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聊天工具里,我把网友粗略的标注为两大类,即生人和熟人;此类为一级网友。再细化些,又分为亲友,朋友,同事,此类为二级网友。对于我这个叱咤网坛二十多年的老网民来说,添加的网友也数不清多少个了。
网坛历来波涛暗涌,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我早越过那个青涩的网龄段了。忽然有几天我收到早中晚都向我问好的表情图片,我一看,是妻子发来的,也就没太在意,接着又在标注的亲家母和女儿二级网友备注名中出现。我想,亲家母和女儿向我问好,毕竟嘛是亲戚,有亲情关系,关心一下也正常,可在妻子图标里频频出现,就叫我不解了,五十多岁的人了,结婚三十年了,都老夫老妻的了,年轻时也没这么浪漫过啊!这老也老了,反倒上起心了?!也许是我想多了吧!礼多人不怪嘛。我也就礼节性的回一下,期待还有下文,说个什么事情,可是网上却静悄悄地没了动静。
过了一天,我又收到一个表情图片,问我:“人呢?”我马上回:“在呢”;稍停,嗖地又来了一个表情图片:“哥早上好呗!”这是从亲家母图标里发来的,我感觉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了,按照亲家老家的乡俗该称呼“老表”才是,平时一直就这么称呼的,突然改变称谓似乎不大正常,难道是盗号的黑客?打电话求证,亲家母笑吟吟地说:“是你小外孙女发的”。啊!果然不是她发的。呵!原来这个小东西也会玩微信了。“准网友”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我通讯录排列秩序,我不知道该把她归为哪个类别;为什么网友前面要加个准字呢?确确切切地说,她还不是我真正的网友,因为她在平台上根本没有注册过,自然也就没有她的名号了,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在网上联络感情。
我的这个准网友今年不足五周岁呢,别看她年纪小,网龄已经快满两年了,是幼儿儿童团的“老网民”。曾记起三岁多时,我带过她一段时间,也没教过她上网,只是缠筋耍泼时,偶尔用手机哄她下,这两年,她回武汉老家了,与我相距几百公里,爷孙之间交流不方便了。没想到这高科技的东西,她这个年龄段也派上用场。发语音、发视频、打电话、发图片,她都学会了,时不时想我了,就用她奶奶的手机跟我联系,她不光只跟我联系,近亲们,都保持着密切联系,我感到蹊跷,图像上面只有名字,没有人的头像,又不会识字,仅凭虚拟的卡通像就能知道要找的长辈?就好奇地问她:“你是怎么找我们的呢?!”她嘿嘿一笑:“看图像认字啊。”嗨!这孩子竟有这个能耐?!莫非是大人经常使用时,在旁边偷学?!看来,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不同喽,这样的“小网民”出现,“老网民”必须要学会适应了。
前两天在视频里给我表演舞蹈,猛然发现,她一只胳膊上着夹板,缠着绷带。我关心地问:“YY的胳膊是咋啦?”“在邻居家玩儿,不小心摔的。”“疼吗?”“不疼。”她回答的好轻松,就像从没发生过一样,仍然天真烂漫地即兴表演节目。我手颤抖着鼓掌,心一下子揪了......节目表演完,她一脸的认真问:“爷爷咋不问候我奶奶?”啊!“爷爷失礼了,代我向奶奶问好!”“您没有礼貌哦!”她又补充一句。“愿接受批评,接受批评。”见我检讨深刻,她又警告:“‘光光头'爷爷,给我记住啦!”“记住了,记住了。”这个顽皮的小大人,耍笑爷爷头发稀疏不说,还敢教训我咧。哼!!够胆。
看这位“网友”,你说她乖巧的可爱吧。小宝贝你也给我记着,电话这端爷爷在手机上等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