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席春生的头像

席春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9
分享

花生之恋

自打我记事起,要想饱食一餐花生,似乎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儿,这种渴想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飘荡在我的内心深处,陪伴着我成长。

儿时的印象,故乡江水清澈,岸边杨柳成荫,树上挂满了涨水冲积的杂草;沙滩上茅草遍地,荆棘丛生。村子里居住的茅屋随处可见,田地里花生成块成片。沙洲上种植花生历史悠久,究竟从何时开始,谁也无从考证,反正花生每年都是大面积种植。童年的假期生活少了羁绊,多了快乐,每天帮家里做点割草、捡柴,力所能及的小事儿,也算帮大人减轻点压力。虽然过早的承担家务,但是却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听大人说,沙洲地土质比较适合种花生。那时,地里河边沟边堰边连成一片,纵横绵延成一条十多里的绿色长廊,犹如一道绿色的屏障,镶嵌在环境美丽的沙洲上,仿佛要阻隔江水泛滥危害人们栖息。花生成为农民编织一条通往幸福康庄大道上的一个美梦。

花生是一种能让人果腹的食物。小时候,花生在我心中是一种十分奢侈的食物,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回,以至于从小对花生产生神密、敬畏、贪恋之感,还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欲望。

大集体时期,劳动力都是靠工分吃饭,拼死拼活干一天,也就只有10分工,可生产却不敢放松。每年四五月份,是种花生的黄金季节,生产队为防种田人偷吃种子,提前在播种时拌上大粪,农民把犁好的土地耙碎整平,三三两两扛上木耙,捎上种子,急急忙忙地赶到田边劳作。等马车停稳,卸下工具和种子,便忙乎起来,累活脏活带点技术的一般是男人们挑大梁,妇女们挎个蔸包,则担起了丢种子、淹种子相对轻一些的活儿,犁种沟的深度不能深,也不能浅,深了种子会闷死,不会发芽;太浅了,种子暴露在地上成了老鼠和鸟儿的美食,这些家伙可不会跟农民伯伯们客套,它会毫不客气的糟蹋农民的劳动成果哩!生个争工分命的农民哪敢马虎?一旦被队长发现,轻则遭罚,重则游街示众,受到批斗,狠着呢!

干农活也真是辛苦,几袋烟工夫,人们汗流浃背,力气单薄的人,早就支撑不住了。生产队长见状,招呼大伙歇息,一声令下,大家就一屁股笃在地上。队长仍站着叉着腰仰着头训话:“种田得讲科学,你唬它一时,它误你一季,安种好了会给农民种下希望,带来丰收。”胆子大点的就私下小声嘀咕:“这些话耳朵就听出茧子!”胆小的人云亦云,生怕队长给小鞋穿。接着他干咳几声连蒙带吓,板着脸说:“有的社员不自觉,不怕脏,不怕病,吃了种子要发病,那是要不得地,当心挨批斗。”社员们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讨论半天,也没一个站出来承认吃过泡大粪的花生种。看来队长的诈唬没起到作用,也只好就此作罢。我想,也许队长发现了问题,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没有思想觉悟的人,可在那个填不饱肚子的年月,谁又能说得准呢?

若干年后,跟父母闲聊,提起当年种花生的趣事,印证了确有饥饿难耐的人,假装上厕所偷偷把花生洗了吃。我心里忽地一沉,这样脏的食物也能咽下?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生存是一种多么的无奈!也许这样忍辱偷生是最好的选择了。为老辈们缺吃少穿还要干这么繁重的体力而心酸!

安种的季节一晃一个月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一个月后,种子开始发芽了,田野里到处是冒出的嫩芽,幼苗陆续举起两片瓣蕾,用力冲破土块,争相给大地母亲报到。花生在阳光雨露滋润下绿色变得越来越浓。花生长到脚脖以上,就开花了,那花儿金黄金黄,成坨成堆地绽放在叶子上,象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到了八九月间,花生就采收了。收获后的花生很快堆成垛,码成山,蒙上雨披,只等闲暇时摘果。

十月份是农村采摘的季节,也是孩子们渴望解馋的时刻,偌大的道场堆成了一个个椭圆形的花生圈,围满了摘花生的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喜悦,边摘边聊边笑,那场面象是在开一场庆丰收的茶话会。孩子们跑着闹着吃着,满脸兴奋,人人都沉浸在幸福的欢乐中......

那年月激动幸福的时刻好短暂!十多天后,花生采摘完了,欢声笑语很快消散在天空中。想再过一次花生瘾又要盼上一年喽!缺衣少食的年代,总是叫人挠心,这种环境,就是大人们也常常难以忍受,何况是吃不饱饭的孩子们。懵懂之中的孩子只要是能找到打牙祭的东西,哪怕贪嘴受罚,也敢壮胆当一回英雄。

有一次,我同二弟和要好的小伙伴们正找的兴起,忽然,有伙伴惊叫:“牛官”来啦!大家拔腿便逃,生怕做错事被抓,要知道花生秧是专供喂牛的草料,不准在堆好后小孩子们乱刨。我和几个孩子早已跑的不见踪迹,谁知落下动作迟缓的二弟。“牛官”龚叔逮住二弟象提小鸡一样,一顿痛揍,打的二弟连连告饶,哭丧着脸怏怏地向父亲告状,父亲一听就怒了:“敢欺负这么小的孩子!走,找他论理去。”父亲找到龚叔后,火冒三丈:“小孩子饿了找点瘪瘪,犯多大法!有事找大人说理,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动手打不懂事的孩子,你做得太无情了?去给孩子检查身体,不然,不依你!”老实巴交的龚叔无言以对,尴尬之极,低着头,弯着腰给父亲赔着不是:“错了,下次不这样了!走,去给孩子看伤”。好在是红伤,没有大碍,又加上龚叔道歉诚恳,父亲气也就消了,这场孩子顽皮惹下的祸就烟消云散。

分田到户后,父亲随着改革开放,在城里谋起自由职业,当了小包工头。每年年关,父亲提着二三十斤花生,送给城里支持工作管基建的张伯,那时农村人表达心意送点连自己都不舍得吃的土特产,意思意思,纯粹是对帮助过的人一种感激之情。虽然礼轻,但心意胜千斤。张伯是个孰轻孰重之人,体谅父亲家大口阔生活不易,说什么也不肯收,父亲送意已决,张伯只好收下。没过多久,张伯回赠父亲一些烟酒肉之类的礼品。父亲与张伯结成了终身忘年之交。

现在,随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人们衣食无忧了,花生不在成稀缺食物,农村人开始追求吃讲营养健康。花生的吃法于是也多了起来。花生长成七八成熟还没穿“红布衫”,人们想吃就吃,把花生摘了放在盆子里洗净泥沙,捞起放上五香大料加上食盐,用高压锅一压,一锅热腾腾、香喷喷地“五香味儿”花生直往鼻孔里扑,尝一口,使人尺颊生香。贪嘴的孩子要是赶上饿了准会经不起香诱。等肚儿圆了,学习也主动了,家长也不在心疼饿坏了孩子身体。

等到花生正式成熟时,拔起,土抖净,在地里晒成八成干,就地取材带秧点火,烧至花生微煳有香味时,一蔸蔸使人生津的“火烧味儿”花生便可食用了,嚼一口,满口香味缭绕。这种口味的花生也是孩子们口中的最爱福物了。

到了秋季,花生就正式收获了,成群结队的“麻木”装载满满一车车花生,摇摇晃晃,浩浩荡荡,拉回垛起,每家每户堆满了花生,忙碌的人们顾不上劳累,脸上掩饰不住的露出丰收之后的喜悦。

终于又等到摘花生了,与大集体时代可不相同了。人们美滋滋地听着音乐摘着花生,那表情,音乐仿佛成了摘花生离不开的提神工具!是的,它唱响了新时代,赞美了新生活,时刻鼓舞着人们向中国梦而继续奋斗!摘花生听听音乐放松放松,干活会更快更好呢!真羡慕他们会劳逸结合的生活!

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在想,那曾经经历过苦难的父母哟,辛苦了一辈子,倘若在天有灵,看到这一幕,不知道他们该有多欣慰啊!好想问候一下,二老可曾吃得上花生!追今抚昔,感慨万千,花生在今天成了太平常,太平常的食材。

在这里,家里来客人时,好客的主人总是忘不了,剥上一盘花生,冷锅凉油,文火翻炒,不一会儿,一锅“油炸味儿”花生,脆嘣嘣地直往下酒人的味蕾钻。啜一口,满嘴花生余香。

花生仿佛成了当地人招待客人不可缺少的一道特色农家菜。

如今,在国强民富的时代,花生也不再是奢侈的食物。孩子们再也不会为吃花生而心生不快了,花生已在我骨子里播下种子,我的血液流淌着家乡父老乡亲植花生留下的印记,故乡是生我养我的根,无论我身在何方,花生之恋是我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