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翠兰的头像

杨翠兰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8/31
分享

闺女

爹十一岁那年,家乡闹饥荒,奶奶便以一袋高粱的价钱将爹买给山西一户人家,给人放牛。爹在那家受尽了苦,至今腿上还留有被狼咬过的牙印。爹说:俺是在俺部队路过俺村时偷偷地跟着俺部队跑的,直到做主当家,当了响当当的火车司机,才有了你娘有了你们。

我不明白父母的那一段爱情,不明白只上过几天扫盲班的父亲怎样娶了腰鼓队那个花一样的女学生——我的母亲,更不明白母亲怎样从一个明丽温婉的富家小姐、一个乡村女教师、一个区妇女干部变成一个粗皮翻滚、饿狼般觅食的老妇。我只知道母亲为能给爹生个大胖小子,用了二十一年漫长的时光生育了八个儿女,其中我的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在不满周岁时先后夭折。爹的儿子梦是在母亲四十五岁时生下我最小的妹妹(而不是小弟)、在“不许生不许生”的紧锣密鼓声中、在日渐拮据的家庭收支中不得已才宣告破灭的。

我们五姐妹都是不被父亲欢迎地硬到这个世上的,我们每个人都在父亲望眼欲穿地盼个儿时给了父亲沉重的一击。爹于是连名都懒得替我们取便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地叫起来。我们姐妹五个都是在父亲的垂头叹气、无可奈何无可选择的爱中慢慢长大。我们毕竟是爹的亲闺女,爹的亲骨肉。

母亲因为有了我们姐妹五个,更加早出晚归地到工地打铁、在冒着蒸汽的火车机头下去抢碳灰拾炭,在铁路边上开出片片自留地,种瓜种菜,捡几个糊口钱收一把豆糊口,灯下还常常给我们缝缝补补,难得有空闲跟我们玩。爹不会做饭,跑车回来除了喝酒睡觉就是和我们玩。通常这种时候母亲不是不在家就是在厨房做饭,我们总会这样问爹:爹,要是哥哥还在,要是弟弟不死,你是不是不要我们了?爹这是总是开怀大笑:你们不是都在这里吗?

有天,爹用很浓的乡音冲着母亲说:俺老孟命中无子,算命的说俺池塘太小,养不起儿,有五个丫头也不错。爹又逐个抚过我们的头,说:记着,长大了每人给爹提两壶酒就行了。然后我们就象一群小山雀一样进攻爹的头,骑在爹的脖子上,拧着他的鼻他的耳当汽车火车开。爹说:唉,要真是小子爹就带你们去开火车。于是我们就嚷得更起劲了。我们象花一样撒在爹的身边,要爹唱,要爹跳。爹总是先唱革命歌曲,后唱北方花鼓、二人转,再唱那支我忘也忘不了的陕北民谣:

我老伴披得是羊皮皮咧嘿

我老汉赶得是毛驴驴咧嘿

走到路上

有人问俺

俺就说俺老两口送他闺女嘛咿嗨哟

……

这曲经爹的口唱出久久在我们心里刮起的是那恒古、 破落的荒原风,使叽叽喳喳的小燕子们莫明感到一种男女之间的恩恩怨怨或说不清的一种东西。当爹唱完了,我们还会出神地看着爹,但我们只会在爹唱出的苦涩里停留几秒钟就会炸开,扭着爹的衣襟转。要是这时冯叔进来就更疯了。

冯叔也开火车,是爹的老战友,侦察兵出身,典型的陕北人,方方的脸,笑笑咪咪的大眼,后脑勺睡得像搓板一样,说话的声音很好听,裹着浓浓的鼻音。母亲常跟爹说你那班朋友当中,只有老冯是个好人,靠的住实在,不灌你酒,不推人下坑。爹点点头,知道母亲提的是早年自己蹲牛棚的事。

但这样的好人却有一桩心病。

冯叔冯婶结婚多年也没个一男半女,所以当冯叔看到我们姐妹这般沸沸扬扬的闹劲时只有亲只有笑没有烦。冯叔来我家总会带来那是我们难以吃到的板块薄菏糖、奶油球糖、香甜松软的鸡蛋糕,把金灿灿、油亮亮、黄酥酥的豌豆饼送到我们嘴里,分到我们手窝。

然冯叔爱意里另有一层深意。冯叔想要我家小妹巧巧。

巧巧顶惹人喜欢的,小巧的鼻,圆圆的眼,小小的嘴像颗红樱桃似的叫人怎么也看不够。爹说妈生小妹那天刚巧遇见他在部队给他医过伤的女军医,她能干又善良,爹就破例给小妹取了巧巧这个小名叫。而我们四姐妹可没有一个有小名,爹是从一叫到四的。小妹的名一取出来就得到冯叔的夸奖:这名好,心灵手巧,啥事都能赶上好时辰。这巧巧也像顶喜欢冯叔似的,看见冯叔总冲着他咧开没牙的嘴笑的咯咯的,两臂像翅膀一样扇个不停要冯叔抱。冯叔每次来总是抱抱这个抱抱那个,最后抱着巧巧不放,对母亲说:他婶,你看你这群孩子小马驹似的火蹦蹦的,就不送我一个吗?母亲说:行啊,他冯叔,把老大给你吧,这孩子那么大了能干又懂事,不淘什么神。大姐说:妈,我不!冯叔说:看看带不走是不?母亲说:老二吧!冯叔说:得,你忘了,老二一见他冯婶就哭,上次带到我家去玩,闹着要回来,冯婶一拉她,把她手都拉脱臼了,弄他婶好过意不去。接着母亲一阵哈哈笑,母亲难得这样开心的笑,说:老二就是怪,两岁那阵子他爹总是夜里三点多出车,她准的很没病没痛的准十二点开始不大声不小声的呜呜哇哇哭,弄的他爹冲我吼,害得我大冷天黑灯瞎火抱着她到外边转,为这我可没少挨他爹的骂,说我生了个什么玩意。母亲口里跟冯叔开着玩笑,心里明白冯叔那个闺女都不会要,他是冲着小妹妹来的。冯叔也是这样想的,老大老二老三不能要,老四要不了,这丫头生下来就是病歪歪的,竟生些吓人的病。冯叔心想只有这巧巧最合适了,不大也不小,模样也顶可人的。然冯叔不敢说出来,他知道母亲不肯的,虽然爹和他私下已密谋好久了。只要母亲同意就将小妹抱给他。

母亲心明镜似的,只是母亲不愿拂冯叔的意。

然而冯叔要小妹的心愿终于在一天吐露了。

记得那是个晚上,刚过掌灯时分冯叔就来了。冯叔带了好大一堆包子,热腾腾的包子,这在当时要花很多钱的。冯叔坐下就说:快来吃呀!我们两眼贼溜溜地盯着母亲。当母亲瞪瞪眼、点点头,我们姐妹哗地一声扑向那堆开花的包子。啊,好香啊,那包子皮薄薄的,肉厚厚的。那是我吃到的最香的肉包子。我们全身心进攻着包子,热腾腾的包子。

妈撕了一片包子皮喂小妹。

爹看也不看一眼包子,不知怎的把妈拉到厨房里。

不一会,母亲高一声矮一声地求着回敬着爹:不行啊,不行!

爹就说:行就是行!态度很强硬。母亲就呜呜的哭起来。

我们的嘴都停止了咬手中的包子。爹说:反了,这个家反了,你们吃我的,喝我的,还不听我的!爹总是常说我们用了他的血汗钱!很叫母亲伤气,。母亲是跟了爹才丢的工作的。

爹听妈不吱声了,就接着说:老冯就跟俺自己的兄弟一样,你说怎不行?他会亏了咱自己的孩子?爹不懂母亲的心,也不清一下嗓子又说:俺答应过老冯,孩子不送也得送!

妈这时边抱着小妹边冲出来边说:我去对老冯说,老冯不会把你的酒话当真的,咱那个孩子都不送!妈以从来都没有过的坚决说:以前,我总依着你,你打我骂我我都忍了,想没给你生个儿子,心里也…… 可你,可你这个当爹的不能不要她们啊!她们可是你的骨血啊!母亲把小妹放在床边的大姐手里。

爹不接妈的话自顾自地说:这个家谁说了算?顿乐顿,又说:我嘛。

妈也不示弱:我不管谁说了算,我告诉你,你敢!妈旧事重提:现在是新社会了,你别学着你娘买儿买女的!

啪!爹给你妈两耳光:我娘咋了?我娘要是不买我,我就活不到今天,就没有你们这些小杂种!爹只要生气骂人,我们总会沾光的,母亲常被爹气得背心疼,我们姐妹轮流为母亲捶背到夜里抬不起眼也是常事。在爹的眼里我们都是妈一伙的,都是妈生出来帮妈一起整他,气他的。

妈!我们姐妹四个一齐扑进母亲的怀里。妈向母狼般地护着我们,生怕谁从她手里将我们抢去似的。妈看看我们又盯住爹,眼里有了泪水:好,我吃你的,喝你的,从嫁给你那天起……。母亲满肚子委屈地哭了:我没本事,没给你生个儿子,你就这样待我们!说着母亲松开我们,要抓扯父亲,冯叔赶忙上前阻拦。

母亲甩开冯叔的手,从床上抱起小妹巧巧,捋一把鼻涕,含着泪抚摩着我们的小脸,声音有些低的说:我们走,有娘吃的就有你们吃的,我就是累死、饿死也要把你们拉扯大。母亲一脸坚决。

不!我们一齐抱住母亲的腿。孩子在这时,在父母争吵之下总有一种大祸临头的感觉。爹结巴了:我,俺又不是要赶你们走,唉,扯淡!

父亲脸上的乌云说散就散。他对妈说:你以为我就忍心把孩子送走,只是这日子太难了,我就是这样拼命累死累活每趟车也才八分钱的乘务费,每个月才七十元零一角的工资,老四又有病,这钱总不够花啊!爹掉泪了,他停了一会才说:我寻思着,老冯这么多年没孩子,你不是不知道,孩子给他,可以减轻我们的生活负担,你咋就不放心,再说我们也可以少负担一个。

母亲站在原地不动,抱着巧巧。没吱声。过了一会,脸色缓和了些。然后用一只衣袖仔仔细细抹眼角边的泪。

大姐这时却呜呜地哭开了。大姐比我们几个妹妹懂事,从父母争吵、商量的口气和表情里猜到了什么,连连说:不给,小妹,就是不给……!说着躺在地上。谁也不要想把小妹从这屋里带走。

不给!小妹。我们三个做妹妹的在姐姐哭声的传染下挨着大姐,一个接一个从门口一直躺到母亲的脚下。

当时我和四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我们朦朦胧胧地知道,小妹要没有了,我们就这样求爹娘威胁爹娘,谁要带走了小妹谁就必须从我们四姐妹身上踩过。

好嫂子,好闺女们!冯叔见状扶起母亲,声音有些咽哽地说:快叫孩子们起来,起来吧,巧巧,我……我不要了。

小妹不走了咯!我们翻爬起身,含泪扑进母亲的怀里。

这以后,冯叔好久没来我家,爹妈也不再提此事。只是看着街上小商贩筐里黄澄澄、油亮亮的炒虾,听着那由远而近的卖丁丁糖的敲打叫卖声,我们就悄悄地思念起冯叔来了。冯叔怎么不来呢?

当冯叔再度出现在我们家门时,父亲已因一场事故降职降薪去了偏远的小站。

在那段时间里,冯叔常来我家,悄悄地塞张五元或十元的票子给我们,要我们在他走之后给母亲。要不就是从很远的地方扛来一大袋红薯。冯叔总是来去匆匆,不再陪我们玩,对巧巧也没有表露特别的亲热。

当爹再度开火车时,爹的火车照样开到很远的山里。

记得那年的冬天,天空很罕见地下起了雪,早晨醒来外面白茫茫地一片。雪千姿百态静若处子地坐在树上和我家的瓦上。爹就是在这样的早晨出乘的。

吃了红薯稀饭咸菜顺着铁路边能去子弟校上学的我们姐妹,哈哈气,望望远去的火车,拍打下耳发边的雪花,也能在洁白的雪地远近任目光勾划纤细了的钢轨,很亲切地搜索到父亲拉响的笛音。

第二天当爹的火车开回来时,与往回不同的是他油污沾满的深蓝色工作服里抱着一个瘦瘦弱弱、咽咽一息的女婴。爹一进门就冲着母亲说:孩子她娘快给孩子喂奶!啥?母亲边说边接过那孩子,我都这把年岁了,哪来的奶,这是哪来的孩子?爹说:捡的。

原来那天夜里,爹的火车在山里的一个小站停下来。爹照例下车用他的检点锤敲打着火车的每一个部件就像是在骂一个宠坏的孩子。这是,一个包着白头巾的老婆婆颤颤微微地向爹这边的火车走过来。走近了,才看清这老婆婆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提着一只鸡和一罐鸡血,挨到父亲跟前,将鸡血泼在雪地上,猛一下跪在被血染黑的那块地方,要父亲答应她一件事要不她就不起来。父亲点点头,答应了。那老婆婆就说:恩人啊!救命啊!救命啊!我手上这孩子命苦啊,她爹刚病死,身骨还没凉,她娘就拿了我儿的命钱跟人跑了……。老人一个劲地抹泪,老人的泪顺着苍老的面颊淌下,揣揣气才说:丢下我一个快死的人,我自己都吃不饱,怎么养活这娃哟……。老人一个劲地磕头,鸡血和泪水在腿下混合着。她说活菩萨救救这娃吧,好心的大哥,你大慈大悲收下这孩子吧!老人说完这些话就晕过去了。待她又被寒流激醒,用很弱的声音飘飘游游地说:开火车的命好命大,我把孩子托给你,她就会平平安安的……。父亲的双眼在黑暗中湿润了,他开了一辈子火车,没谁跟他说过这样的话。他倾出了他口袋里所有的钱,将孩子抱上了火车。

真做孽啊。母亲望着怀里的孩子,对爹道:瞧,这会她吃饱了。只见那孩子安安静静地躺在母亲的怀抱。

过了几天,妈对爹说:唉,这孩子真可怜,只是你把这孩子领回来,这张嘴怎么糊啊?这……爹没有了主意。母亲慢慢地将头枕在父亲的臂弯里,如漂泊的小船靠近温柔的港湾。母亲好久没有这样柔情了。为了这个家,为了这些个孩子,为了活命,母亲变得像只好斗的公牛,但她斗得太累了,身心疲惫,她要靠靠他了。

要不……。母亲这时自言自语,不看父亲只看着窗外:要不,还是叫老冯把巧巧抱走。什么?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像弹簧一样跳开。他想起了上次为巧巧争吵的事。

而母亲的脸已柔媚极了,更紧地靠在父亲身上,她明显地感到自己太弱了,太需要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力量。她又说话了:我想了很久,我们总不能亏待这没爹没娘的孩子,要是她的身世不那么可怜,不这样弱,这样小,我情愿把她送给老冯的。可,可我们现在不能这样做,这孩子搁在哪我都不放心,都觉得欠了她似的,我经不住她那样地依着我吮着奶瓶看我脸的样子。父亲说:就听你的吧。

那一夜爹娘说了一夜的悄悄话。

第二天,父亲去找冯叔了。母亲毅然拆掉了那件她出嫁时穿的红袄,连夜给巧巧做了套红衣红裤,并滚上了美丽的花边,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胭脂,俯下身在巧巧的脸上一指一寸匀涂柔。巧巧这时刚开始呀呀学语妮妮侬侬地叫妈,妈。她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要抢母亲手里的东西,母亲忍不住又抱好小妹,将她柔嫩的身子贴在她温暖发疼的胸口上。这是妈妈最后一次抱你啊,孩子,在你刚会叫妈妈的时候你就要离开妈妈,在你刚学会走步的时候妈妈却把你送上怎样一条路啊,女儿啊,别……别,千万不要抱怨妈妈怪妈妈心狠。这时母亲的心和远方奶奶的心奇迹般地感应在一起,她这才理解了那个老人的心灵,理解了老人那念叨过许多遍招她笑了不知多少年的两句话:孔雀东南飞,不知鸟儿何时归。孩子,我的孩子,母亲唤你哪,你还会飞回来吗,你识得回家的路吗?

哇——哇——。那捡来的孩子哭了。虽这孩子不是父亲的亲生骨肉,爹还是给她取了个名,叫秀秀。妈这时抱起秀秀,又抱起巧巧,巧巧很友好地朝秀秀摇摇手中的小皮狗咯咯地笑。母亲就把两个孩子抱在一起,望着傍晚,将两张小脸朝着红喷喷的太阳:老天啊,给她们同样的温暖吧!

冯叔在抱走小妹后,就举家搬迁了,不知去了东南西北的哪一方。而我的记忆里总是浮现冯叔缠着白羊肚手巾赶着一群羊走在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我的耳边总是响起爹唱的那支陕北民谣:

我老伴披得是羊皮皮咧嘿

我老汉赶得是毛驴驴咧嘿

走到路上

有人问俺

俺就说俺老两口送他闺女嘛咿嗨哟

……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