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乡的燕子
燕子这种小巧玲珑的小鸟,人人喜爱。
阳春三月,燕子飞回来了。在农家的屋檐下,小燕子筑了窝,为农人们添了几分欢乐。燕子在晾衣服的铁丝上打架,你啄我,我啄你。雏燕伸长着脖子似乎饿急了,老燕子嘴里衔着像小虫子的东西,飞进窝里,喂食雏燕。小燕子想自己学飞,不小心摔了下来,我看见了连忙双手捧起它,不知它受没受伤。我心里乐滋滋的,暖暖的。
剪刀般的尾巴,舒展开来的翅膀,添上小巧玲珑的身子和头,填上五颜斑斓的颜色,湊成了可爱的燕子。天变蓝了,云朵也温存得如处子白净的面孔。于是,山里的孩子手指天空喊:“看哦!小燕子”。几百只燕子密匝匝地在电线上交头接耳地栖落着。它们每唧喳一阵子,在山里娃听来,都是在快速地背诵着阿拉伯数字。枯燥的数字唯有此时才会充满了童趣与诗情。
每当春天来临,各个角落万紫千红。世界全部享受着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然而燕子,准备着各个事情:筑巢、食虫和喂养孩子们。它可是谦虚得不能再谦虚了,别人享受着舒服,自己却吃着虫,为农人们除害。山里人爱燕子。这已成为一种不约而同的传统习惯。在乡亲们的心目中,燕子是幸福和吉祥的象征,会给人们带来家业的平安兴旺。燕子是一种益鸟,不像好吃懒做的麻雀,专门糟蹋青苗和粮食。尤其是它们一根一根不厌其烦地衔来春泥和草叶儿在梁上辛苦垒窝的情景,往往使山里娃幼小的心激动不已。
早些时候,老家的瓦屋居住着两窝燕子,一窝在梁上,一窝在檐上。栖居在梁上的是黑背白肚的,栖居在檐下的周身呈麻色,叫麻燕儿。可惜,也不知在哪一年,燕子便无声无息地飞走了,直到今天也没有回来。我们也就渐渐地把它们淡忘了。
离开家乡已多年了。如今,我离家几千里,奔波于城市。城里虽然有小桥流水,有湿地公园,山变绿、水变清了,但很难看见我们可爱的小燕子了。今春回家乡还能看见小燕子么?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能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乡愁么?我始终不能忘却小燕子隽逸地从容地在家乡上空斜掠着。它们不会觉得倦么?它们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
在家乡,小燕子是这样一个令农人喜爱的英雄。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二)家乡的雨
我难忘家乡的雨。
我的家乡在川北南充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四季分明,春华秋实,也少不了雨。
雨是一年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春雨下起来,就如千缕万缕细细的银丝,如牛毛如密针,带着冬季留下来的微微寒意,带着春天的喜讯,微笑着温柔的下起来,冲涮着冬天遗留下来的痕迹,迎来春天。雨滴落在桃花上,落在杏花上,落在李子花上,把花儿清洗得晶莹、透明,把花儿的清香混杂着雨水味,传给人们,沁人心脾,好生惬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人分不清那是花的柔美还是雨的芬芳。那一份清香,深深激起了心潮的涟漪,波荡开来,悄然无声。
夏天的雨,总是那么急。不似初春的雨,充满生机,那么富有诗意。夏天的雨,“哗啦哗啦”,总是急急切切的,充满激情活力。滂沱大雨开始在小山村中肆虐起来。雨柱漫天飞舞,像成千上万支利箭飞速射向地面,势不可挡,威力无穷。树木在挣扎,拼命地抓住大地,做最后的努力;鸡、鸭、狗在雨中飞奔,逃离大雨的侵袭。山村下雨最奇怪的是,那边山下大雨,而这边山却艳阳高照,恰好印证了“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情。”这句古诗。有时天上阳光普照,山村上空却大雨淅淅沥沥,这是太阳雨啊!夏雨来得快,来得直接,人们便忙着收抢新收回来的玉米或稻谷,往往全身湿透。但人们还是忙碌着,还是笑着,夏雨冲不走他们丰收的喜悦啊!有时,天色十分昏黑,片片乌云仿佛要压下来,黑压压的,还不时有振耳欲聋的雷声和刺眼的闪电,给人一种恐怖的感觉。乌云笼罩着田野,雷电划破了长空,狂风刮断了树枝,骤然间暴雨如柱。雨就象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雨点掉在水田里,泛起了无数涟漪,就好像是鱼儿头上的花朵。雨点掉在田野里,庄稼张开一张张大嘴,尽情地喝着那甜甜的雨水,一霎那,那些庄稼好像长大了许多。
秋雨别有一番味道。天上的乌云在舞蹈,地上的人们迎来天色变暗,阴沉压抑。雨滴开始砸向房屋,绽开朵朵银花,闪闪亮亮,晶莹夺目。雨滴落在大地上,卷起一阵阵轻烟,地面似乎绽出了一个个笑着的小酒窝。雨滴打在树叶上,发出美妙的声音,好像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弹奏优扬的曲调,非常动听。秋雨总让人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心情也随之下沉。秋雨时,人们可以静静地思考,而秋雨的降临,会打破沉闷。头顶上的苍穹,泛着灰蓝色的光,凄凄切切地照在地上,照耀着村子里的庄稼和枯草,仿佛把它们埋进了茫茫的海里。
最沉重地莫过于冬雨。冬雨是那么冷峻,那么愀然。在“咚咚”的雨中追溯往昔,将勾起你逝去的惆怅,还有依恋的小山村。雨雾中的景物也是一片迷蒙,时隐时现,似有似无。一阵风吹来,雨帘晃动,雨中之景好像也在飘忽不定。走出家门,惬意地走在雨中,脑海里自然地浮现“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冬雨真美,它像一幅中国山水画,像一首诗,又像一个美丽而又朦胧的梦。人们会贪婪地欣赏这一幅湿淋淋的水墨画,久久不愿冬雨离去........
家乡的雨,多么富有诗意啊!如天地日月酝酿的精英,似娇花嫩叶贡献的琼浆。春季,细雨蒙蒙,淅沥的雨丝打湿了绿瓦,给人春之润;夏季,狂风暴雨,伴随着层层热浪,给人夏之热;秋季,细雨绵绵,漫天飞舞,给人秋之凉;冬季,雨中带雪,给人冬之洁。
我爱家乡的雨,最爱被雨拍打在脸上的感觉。我爱家乡的雨,最爱雨划过的痕迹。
我难忘家乡的雨!
(三)家乡的折耳根
折耳根,又名猪鼻孔,医学上称为鱼腥草,因其茎叶搓弄后有鱼腥味而得名。中医认为鱼腥草味辛性寒,归肝、肺经。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相传,当年越王勾践做了吴王的俘虏,卧薪藏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但回国的第一年就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吃。勾践亲自上山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终于发现了一种。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的野菜度过了难关。因这种野菜有鱼腥味,便被勾践命名为“鱼腥草”。“十九年间胆厌尝,盘馐野菜当含香。春风又长新芽甲,好撷青青荐越王。”这是南朝诗人王十朋的题为《咏蕺》的诗。诗中所言及的就是越王勾践卧薪藏胆,最后成功逆袭并吞并吴国的故事。
还有一个传说。在一个贫困的村子里,有对不孝夫妻时常虐待双目失明的母亲。一次老人患了重病,高烧、咳嗽,咳脓血不止。夫妻俩不但赖着不给母亲治病,还怪老人装病。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便送来一条鱼让他给久病又不愈的母亲补补身子。夫妻俩表面上应许着,背地里却瞒着老人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由于怕邻居再来看母亲时丑事露馅而影响面子。儿子便到山坡上采来一种有鱼腥味的野菜,煮了骗母亲说是鱼汤,让母亲喝。善良的母亲信以为真,喝了一碗又一碗。不料,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后来,这事还是传了出去,人们在纷纷谴责这对不孝夫妻的同时,也知晓了这野菜的药性,也由此唤为“鱼腥草”。
折耳根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食用。一般用来凉拌,配上葱姜蒜等佐料,清脆爽口,有种腥味,是一道家常菜,很受欢迎。折耳根炒腊肉也是一道美味佳肴。把折耳根和腊肉、大蒜叶、干辣椒、花椒、猪油等一同爆炒,折耳根嫩鲜多汁,带着大自然最原始的鲜美之味,炒出来麻辣鲜香,是中和到一种极致的好菜,非常让人有食欲。折耳根还可烫火锅。耐吃是折耳根区别于其他野生植物的最大特点,最好的食物永远流传在民间。折耳根烫火锅这道经过历史检验流传下来的食物,凭借着人们对吃的向往,这道美食在美食家手中诞生。对于时下新兴的各种串串店,除了风行一时的小郡肝串串,川渝人们必不可少的还有折耳根牛肉串串。折耳根除了做美食之外,还可以晒干了泡开水喝,味道清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作用,深得人们喜爱。
在家乡,在阳春三月,野外的折耳根就发芽了。嫩叶一边是绿色,一边是紫色,叶下有一点红色的茎,然后下面是埋在土里的根。折耳根多生长于潮湿背阴的地方,池塘边、山沟旁、水田边经常有一丛一丛的。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结队去挖折耳根。一个人一个小竹筐,一把小锄头,成群在山上、田边穿梭。有时,把田边挖了许多洞,这容易引起田埂垮塌,这也招来了大人的责骂。但我们还是我行我素。每到三月,到处是我们挖折耳根的身影。我们把挖到的新鲜的折耳根拿到集市上去卖,卖得的钱有的当作私房钱,有的拿给大人补贴家用。数字虽少,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也是不错的收入啊!有时,我们也用自己亲手挖来的折耳根,用来凉拌,或者炒肉吃,有时也晒干了用来泡水喝。对于折耳根我们很亲切,也有成就感。
如今,挖折耳根已成为儿时的记忆。也许任何一种东西,不论是食物或者感情,太容易得到反而不会让人那么珍惜。就像折耳根,回到老家很容易在菜市场买到,但令人怀念的却是儿时在田边地头寻找它时的乐趣。一旦离开老家,在遥远的城市,菜市场难觅折耳根的身影,这又使人怀念家乡的折耳根。
(四)家乡的李子树
记忆中,故乡有许多李子树。
儿时,家乡小山村盛产李子。每到春季,山上山下满是开花的李子树,层层叠叠,星星点点,煞是好看。
这院坝附近的李子树,是如此的粗大和茂密。到了夏天,树上如繁星似的李子悬挂在树梢,把我们小孩子诱得直流口水。有时,干脆坐在树上,挑着硕大鲜红的李子塞进嘴里,流入肚中。有时,一旦摘不到高处的李子,就在树下拼命地摇动或是编个李子笼笼或是用长竹竿使劲地罩,使劲地打,李子落得满地都是,一旦李子树下是水田,还得脱了鞋子到田里去摸。新鲜、刺激!
小山村的人不是吝啬的,是如此的大方和友善。若是你到村里来,赶上吃李子的季节,你定会收获满提包或满口袋的李子,尽情享用,感受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
我家有许多李子树。一到收获季节,母亲便把一筐筐李子背到镇上的集市去卖,用卖的钱给我们三姊妹买上一件寸衫或是一双凉鞋。我们姊妹仨往往跟着母亲去集市卖李子,规规矩矩地守在背筐旁,听母亲长长地吆喝和看母亲称李子时的专注。母亲勤劳、朴实、善良,从未对顾客缺斤少两。由于李子大、红、口感好,很是好卖,一天下来,收入颇丰。无形中,李子成了补贴家用的一笔不小的收入。因此,家里人对李子树由衷的珍爱,特别有感情。每年,不忘修枝,剪叶,施肥。李子树成了家里的大功臣,尽情地延续着生命,是那样蓬勃,旺盛。
几十年来,李子树在我心里是如此的珍贵和难忘!
前些年,我在城里有了一处栖居的住所。母亲已老了,不能干活了,我把母亲接到城里。母亲终于离开了小山村,离开了那些挺立的李子树。从此,李子树无人监管,无人修枝,剪叶,施肥,大多数倒了头,有的甚至枯死了。母亲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样背李子去卖了,我再也不能酣畅地吃新鲜的李子了。我很感伤。昔日的大功臣,就这样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不见踪迹了吗?遗忘,背叛是多么的可耻。
几次回老家,看见几棵李子树瑟瑟地立在风中,拖着憔悴的背影立在那里,我很失望。那个辉煌的李子时代已远去。我的童年,我的母亲仿佛理我越来越远。
近年,我听说老家新修了公路。我便乘着姐姐的小车回了趟老家。公路宽阔、平坦,行车很便利。进过一个小时的行程,我终于到了家门口。昔日的老房子早也无人居住,满是瓦砾和灰尘,有欲塌之势。房子附近除了几块菜地,就只有地边上几棵不知名的树,有的虽然老了,但还挺拔。我来到地边,想看看儿时久违的李子树还在不在。在我的视野里,故乡高大的李子树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地边的旮旮处,我突然欣喜地发现还有几株新长成的小李子树。小李子树发着嫩芽,开着小花,一片翠绿映入眼帘,一片芬芳传入鼻腔,沁人心脾。“不久就有李子吃了!”我大惊失色。吃李子在将来也许不会是梦。
于是,我对家乡的李子树充满乐观,对吃李子心存期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生命有衰亡,就有再生,这是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需要走出迷茫,积极进取,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人生。
再见了,家乡的李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