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贾海的头像

贾海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6/10
分享

关于牛

关于牛(散文)

贾海

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劳的象征。中国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动耕犁以整地的事实。后来人们知道牛的力气很大,开始在农耕,交通甚至事上广泛运用。据说,战国时代的齐国还使用火牛阵打败燕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也曾用到牛。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风俗的组成部分。鞭春牛风俗已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少数民族也有慰问耕牛的习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罗甸、安龙等农地的布依族,在农历四月为牛贺岁。这一天,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贵州榕江,东江一带的侗族,每年夏天六月初六举行“洗牛节”,届时春耕已结束,人们把牛牵到河边洗澡,并在牛栏旁插几根鸡毛和鸭毛,祈祷牛平安健壮。在汉族交际风俗中,有“结牛财亲”一说,流行于湖南一带。在当地,一头牛几户公用,并视作亲戚。牛的所有权一旦换成别人,其“亲戚”关系也到此结束。流行于陕西留坝县等地的“牛王会”,是为老人做寿的称谓,因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为名给老人祝寿,以表示尊敬。

在乡下,可以看见牛。冬天,牛被拴在牛棚口晒太阳,有时主人干脆把牛拴在院坝边吃草。牛躺着、或站着,嘴又不停地磋磨,眼睛睁得很大,有时围着一条条血丝。往往苍蝇在牛的身旁飞来飞去,嘤嘤嗡嗡,甚至停歇在牛的身上。牛的眼睛鼓得大大的,简直使人有些害怕。每当从牛身旁经过,我们都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我们村子有很多小孩,活泼,天真,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捉青蛙;秋天,他们捉蚱蜢;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他们一个个远远地站着,拾些石子朝牛扔过去。起初,石子扔在牛身上,牛的皮肤马上轻轻地抖一下,像人们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地,扔石子的次数多了,扔到身上牛就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机灵,他到家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尾股,把牛惹起火来。玩到最后,牛突然站立起来,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

我家先后养了两条牛。开始的那条是黄牛,满身黄毛,虽然体积大,但那满身黄看起来却很可爱。父亲耕田犁地,总离不了那条黄牛。我们小孩子看着父亲耕田犁地,看着那泥土随着犁头不停地翻转,很是羡慕,很是佩服父亲,更多的是对黄牛的敬意和感激。有时,泥土深厚,黄牛鼓起劲却拉不动,父亲急了,不停地鞭打黄牛。看着黄牛拼命吃力,又遇鞭打那幅可怜的样子,我很多次偷偷地哭。黄牛的艰辛,使我幼小的心灵很震撼。后来,黄牛生病死去。我家被迫又买了一条大水牛。大水牛从外观上看高高大大,大眼高鼻子,硕大的身躯给人一种恐惧感。可大水牛无论耕田犁地同样地卖力,我们都很喜爱它。儿时的我们总爱背着一只背篼,拿着一把铲刀到山上给大水牛割草。我在同龄的孩子中最心灵手巧,每次割草总是割得最多。有时,我们边割草,边放牛,还骑牛。有时,骑牛时,野蜂突然叮咬大水牛,大水牛本能地跳起来,往往把牛背上的我们掉下牛背,摔得很疼很疼。可是,我们还是我行我素,仍然骑牛,相互还换着骑牛。在我的心里,牛就是一匹战马,我们就是战斗的勇士,很有成就感。

如今,老家田地荒芜,没有耕田犁地了,也不需要养牛了。老家的牛已成为记忆。牛有一种献身的精神,真的很“牛”!

每当在农村看到牛的时候,我总特意看牛的眼睛。倘若牛去掉这双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这倒也值得,因为它从此便得到自由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