,以后就是收获棉花的事了。

稍安勿躁(小说)

校园里是熙熙攘攘的人。是学生和家长模样的人。

开学在即。有搂肩搭背的三、五成群的边走边说笑的、好不快乐的学生;也有两、三人一起的,象是父母亲随着他们的孩子行走。背着双肩包的自然是学生,提着铺盖及生活用品的可能是父亲或者母亲。他们一路说着什么,叮嘱着什么,语重心长。那些孩子进入这学校,应该是远离了温暖舒适的家,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和学习,做父母的当然是放心不下。

学校还没有正式上课。每个班级象是确定位置,开着的教室门出入着学生,也有老师模样的人。楼上也是。

今天一早赶到县城这学校,是和表哥说好的。即将开学了,女儿急,他也急,就打电话给表哥,约定一道再去找一下、那个已经答应过了的戴主任,希望能问个究竟。

时间尚早,表哥还未到,离约定的时间还差一截子,他便在校园里闲逛起来。

这是座规模挺大的学校。大操场,水泥的道路宽阔,几栋教学楼高耸。到处都有花坛,绿草坪,体育设施,还有鹅卵石镶嵌的弯弯曲曲的小径。这是女儿心仪的学校啊。

他顺着教室的走廊走,向教室里看。这一排教室走过再走下一排。他看到一些学生在翻看着刚领到的新书,也有围在一起的几个人在探讨什么话题。有边角的教室还是空荡荡的。在一个空荡荡的教室前,他想到自己的女儿,也可能就在边上的这间。这间教室里好象还缺一些桌子和凳子。看着想着突然为一团愁绪笼罩:女儿的事还没落实啊,而今天又会是怎样呢?

也有老师模样的人从身边走过。说实话,他是很羡慕他们的。他们的胸挺挺的,目光平视,他想他们的生活一定无忧无虑,幸福无比,他们的孩子不会因为上学的事着急。他用目光斜视他们,他看到了这一点。

他要找的人,是位老师,也可能在学校还兼着别的什么职务,但都叫他主任。一星期其他工作不说,还要上很多节的课。

他的目光飘来荡去就是没有找到那位主任。见过一面,印象已有些模糊。细想一下嘴眼和脸面无特别处,除了一副眼镜之外,鼻梁某处象有一颗黑痣。由于不晒太阳,皮肤白,是个看上去很年青的人。到目前为止,这个人应该没有出现。按说学校即将开学,只要粘上领导的一定有很多事情要办理要处理。他可能出去了,也有可能埋在某间办公室内整理一堆的材料。

上次见面,那位戴主任就是从一堆材料里抬起、戴着眼镜的脸的。表哥带着他一番好找,还向几个人打听了,转弯磨角好几回,他的头都有些晕了,最后才找到了那间办公室。学校离开学还有几天,校园安静,这办公室显得更安静。

表哥敲了门,叫了声:“戴主任你好啊!”

“呵呵你们来了啊,”戴主任知道来者的心意。一只手捏着笔,另一只手推了下、有些下滑的眼镜,说:“事情还要等等,今年想进我们学校借读的学生太多,名额暂时分配不过来。”戴老师脸上有点歉意,“学校正在就此事开始研究,方案还未出来,还得要等等啊”。他指了指沿墙排立的几张椅子示意表哥和他坐下。

“呵!呵呵!是这样,”表哥脸含笑意,“让戴老师费心了,大约还要再等几天呢?”

表哥说着话的时候,已走近到戴主任的桌子边,把准备好的一张购物卡从裤子的口袋里取出,很机警地夹入一本书中,小声说道“小意思,给戴主任随便买点东西吧。”说着话时又很快退到一旁,象没有发生那事一样。戴主任看着表哥片刻,蒙住了似的,随后小声说道:“不要这样子呵。”但没有伸手去把那卡取出,也就是把他的礼物收下了。这让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这是他必须要做稳妥的事情之一。

“大约还要等个三、五天吧”戴老师提高了声音,“到时候我打电话通知你们,谢总你的电话我知道,事情落实好了我打电话啊”。表哥在工地上干,是个管理,这县城流行叫:某总。记得前几年是叫某老板的,现在已被抬举为某总了。和表哥一道,很多人喊他谢总呢。感觉表哥很享受。表哥也确实干得不错。

戴主任已从椅子上站起了。随后戴主任又小声说到:“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按分数的高低录取多公平多简单,一旦人情关系介入进去就乱了。”戴主任无奈地摇着头。“但很快就要开学了,学校会拿方案的。”

话说到此处,也就无话再续。表哥就说:“戴老师你忙吧,我们不打扰了”。于是他们没有在戴主任指示的椅子上坐下,直接转身向外走。他们不好再呆下去,戴主任忙啊。在我们转身的时候,戴老师也随着走到门口:“不送你们了,手头事太多”没拿握笔的一只举起,在空气中挥了好几下:“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啊!回去跟你女儿说不急啊,事情一定能办成的”。

上次见面,想一想也就这么会功夫,说话不多,他能记下的更少。主要是表哥和戴主任说,他从头到尾好象就猥琐在表哥的影子里,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结果就是那个结果,是让他轻松了几天的结果,但过去五天了,学校已经开学了还没有消息。

今天那扇门始终是关着的,在很多的门都开开合合的时候。他已经向那里看了多次。他还走近从玻璃窗向那屋里张望。里面寂静没人,那张椅子空空的,一大堆的材料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象人刚走了,又象好几天没人碰过了。

走着走着他走到大操场边的一块小树林里。这时候的太阳光热烈起来,八月底的节气和夏天没什么区别。因为心里急,背上有了汗液在流动的感觉,和地里干活差不多。在树林里就好多了,并且能感觉到一点点风带来的凉意。应该找块石头或者别的什么坐下,休息一会,但他没有。

操场上有好几个年青人汗流浃背地在打篮球。他们呼喊着彼此,激情就象夏天一样火热。他们穿梭往来,让他眼花缭乱。他们不知道热也不知道着急,他们都是些大孩子。

他没有在那里久呆。他开始向学校的大门口走。在那里他既容易看到表哥,表哥也能很容易看见他。

学校的大门口是个热闹非常的地方。两边是从事出售学生用品和学生吃喝的空间狭小的店面,好象竞争得很激烈。一条大马路横行而过,马路对面也有很多的做学生生意的店面。马路上是车来车往,人往人去,汽笛声一声接着一声,刺耳烦人,繁华中隐约着太多的杂乱。他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表哥的影子。表哥今天一定有事脱不开身,按照他的性格,应该会提前来等他的。他在一家商店的门口雨棚里站了一会。心里有事着急,再加上天气热得厉害,他的脸上象有好几条蚯蚓在爬动。约定时间已经过了些。他又来到学校门楼的阴凉处站着等,这里比其他任何地方更显眼,更容易看到。

正胡思乱想之际,一辆电瓶车“吱”的一声刹停在他的身边,他还没缓过神来,车上的人已经喊了:“表弟啊,让你久等了吧?”是表哥。表哥慌慌地摘下头上的安全帽,“真的不好意思,工地上今天遇到大麻烦了:好几十人为了下水道的事闹得不可开交”。表哥一脸的懊丧,“我被缠着不能脱身啊,现在还是一位兄弟帮顶着,我才能向这边来,我知道你一定等得着急了”。他没有久等,约定的时间好象刚刚过了些。

这一来,他倒显得不好意思了,就说到:“哥啊,难为你了呢”。表哥是他姑奶奶的孙子,他是表哥舅爷爷的孙子。他们是很亲的。小的时候,经常在姑奶奶家玩到一起。也打过架吵过嘴,甚至骂过“娘”呢,就是打得头破血流,一转眼也就好了,就哥前弟后地喊个不停。

“戴主任已给我打电话了,说还要等等,”表哥抹着额头上的汗水,“预计招收的借读班已经满了,还有很多人不能进来,校方出于方方面面的考虑,决定再招一个班。”表哥顿了顿。“再加一个班并不是一间教室的事,很多的,比如老师,当然老师是最重要的了。校方正在筹措中。”这应该是戴主任的话,他只是复制给他了。

表哥的一番解释,不能让他心里轻松,但表哥如此的热情,他又能说什么呢。是的,不急。但他还是问了表哥:“表哥啊,还要再等几天呢”。他想起了女儿,回去得給女儿一句话。“戴主任说了,还要个三、五天的,”表哥看着他说,一只手提着安全帽,另一只手不停地擦着头上的汗水,很显然表哥心里也很急。

他沉默了片刻说:“应该没差错的。”他得给表哥台阶下,他自己也得有个台阶下。

“戴主任说了,增加一个班就是增加60人,还有谁上不了学。”表哥接着又说。“三五天时间不算长的,学校才开始上课搞不出什么名堂,再说还有军训,回去和你女儿说,不急,稍安勿躁。表哥也说了句戴主任说的话。”

“不急不急,等几天没关系的。”他好象在劝说着表哥。

他记着女儿焦急的神情。昨天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嘴里还嘟嘟啷啷着。她说比她差了很多的某同学已去一个不错的学校报到去了,还有其他同学都报到去了。他听着烦,大口咽着饭菜,只说了句知道了。他很想说,就在镇上的学校读书不一样吗?只要发奋读书,没准也能考个不错的学校,但他没有说。

“事情就这样了,吃饭的时间到了,工地上我已安排好了,我们去那边的小饭馆吃个便饭吧。”表哥说。

他那有心思吃饭呢。就说道:“早上出来,水泵安装在地头,没人管呢,得尽快赶回去,再说现在还早,还有班十点半的车正好到家吃饭。”

表哥自然是一个劲地不让。他自然是一个劲地推脱。就这么着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表哥跟过来,他就开始向车站的方向小跑起来,当然也不忘转过身摇手示意,催表哥回去。“表哥你回吧,表哥你费心了”表哥的身影渐远。表哥也挥着手。

女儿今年中考的分数在他看来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达上县城这所中学的分数线,但对于本镇的中学却要高出许多。都说本镇的中学好的老师被县城的中学要走,而连本镇中学的分数线也达不上的、甚至还差许多的学生也来到这里上学,这一切对本镇中学的教学影响当然不小,所以好一点的、有些希望的学生都通过关系转入别的学校借读了。女儿的分数虽差不了多少,但差一分也是差啊,通向他刚刚跨进来的那扇大门就是关的。

他劝过女儿,本镇中学的条件是差些,但它的美术班是很有名的,升学率是很牛的啊,每年都能考试好多的一、二本的学生的。如果在本镇中学读书的话,那就少烦多少神。离家近不说,最让他忧愁的学费是少了太多啊。话说了不少,女儿就是不听,一句话她不喜欢美术。打电话给她妈妈,希望她妈妈能帮着劝一下,谁成想妈妈却大力支持女儿的想法,反而说他怕找人怕烦神。那可是女儿一辈子的大事,她还说她在外面做事,没文化没文凭只能做城里人不做的事,为了两个孩子为了家受了太多的苦和累。她说得很伤感。

无奈之下,他想起了县城里的表哥。表哥曾经承诺过,有事就去找他。好像是在姑奶奶家喝着酒说的,拍着胸脯、并且说了不止一次。这下用上了。找到表哥的时候,表哥也没有推辞,一口就应承下来,应该是一件不大的事情。他其实是试试的,没想到的是这么顺,揪着的心放下了。

但放下去的心这回又提起来了。表哥还在那站着,向着他离去的方向,他一定比他还着急,不仅仅是面子上过不去。再说,这么多的孩子想到这所学校借读,就是再加一个班是否轮到他的女儿,这戴主任究竟有多大能耐?这可能是他和表哥共同的忧虑。他向表哥的方向狠狠地挥了挥手,意思是表哥你回吧,就是事情办成也不会怨你的。

车站在望,他加快了脚步。

也许是心情沉重压抑,他晕车了。乡村公路的颠簸,加上天气炎热,在车子上他感到五脏六腑在翻转,有一股不知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往上冲。喉结在不停地滚动,他不停地咽着唾沫,好几次他险些呕吐了。汗水也开始狂涌,背上、胸口几乎都是粘糊糊的汗液。恰逢此时,上、下车的人又多,车子停停走走,而农村没有固定的车站,招手即停,喊一声就下。这倒也好,所有不快的事都抛之脑后,一门心思想着压抑内心里的叛乱。靠近他的村庄还有一截,他慌忙叫停了车子,忙不迭地走下去。站在路边不动,希望静一会能好些,但最终不行,他只能一吐为快了。他吐得天昏地暗,鼻涕眼泪一大把。

抹了鼻涕擦擦去眼泪,又吐了一会难以下咽的唾沫,蹲下的身体才颤颤的站起。感觉头很昏腿肚子有些疲软,但还得往家里去,他机械似的迈开双腿。

大路和村庄之间还隔着一段比田埂宽些的、可以行驶拖拉机之类的机耕路,路两边是棉花地。棉花长势喜人。棉花枝杈纵横,叶子层层叠加,几乎透不进风去,棉花的秸杆比人矮不了什么。已经是正午时分,热烈的阳光照得棉花的叶片乌黑发亮,乍一看是银白色的。一股强烈的农药气味熏人,让人胸闷,感觉呼吸困难。这时候,地里还有人在干活,走近了才能看见,因为棉花太高,人在地沟里更矮。他向棉花丛中喊道:“干什么呢?到现在还不回家,不要命了呵”。其实是明知故问,他知道是在打洞,是要准备埋一次肥的。地里的人直起腰身也就只能看到个被草帽遮挡去许多的脑袋:“要埋肥呢”那人摘下草帽,卷了一边的帽檐拿草帽扇风,说着:“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了嘛”。

“现在埋肥正好啊,挂满棉枝的棉铃需要大量的营养呢”。他一边走一边说着。气有些虚,话语无力。他的棉花也要埋一次肥的,等把女儿的事办妥帖了就动手。他突然想起早晨安装的水泵还开着机呢,得去看看。于是又拐个弯向他的水稻田的方向去。他除了种了6亩多的棉花,还种了5亩多的水稻。水稻的收获是用作口粮和鸡鸭牲口的饲料,能出售的很少。棉花的收获主要是用来换钱的,家里的开支和一些想法的实现都来源于此

水泵还在抽水。谢天谢地,如果水泵出现故障那可就麻烦了,维修一次要一百多元钱的,而维修过的水泵还更容易出故障。他切断了电源,让水泵休息,待晚上回家把水泵和电线一起收了。

家里静静的。他掏出钥匙打开门。

女儿在楼上睡着呢还是醒着,他没有大声问一下。来到灶间看见桌上随便地放着两副碗筷,知道女儿和儿子已经将就着吃过了,还发现他们吃的是鸡蛋炒饭。这应该是女儿做的,儿子要小两岁,刚刚上初中三年级。因为明年就要参加中考,所以学校提前了几天开学。儿子应该上学去了,他的自行车不在堂屋里。转而一想,没准是去同学家玩去了,上学还有一会子呢。这孩子贪玩,不好读书,但成绩还能说得过去。

尽管他小心翼翼的,没有弄出很大的声音,楼上的女儿还是知道他回来了。她应该没有午睡,而且正等着他的消息呢。

“爸,你回来啦!”她一边下楼梯一边问。声音不大,但足够他听见的,也足够他知道下一句的意思。

“嗯,回来了。”

“行了吗”女儿已经走到他的身边,很近了,几乎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那老师说,还要再等几天,没事的,今年借读的人学生太多。”为了使女儿放心他继续说:“说是为了满足同学和学生家长的愿望,又增加了一个班级。”这时候他又想起戴主任的话:稍安勿躁!那话是对他说的,也是对他的女儿说的,但他没有对女儿说,对她说这样的话没什么意思。

“还不行啊”女儿回话的声音很小,语气也很慢,说着说着就转过身去,慢吞吞的向楼上走。他似乎不敢看她的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酸酸的,不是滋味。这时候突然地想:无论如何要让女儿上那所学校,象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起作用,他不愿再想其他了。记得那次见到戴主任,戴主任好象说了,女儿想到他们学校的要求是可取的,家长应该大力支持,找到他他会尽力帮忙的。好的教育环境好的教育条件学生容易取得好成绩,考上好的大学孩子就会有个美好的将来。这些话他没有和女儿说。戴主任的话是对的。

他想做点什么吃。他有点饿了。东找找西看看,发现橱角有些面条,就拿起小铁锅盛上水,打着煤气灶的火头烧起来。

他很想深深地叹口气,面对女儿离去的的方向。

认识这位戴主任是表哥通过表哥的同事联系上的。因为买房子,戴主任曾通过他的同事找过表哥。因为表哥的帮忙,尽然就少了壹万多元的钱。他们还有几顿饭局的交往,似乎是很熟悉了。于是表哥就利用这种关系找到戴主。说到借读的事戴主任很是热情,没说半个“不”字。也许是知恩图报,也许对戴主任来说,是小事一桩。戴主任还问了女儿的成绩。他是告诉表哥了的,表哥却忘了,只含糊地说和分数线就差几分。表哥说得对,就差几分。戴主任说等个三、四天给表哥回话。

于是表哥打电话告诉了他,还要他去超市买500元的购物卡带上,说好过两天一道去学校当面谢谢戴主任,也顺便再落实一下。怎不能和人家空嘴说白话,也不能让人家白辛苦。这是做人的道理,是传统的礼节,也是当下的社会的风气,能做过不能错过。

那次去学校,他顺便还带了些土特产给表哥。亲戚也不能空手见面的,再说自家产的也不值几个钱。但为这事表哥很生气:把他当外人了啊。他一边说着些生气的话,一边带着他直奔学校去找戴主任。

办好那事之后,表哥硬留他吃中午饭,不让回去,“知道你今天来,你表嫂已做了准备,临出门还吩咐了一定要留下你吃饭。”也许是事情办得差不多了,心情也轻松得很,却之不过,就随了表哥的意走。

表哥的家住在一个崭新的小区内,假山、草坪、风景树木好象应有尽有。他们在一栋很高的大楼前停下。表哥说他的家在12层,进到楼里他就不知在那一层了。房子内的装潢更是了得(在他看得来是这样的),他都有些不适应,农村过来的手脚不知往哪里放。想想自己的那条件,真的有天壤之别。表哥表嫂热情招待,更让他过意不去。席间也谈到他们的孩子如何不争气,勉强考了个大专,今年是二年级,还不知道能不能混个毕业证。表哥说这话时,深深地喝了一口酒,以示气恨和失望。表嫂说他们的儿子有他女儿的上进心,那真的是高兴死了,睡着了都会笑醒的。表嫂也很失望。表哥还问他有没有兴趣来城里,如果有兴趣,就不要种地了,过来和他一起干,收入一定会多不少的。但是他没有答应,一口酒喝下去之后他缓缓地说:“不行啊,家里还有个小的呢。”在农村他也是呆得厌烦了,累怂了,他想出去,但是他没办法离开。

吃过饭出门的时候,表哥拿了一个袋子递到他的手上。袋子里面是一条香烟和两瓶酒,“带着,带回去自己用,不要太苦了自己。”他怎能要呢,但表哥坚持要他带回去。他很感动,却又不知说什么好。

消息是第四天过来的。

他在地里干活。水稻倒是好伺候,这时候只需上上水,虫期到了就喷洒一次农药,他的几亩水田要不到半天能完工的。但棉花不行。从第一天种子播下去开始就得每天去伺候,农活是一天天多起来。就是现在开始摘棉花了,还得打农药治虫害,还有除草施肥,天干了还得上水,挣那么一点收成真的很辛苦。这一天一整天是背着个喷雾器喷农药。太阳下山的时候他所有的田块都治好了。在水渠里简单洗一下身上可能粘染上的农药,就收拾收拾散乱的药水和农具回家。家里还有两个人等着他做饭呢。

女儿远远的迎着他。尽管天光已经暗淡了,暮霭沉沉的,已近黑夜的颜色了,他还是看出女儿在村边站着,向他走来的方向张望着。

“爸!你回来啦”女儿走过来,看着他两个手都拿着东西,就神过手要帮他。“爸,我帮你拿一些吧。”

“算了吧,”他偏了偏身体让过。“太脏,还有毒呢。”

“爸,今天下午那个城里的表伯打电话说,事情已经办好了。”女儿跟随着他走。顿了顿又说:“还要另加三千元钱。”

“什么三千元!”他回过脸来问

“我也不知道啊”。

心里的那点沉重还没放下,又更加地沉重起来。

三千元啊!

家里的灯火亮着了。儿子已经回来了,正趴在桌子上做作业。

放下背上背的手里提的在厦屋里,直接去厨房里去做晚饭。在厨房里,他褪去上衣和长裤就剩件裤衩,再次洗手脸,和身体上能洗到的部分,感觉没什么农药的残留和气味、才开始做晚饭。所谓的晚饭就是将中午吃剩的饭菜热一热,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开饭的。这已经是他的生活习惯了。

做着晚饭的时候,他感到少有的累,其实每天都是一样的。想一想应是那突然冒出来的三千元钱压在心头上。饭桌边吃饭的时候,女儿可能看出了这一点,突然说“爸啊,干脆就去镇上的中学吧。”她说她的一个同学也想去城里学校的,只是没有办成,今天去镇上中学了。

“怎么啦?只管上你的学,别的事你不用管。”他头埋在饭碗里。他知道女儿也在为钱烦愁,她看出了他的心思。女儿长大了,家里的情况她是知道的。事情已经到了这地步,他不能让女儿有其他的想法。“只要你好好读书,我不在乎那点钱。”

儿子在一旁只埋头吃饭。这家伙大约平时被他熊的太多了,有严重的逆反心理,和他几乎无话,除非要钱,或者是开家长会,否则他在他的面前很少开口。

等他们吃好了,推碗放筷了,他开始清理饭桌上残羹剩菜,能加进肚子里还是加进去,然后摞到水池里,就着自来水一一清洗。

女儿早洗好了澡了,简单地洗了把脸已上楼了。洗澡间里儿子还在慢慢磨蹭,水声哗哗啦啦的,那家伙好象在水龙头底下睡着了。“快点啊。”他只好对着洗澡间的门大声喊。

等他们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回到各自的房间,他便开始洗澡。他开始彻底清洗身体上的一天的油腻和污垢,洗那象捆绑着身体的困倦。水徐徐流淌着,他想睡了,睡意象山一样压下来,但他不能睡,他记着今天最后的一件事是必须给表哥回个电话。一方面是致谢,另一方面是询问一下三千元钱的事。他洗好澡擦去身上的水珠子已经是九点多了,还好表哥那边也没睡。电话里表哥解释说是戴主任是有几个人找的,说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向其他老师求救,结果只能给钱办事,也就是拿钱卖了个学号。表哥说事已至此,已经无有其它的办法了。表哥并且说如果经济困难,他帮着解决。他一口谢绝了,不能要表哥出钱的,烦了那么多的神吃了那么多的亏都不知怎么感谢呢。

点上一支香烟抽起来,他为钱犯愁了,刚才的睡意全无了。女儿的这一折腾,少说也要多花掉七、八千块。借读费,转学费,租房子的钱,送礼的钱,还有那个莫名其妙的三千元。该借的借了该挪的挪了,这最后的一笔钱该从哪里来?再说家里还欠了不少、去年造房子拉下的债呢。一些建材、瓦工和木匠的工资都还欠着啊。房子也仅仅是个毛坯,只房间里简单粉刷了,勉强能住人,外面的墙体全是裸露的,也不知哪年才能还清债务。

儿子已经睡了。他每晚总是早睡,象是玩累了,他暂且是管不上他了,但事实明摆着,他也随后跟着来了。女儿的房间还亮着灯火,不知是睡了还是醒着。他打开门走到屋外。隐约着农药气味的空气还算清新,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味的空气,他甚至离不开这种气味。村中静极,一家看电视的也没有,大约都因为白天的劳累辛苦而早早睡了,只有几只狗子在黑暗中跑动。他也静极,象是一迭三千元钱在走动。他又摸出一支香烟点燃了。

一夜几乎无眠。那笔钱让他翻来覆去老是睡不着。总觉得热躁躁的,身体粘着凉席,电风扇开到最大挡也撕扯不开那粘粘连连。他不知什么时候睡着过。鸡叫头遍他是知道的,全村的鸡叫着他起床了。头是沉沉的,象种了农药的毒。他摸索着准备下地需要的工具。他还得带上照明的矿灯,否则在地里没法干活。

天上是许多亮晶晶的星星。一路有只虫子鸣叫尾随着,象是他的好朋友怕他寂寞、为他唱着歌,到了地头就围绕着叫。天上是亮的,但地上是黑的,是黑黑的他的棉花。一些雾气飘动,朦朦胧胧的在树木和村庄之间。他已经想好了,去村东王奶奶家借钱。王奶奶常年在家放那种加利息的钱,利息是一月一分。棉花要不了多久就满上市了。三千元钱要不了多少棉花的。

他摁亮了头顶上的矿灯。在灯光的引领下,他找到前天留下的没做完的农活。灯光中,他看到他的棉花好象都静静地睡着了,每碰一下,熟睡的棉花很不耐烦地“呼啦呼啦”的响,象在说:不要着急啊,稍安勿躁啊,不要着急。想到这他暗地里笑起来。不急,钱已经安排好了啊。他要把整个的棉花地都打上埋肥的洞,等将女儿的事安排好,就全部地埋一次肥,以后就是收获棉花的事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