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党政干部扶贫群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破难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对于扶贫,我们责无旁贷,这是天大的事,压倒一切的大事。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有这么一群党政领导,他们在扶贫一线默默地奉献着。
一
嘉陵区委常委、统战部长、区政协党组副书记郭红英生于1976年9月,1999年从西南科技大学毕业后,被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基层,先后担任乡镇镇长助理、副镇长、副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副县长和统战部长(分管扶贫)。20多年来,始终摸爬滚打在农业战线。2011年以来,在仪陇县、嘉陵区一直分管脱贫攻坚,为两个国贫县(区)顺利摘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个一线”践行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十年来,她始终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一是“一线”掌握情况。用最短的时间全覆盖走完了仪陇、嘉陵每个贫困村,全面掌握基本情况。二是“一线”指出短板。现场召开会议,向乡镇、村、帮扶干部指出差距和短板。三是“一线”解决问题”。现场向责任人提出整改思路和方向,明确时限。郭红英10年坚守扶贫路,初心依然不言苦。她不顾风霜雨露不管骄阳酷暑,乃至有“40岁年龄20岁拼劲50岁容颜”的评价,有“黑玫瑰”“黑珍珠”“铁娘子”“拼命三郎”的爱称。
“三项精准”践行脱贫攻坚要使天大的“力”。郭红英在调研中发现,无论仪陇还是嘉陵的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观上都想使出天大的“力”,但不知道打向何处。她利用“三个精准”让脱贫攻坚工作切中要害。一是政策解析“精准”。她认真梳理上级关于脱贫工作的要求,数字化、条理化、表格化解析政策,让脱贫攻坚干部明白干什么、怎么干。二是帮扶剖析“精准”。她亲自召集行业部门、镇村代表,起草制定县级干部“应知应会”、镇村干部“十问”、帮扶干部“十知晓”等,确保各级干部在帮扶中有的放矢。三是脱贫分析“精准”。她要求行业部门和乡镇扭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依靠奔康产业园、庭院经济解决收入难题。她提出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拆除一批、搬迁一批、保护一批”的思路,解决住房问题。
“三项创新”践行脱贫攻坚要尽天大的“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她推行“三项创新”保证责任落实落地。一是创新收入奖补。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聚焦“奖勤罚懒”,创新“就业、种养业、孝老爱亲”三项奖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该经验得到时任省委书记高度评价,并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现场会交流。二是创新删繁就简。反复研读政策,带领行业部门、乡镇骨干探索软件资料的“嘉陵模式”,率先做到脱贫攻坚资料不重复、不累赘、简洁实用,得到全省推广。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从县级到村级 “七方同责”功过一体的责任机制,建立21个督查组常态化、突击化、全覆盖的督查机制,确保责任落实。
二
嘉陵区财政局局长何革生举全局之力,结对帮扶新场乡柏树湾等5个贫困村和3个非贫困村,均全面达标验收。区财政局被评为全市2017年度帮扶先进单位。全局累计收到帮扶村(群众)自发送来的锦旗18面感谢信3封。帮扶的新场乡斗蓬寨村通过了国家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
何革生面对嘉陵财政底子薄,收入来源差,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大的客观实际,不断想办法添措施,切实筹好管住用活脱贫资金,为全区顺利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要素保障。他总结了资金筹措管理“六大经验”:一让资金“盘得拢”。采取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区本级财政刚性预算、加强整合资金力度、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等灵活多样的措施筹措资金,2017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高达60多亿元,彻底破解了资金难题。二让资金“用得准”。由村、乡根据脱贫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向项目主管部门申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后汇总编制实施方案,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做到项目申报精准;项目主管部门根据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的实施方案精准下达项目实施计划。三让资金“用得来”。区、乡、村逐级召开脱贫资金管理使用培训会议;各项目主管部门对所属股室的业务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对项目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开展现场示范培训,确保资金“用得来”,用得对,不违规。四让资金“管得住”。出台《嘉陵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使用责任的通知》等文件;严把项目管理、资金拨付、报账资料、资金支付“四个关口”;将脱贫攻坚资金列为重要检查内容;进行财政审计巡查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五让资金“花得值”。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实施细则》遵循“聚焦精准、突出成效、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类分级、权责统一、强化监督、适当奖惩”原则,开展脱贫攻坚资金绩效考评,从而将资金精准使用到住房、产业发展等方面,最大效率补齐居住环境及增收短板。六让资金“有创新”。探索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采取补投相结合,在教育、卫生、产业扶持、扶贫小额信贷等方面强化保障,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缺资金而导致产业发展困难等。截止2020年,四项扶贫基金投入总规模达1.7625亿元。其中:投入教育扶贫救助基金640万元,发放575万元,救助贫困学生11293人;卫生扶贫救助基金1100万元,发放903万元,救助贫困人口6463人;产业扶持基金规模13620万元,使用12988万元,惠及全部贫困户;小额信贷分分险基金2265万元,小额信贷最高贷款余额2.25亿元,惠及贫困户14281户。
三
脱贫攻坚以来,嘉陵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尹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取胜精神,坚持“三个带头”当好“三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人的责任和担当。2018年,嘉陵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8.89%”的成绩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嘉陵脱贫工作先后获得原工信部苗圩部长肯定性批示,省级脱贫成效年度考核两度被评定为“好”。
带头牵头揽总,当好指挥员。一是“一图”统全区。出台《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统筹组织24个行业部门和21个乡镇,把每年脱贫任务逐一项目化、实物化、具体化,形成全区全域作战图,按图指挥、按图作战。二是“五定”推工作。坚持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人头、定时限,清单式推进,台账式管理,推动实现工作落实闭环管理体系。三是“八方”同担责。建言区委实行县级干部、行业部门、帮扶单位、乡镇(街道)党政、第一书记、村“两委”、结对帮扶责任人、督战组“八个主体”考核同责,实行有功同奖、有过同罚。
带头冲锋陷阵,当好“作战员”。一是创造性实施“三项奖补”。经过调研、试点,推行以奖代补,对就业务工、种植养殖和孝老爱亲实现增收的贫困户,分别按年度收入的3%、10%、1/12进行限额奖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全省推广。二是有效探索“楼房养猪”和“栽桑养人”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建成国内首个余式猪场5.0楼房式猪舍,建立贫困户、养殖基地、龙头企业利益联结“一条龙”,带动1.8万户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打造茶桑、蚕桑、果桑10万亩,推进基地栽桑养蚕、工厂采桑制茶、景区倚桑兴旅,实现由“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转变。三是建立健全“一户一档”防贫监测机制。对全区167032农户全员建档,全覆盖、无遗漏摸排农户购房购车、经商办企业以及“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及时发现风险点,第一时间开展帮扶,构筑返(致)贫防线。
带头整改提升,当好“监督员”。一是深入开展“问题清零”。对大排查回头看、成效考核等反馈的问题全面梳理,拉网式整改,确保1890个问题全部实现清零。开展扶贫项目大清理,强化扶贫项目监管,清理项目8403个、资金32亿元,发现并整改问题106个。二是深入开展“督查督战”。组建21个督战组,授予“三项权力”,采取温馨提示、督办指令、工作通报、现场问责4种方式监督监管,一日一通报、一周一排名、一月一拉练,倒逼工作落实落地。抽调30名干部,组成“尖刀小组”轮流赴喜德县挂牌督战,协助整改问题1200条。三是深入开展“作风治理”。深入扶贫领域形式主义专项治理活动,累计查处违纪问题29起。
四
自全区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嘉陵区吉安镇党委书记杜鹏立足岗位,精准发力,主动作为,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好。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群众的感情,团结带领全体镇村干部,聚力同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紧紧围绕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和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对照目标查漏补缺,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全面落实上级各项扶贫优惠政策,以分秒必争、不胜不休的精神,全力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用脚丈量了全镇78.74平方公里土地,圆满完成了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下达的减贫目标。
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新建及改扩建村社道路15公里、机耕道8公里、便民路10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升钟二期渠系建设主体工程,新建整治集中供水工程16处、分散供水工程(含联户供水)82处,山坪塘36口,蓄水池15口,石河堰5处,提灌站2处,解决了群众用水难问题。
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在红岩子等村建成3000亩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带,在发达沟等村建成1000亩柠檬产业示范带;培养致富带头人39名,培育种养殖大户55户;所有村通过产业扶持基金等入股区、镇、村三级产业园分红的方式获得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产业带动,有效解决了全镇“空壳村”问题。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租金、入园务工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户均增收500元以上,红岩子村成功申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民生事业持续推进。一是维修整治集中供水工程16处、分散供水工程(含联户供水)82处,彻底解决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二是持续加强住房安全问题整改,确保住房户户达标;解决了群众住房不安全问题。三是积极做好教育服务、平安校园建设及控辍保学等工作,为115名中高职贫困生申报“雨露计划”,落实助学资金23.85万元;协助73名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组织13名贫困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游学,全镇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四是通过区就业局专项技能培训、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农民夜校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实现近200名群众就业再就业。五是切实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实现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贫困户参保率达100%,贫困户区内就医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因病致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是落实重点人员救助;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6.72万元,受益7200余人;落实好残疾人生活救助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白内障免费手术项目、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等政策,累计受益1578人。
五
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青海兵讲政治、守法纪、顾大局、重品行,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必有为”的思想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凡事高标准、严要求、强表率,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争先,始终以“不看广告、只重疗效”的绩效意识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2019年3月青海兵任南充市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以来,全面梳理交通帮扶工作,研判当前形势,厘清工作重点、难点,以敢于“吃螃蟹”的胆识、敢啃“硬骨头”的气魄、敢于“下深水”的劲头,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担当担责,采取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的办法,积极发扬“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三牛精神”, 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下沉基层、走村入户,因村因户制定策略,用心用情用力全面践行交通精准扶贫工作,为全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一是定点帮扶成效显著。局机关帮扶李渡镇蔡家坝村(原临江黄家楼村)、茅镰坝村2个贫困村以及1个非贫困村(原临江灵影寺村),引进南充好土优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立专合社。投入帮扶资金200余万元助力发展集体经济,助农增收。同时,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鼓励全村学子自强向上,各类大学升学人数达20余人;成立“大病救助基金”,为贫困户重大疾病提供生活保障,有效防止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帮扶村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帮扶成效得到国扶办以及省、市、区各级领导认可,帮扶措施各级各类媒体转载、报道达20余次。二是专项扶贫提供保障。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为提升农村交通运输服务,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涉农交通项目,到位资金达10亿余元。在区委、区政府提出实施“交通互联网”目标上,构建“大交通、互联网、社社通”格局,逐步形成了城乡村半小时经济圈。提前实现专项扶贫水泥硬化路“村村通”目标,全市率先铺开“社社通”建设模式,目前实现通社率90%以上、村通客运率达100%,村社道路通车里程达4000余公里,名列全省前茅。修建产业路500余公里,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乡村振兴助力提升。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龙岭木本油料产业路、李渡晚熟柑橘产业路、双桂桑茶产业园道路、大兴丝路花雨农旅道路、李渡片区产业路、金凤片区产业路、安平片区产业路,为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公司产业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有力带动农民致富、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强劲助力乡村振兴。
六
嘉陵区龙岭镇原富垭口村第一书记冯娟统揽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完成了目标任务。
加强基础建设。新(改)建村社道路180公里,入户便民路56公里,实现水泥路通村率100%、入社率98%,改变了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状况。新建整治集中供水工程30处、分散供水工程654处,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问题。
助民增收。采取贷款入园措施,建成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脱贫奔康产业园2个,引进业主流转土地2万亩建成柠檬、花椒产业基地,带动583贫困户增收。用活户均3000元到户产业资金,发展庭院经济659户。引导227户贫困群众小额信贷405万元入股入园发展,户均保底分红1360元。
开展种养殖、烹饪、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7期500人次,引导外出务工700余人,户均增收16000元。介绍就近务工800余人,人均月收入800元。开发公益岗位36个、护林员14人、水管员7人。
对无法通过发展产业或就业脱贫的老人户、无劳力户等共682人,全面落实低保兜底,实现“两线合一”。
住房保障。一是新建一批。D级危房重建181户,易地搬迁4户,土地挂钩项目新建58户。二是改造一批。改厨改厕为主的“五改三建”272户,C级危改配套“五改三建”234户。三是拆除一批。拆除闲置危房774户。四是统筹一批。对“长期居住、存在安全隐患且是唯一住房”的1408户非贫困户的房屋排危除险,完善功能。新建土地挂钩项目非贫困户131户。
教育保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小学生446人,落实资助资金115.6万元,资助学前教育儿童65人、义务教育学生276人、高中学生(含中职)70人、大学生(含大专)35人,“雨露计划”25人,全镇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失学。
医疗保障。全面落实财政代缴贫困户医保政策,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贫困户区内住院个人合规自付费用不超过10%。全面落实贫困户慢病大病门诊治疗补偿政策,救助慢病120人、重病132人。11种慢病、21种大病门诊救助资金37万元。
群众教育。遍访全镇7个村741户贫困户,全面精准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了解贫困群众诉求,针对具体问题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引导群众自力更生,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
资金使用。2014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住房建设投入3282万元,道路建设投入4000万元,水利建设投入330万元,产业发展投入649万元,教育保障投入607万元,卫生保障投入254万元,其他投入4000万元
三项奖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施三项奖补。发放奖补资金144万元,奖补就业增收户495户;发放奖补资金125万元,奖补种养业增收户397户;发放奖补资金17万元,奖补孝老爱亲户291户。
七
龙蟠镇位于嘉陵区西部,离城区25公里,幅员面积为98.06平方公里,辖21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总人口48854人。龙蟠镇属于丘陵地带,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单一且效益不高,群众增收困难;基础设施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群众自我发展后劲不足;劳动力整体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致富没有门路;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推动发展的能力弱,贫困度深。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910元,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4个(建制调整前)、贫困户2093户5643人,贫困发生率为11.02%。经过六年的脱贫攻坚,全镇1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2093户5643人全部脱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嘉陵区龙蟠镇党委书记孙伟没有让一户掉队,在世阳镇和龙蟠镇,他走访了所有贫困户、低保户、收入较低边缘户等弱势家庭,组织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会议200多场次。掌握致贫原因,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结合乡镇实际,依据调研情况,亲自审核出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脱贫攻坚规划、精准扶贫实施规划,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
六年多来,从世阳镇到龙蟠镇,他时时刻刻想着脱贫攻坚工作,总是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在他的带领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安全有保障,通镇、通村公路、村组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农网改造项目全部实施完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六年多来,经他协调到位的扶贫资金累计达到12553.56万元,其中,产业发展资金2800多万元;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教育、医疗等资金753.56万元。他把资金项目争取下来了,自己累病了,拖着有病的身体坚持做好扶贫工作,2021年3月积劳成疾住院治疗。
他科学谋划,持续发力,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2021年拓荒种植高粱5000亩、蚕桑2200亩,通过举办推广农产品网络腊八节与毛驴文化节,努力推销农产品,用文化产业吸引业主来镇投资、经商、办企业,努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他转变“抓扶贫就是给资金”的观念,瞄准致贫根源,坚持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扎实抓好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建成食用菌、生态肉牛养殖、天兆猪场、九叶青花椒等脱贫奔康产业园10余个,建成专业合作社50余家,发展粮油、李子、柑橘、花椒等产业10000余亩,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增收。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孙伟同志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攻坚破难,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取得了阶段工作实绩,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八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嘉陵区纪委副书记、嘉陵区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王林始终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勇担政治责任、扛牢使命担当,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和个人特长,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
创新监督问责,服务中心大局。王林立足纪检监察职能职责,一手抓权力制约,一手抓监督问责,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相促。权力制约方面,推行“三化工作法”,全面梳理40项村级“小微权力”,科学界定权力边界,实行厘权清单化、用权公开化、监权制度化,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该项做法得到各界高度认可评价。监督问责方面,构建“N+20+7”监督格局,充分依托N个纪检监察机构、20个区级部门联合监督检查组、7个纪检监察机关综合监督检查组,开展贴近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层层压实监督责任,织密织牢监督网络,对一般性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深挖细查、一查到底、严肃处置、通报曝光,形成强力震慑,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纪法保障。脱贫攻坚以来,全区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45件24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2人,组织处理11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
站稳群众立场,捍卫合法权益。在帮扶工作中,王林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牵头推行“1+N”干部包联群众、领导干部“三接访”、“阳光问政”坝坝会等活动,督促党员干部和群众全覆盖结对子、结亲戚,包户到人,责任到人,定期走访,交心谈心,广泛收集并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针对走访中发现个别子女自己住楼房、开小车,对父母不管不顾,老人生活很艰难,以及有些子女遗弃老人,把赡养责任推给政府等问题,王林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专长,在密集走访调研、各方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向区级相关部门和领导提议,依法对虐待、遗弃被赡养人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2018年5月,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联合发布通告,敦促子女严格履行法定义务。短短1个月时间内,全区6000多户贫困户签订赡养协议,捍卫了群众合法权益。
精准结对帮扶,助力脱贫奔康。在机关结对帮扶工作中,王林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发展意愿,带领干部群众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因户施策开展精准帮扶,短短几年时间,在一穷二白的贫困山村新建村道、社道、产业便民路38.8公里、新建维修水利设施22处、新建改造村民住房302户、成立种养殖合作社8个、发展产业910亩,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3000元,达到上万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截至2017年,机关帮扶的两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
九
嘉陵区委办主任廖天元任三会镇党委书记期间,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推动三会镇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06户贫困户、960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1.37%降至0%。
“三个全力”推动合力攻坚。一是全面动员全力帮扶。针对全镇4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五个一”帮扶力量,针对贫困户20户以上的5个非贫困村,全覆盖选派了“三个一”帮扶力量,101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306户贫困户。二是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带头分年度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把脱贫任务逐一项目化、实物化、具体化,精确到村到户到人。三是聚合资源全力保障。通过财政挤、社会筹、银行贷等方式,全力保障资金投入。
“三个聚焦”确保脱贫退出。一是聚焦基础设施。加强统筹组织,新(改)建村社道路近60公里,入户便民路14.2公里,实现水泥路通村率100%。二是聚焦稳岗增收。坚持把发展致富产业放在首位,推动建成燕京穗、聚贤等专业合作社6个,发展生猪产业年出栏3000头,发展果蔬、茶桑等产业1800亩,带动303贫困户增收。三是聚焦政策保障。坚持用好用活政策靶向施治。落实低保兜底政策,对无法通过发展产业或就业脱贫的老人户、无劳力户等共338人实行低保兜底。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全面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130人,全镇无1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失学。落实卫生健康扶贫政策,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55人、慢性病49人、一般疾病222人健康档案,财政全额代缴医保费,实现区内住院个人合规自付费用不超过10%。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工程,新建一批安全住房,D级危房重建115户,易地扶贫搬迁9户,土地挂钩项目新建339户;改造一批老旧住房,C级危房改造471户,“五改三建”72户。
“三个深入”巩固脱贫成效。一是深入开展“回头看”。坚持实行动态管理,组织开展一户一档行动、一户一策帮扶,达到一户一赞效果。二是深入实施“回头帮”。坚持四个“不摘”,持续深化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政策举措,确保群众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三是深入推进“补短板”。持续开展“五星”示范农户评选和“四好村”创建,深入推进“五项”教育,推动三会群众加快形成好习惯、好风气。
任区委办主任期间,他始终做到“三个全力”:一是全力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认真履行区委中枢职能,第一时间将区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要求传递到全区上下,并督促落地落实。二是全力做好联系社区帮扶工作。全力兼顾联系帮扶社区即西兴干井坝社区的帮扶工作,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三是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认真做好脱贫攻坚有关综合材料、大型会议、重要活动的保障工作,均实现万无一失。
十
嘉陵区曲水镇党委书记杨刚于2019年11月由原大同乡党委书记岗位调任曲水镇党委书记。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全力以赴致力于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在脱贫攻坚战役中交上了一份漂亮答卷。
转作风,努力锻造群众满意的干部队伍。一是全力推进一名干部包联服务N户群众的“1+N”工作法,使每个村民看得见干部身影,听得到干部声音,找得到干部反映问题。带头在每个村选择一户家庭最困难、问题最突出、工作最棘手的家庭进行包联,要求驻村镇领导参照落实,主动扛起责任。二是亲自组织分管和负责民政、计生、教育等工作的同志逐村逐社召开“坝坝问政”群众会,现场宣传扶贫政策、解答群众疑问、回应群众诉求,使广大群众感受党的温暖。三是大力推行“群众跑一次”服务,要求镇村干部增强服务意识,耐心倾听、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限期解决,政策范围内无法解决的作好政策解释,绝不能让群众心有疑问、心有不满,绝不允许为同一问题、同一事项让群众多次跑路。2020年,党风政风人民满意工程全区排名较2019年上升9位。
夯基础,着力解决加快发展的保障问题。一是组织镇村干部全面排查梳理“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短板弱项,建立台帐,逐一销号,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各项指标样样达标,高水平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验收。二是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后的各村村情,深入调研制约发展的各种问题,修建新村之内、老村之间以及新村与新村之间的连接道路12公里,建设整治山坪塘14处。三是规划建设了曲水场镇农贸市场和停车场,规范了农产品交易场所,结束了曲水场镇无市场的历史。同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建成3处场镇公厕,规划建设曲水“晴波公路桥”、“葫芦坝公路桥”等场镇建设重点项目,构建了场镇发展新格局,提升了群众认可度、满意度。
兴产业,全力推动脱贫奔康向乡村振兴过渡。一是根据全区产业规划布局,在移山片区规划建设晚熟柑橘基地5000余亩,开启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路。二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进一步做响了“移山草莓”、“曲水樱桃”等特色农业地方品牌。三是规划了“葫芦坝度假村”体验农业项目,启动了曲水河葫芦坝段的防洪堤、拦河坝等基础设施项目设计等前期工作,农旅融合发展实现破题。
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杨刚同志敢于创新,勇于担当,身先士卒,攻坚破难,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十一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嘉陵区双桂镇党委书记任雪松深刻领会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理念,深入贯彻实施中省市区精准扶贫方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始终如一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无论在原桃园乡还是现在双桂镇,他放弃周末和节假日,“5+2”、“白+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走遍乡村每一个角落,访遍每一户贫困户,工作笔记本、手机备忘录上密密麻麻记载好每个村、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村道怎么规划、集中供水站建在哪、发展什么产业,他实地踏勘,与村干部、群众一起商量谋划,制定出乡村脱贫攻坚方案;贫困户家庭人口多少、有没学生、致贫原因、是否有劳动就业人口、有什么意愿、从哪些方面着手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果,他挨家挨户摸清情况,因户施策、精准到户,督促指导制定好脱贫方案和巩固提升方案并认真落实。对存在的问题,他按照定人、定责、定时的原则,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边改边销号,一户也不落下。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都得到保障。
千方百计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身体力行,组织带领镇村干部入户宣传、开展坝坝问政,让群众把想知道的、不明白的、心中不痛快的说出来,干部给予群众明确的答复和交待,群众心里敞亮了,干群关系更密切了。将“扶贫”与“扶志”有机结合,宣传文明新风,鼓励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激励贫困群众艰苦奋斗、奋发向上。长滩坝村贫困户李之国,不等不靠,与人合作养殖生猪,每年出栏500多头,自己每年实现收入几十万元。带头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贫困群众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和升华,心气更足、信心更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蔚然成风。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支持尚好“栽桑养蚕”向“栽桑养人”转变、“单一利用”向“多元开发”转变、“农业主导”向“三产联动”转变,直接带动农户14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29户3120人,年增收500余万元。2019年,他主导推动以三龙场为核心的茶桑示范区进行高标准改造,2020年,在太和片区新建5000亩规范化标准示范基地,今年新引进依格尔在观音堂整村推进发展蚕桑,把桑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全力推动。深入推进实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提升乡村宜居生态环境,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序曲。
十二
嘉陵区西兴街道工作委员会书记覃海波一是永葆军人志、再塑金凤凰。2017年9月,覃海波临危受命,出任金凤镇党委书记。时任副市长督查金凤的点评是:“一塌糊涂、触目惊心、心惊肉跳”。覃海波到任后,立下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军令状,紧紧扭住助农增收这条主线,抓牢硬件提升和乡风转变两个关键,高质量打赢了雪耻战、攻坚战、翻身战。
用心用情破解增收难题。引进14家业主,流转土地2.5万亩,打造晚熟柑橘、柠檬、花椒基地,实现人均增收2600元/年,成功举办全市晚熟柑橘现场会,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二是苦干实干提升幸福指数。新建村道公路260公里、改建房屋8.7万㎡,促进人居环境大改善;开展老信访户巡回演讲、电影下乡、星级农户评选等活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三是谋深谋远夯实发展后劲。依托传统白酒产业,主动对接五粮液、凸酒等公司,建成白酒产业园1处,让金凤发展后劲更足。仅两年的时间,覃海波不仅带领金凤顺利通过国检,还让金凤收获了国家卫生乡镇、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全市最美乡镇等荣誉,成功凤凰涅槃。
倾心为扶贫、主动挑重担。2019年11月,覃海波到西兴街道工作后,在抓好自身脱贫工作的同时,自我加压、主动担责,请战帮扶贫困发生率为21.86%的深度贫困村胥家沟村,西兴街道成为全市唯一既有扶贫任务又有帮扶任务的街道。覃海波以“问题清零、项项达标、群众满意”为工作抓手,打好“强统筹、出实招、严问责”组合拳,建立“对短对标查问题、分行分线抓整改、严督严查保成效”工作机制,开展村容村貌再升级、卫生标准再提高、硬件设施再完善、软件资料再核准、政策落实再巩固、佐证资料再充分、入户向导再培训、迎检方案再细化、风险防控再严格、后勤保障再用心十大攻坚行动,2020年8月,西兴街道和胥家沟村均零佐证、零说明、高质量国家普查过关。
坚定守初心、振兴新西兴。覃海波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确保过渡平稳。一是补短强弱、助农增收。跟进掌握重点人群、帮扶措施、基础设施的动态变化,采取“街道扶持薄弱社区”“社区扶持薄弱家庭”“政策扶持薄弱劳力”等方式,实现农户稳定增收。二是抓实教育、提升乡风。依托党组织引领、群众会议宣传、活动评定奖惩等方式,提升群众素质、激发自身潜能、改变落后观念,筑牢思想保障。三是着眼未来、全面振兴。聘请专业规划团队结合全区“十四五”规划,谋划了6大类18个乡村振兴项目,为西兴街道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已和“华侨城”和“姑苏园林”两家上市公司进行了深入洽谈,并达成了投资意向,西兴振兴指日可待。
对于贫困户来说,有了扶贫,就有了幸福的希望。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扶贫道路上,党政干部们在努力着,奉献着。扶贫,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扶贫,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