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美食,数不胜数。餐桌上的美味,普通众生的味觉、嗅觉或痛觉能精准分辨出来的,大致有“咸”“甜”“酸”“苦”“鲜”“肥”“香”“臭”“辣”,我囫囵吞枣暂且把它们算作基础味道。其它的,或在其间跳动、游荡、拉扯,或进行对抗、僵持、交融,或进行分解、中和、复合,最终产生不同的新味道。不同地域的餐桌,有不同的味道偏好。虽然口味差异较大,但“鲜味”以其左右逢源的乖巧,成为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甚至喜爱的味道。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轻松愉快的叙述方式和精巧细腻的画面,让那些来自高山大海、江河湖泊、乡村田野的食物原材料,经过千年探索、代代传承、不断精进的烹饪技艺加工后,一个异彩纷呈、变化多端的美食世界展现在世人面前。我断断续续看了几集,感觉贯穿上下几千年,纵横东西南北数万里,“鲜味”以其“无孔不入”的机智,钻进了绝大多数美食丝丝点点的空隙。
八大菜系中,鲁菜是咸鲜、粤菜是鲜香,苏菜是鲜香甜、浙菜是鲜清香,川菜是麻辣鲜、湘菜是香辣鲜……“鲜味”以其饱满的热情和过人的胆量穿插各方,游刃有余,让八大菜系各自主要口味中没有一家能离得开“鲜”的,而且是结合各自地域,各有特色的“鲜”,譬如有海鲜、河鲜、山里鲜、田野鲜……我想想都淌口水。
名贵美食中,山肴野蔌、鲍参翅肚,我想象着八面玲珑的“鲜味”,不会不以其神通广大的本领圆润其间,鲜得其所,各有其妙。不过若想让味蕾尽感这些名贵的鲜,触及舌尖的美妙滋味,千难万险哟,那可要千年等一回,生态保护是不可逾越的规矩。虽然口舌生津,但听听也罢,想想也可,只能开卷有得,望梅止渴!
大众宴席上,无论大江南北,还在黄河两岸,亦或海疆边陲,虽然气候有差异、物产有不同、烹饪有迥异,但做菜的味道,“鲜味”是其中亘古不变的共同追求之一。鸡鸭牛羊猪、鱼虾蟹贝藻、瓜果豆蔬菇,对应着四时季节,并随主宾的喜好、众宾的倾向,加上厨师的智慧、厨艺和悟性,鲜香甜辣酸,脆酥嫩滑爽,彰显中华饮食文化的厚重和底蕴。或者去油解腻,美感美味,鲜在香浓,应有尽有。大家天南海北,海阔天空,各取所需,其乐融融。
朋友小酌,就近选个小菜馆,在“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田里长的”丰富的菜品中间挑选几样时令菜,丰俭由人,多寡随意,冷盘热炒外加汤。带着田野的芬芳,带着掌勺的烹调技巧,带着友谊的绵长,滋润感情,话在题里,鲜在其间,乐在其中。
寻常人家,去一趟琳琅满目的菜市场,买来荤的、素的,或绿的、红的、白的、黄的,或我不知道怎么称呼的食材,回家后择择拣拣、洗洗切切,巧妇在厨房里尽情发挥着才艺,伴着锅里“嗞嗞”声响和袅袅升腾的鲜香味,洋溢在厨房和餐厅之间,使家更有烟火气,更有家味儿。一家老小,在弥漫的鲜香味中围桌而坐,谈论着家里家外、现在和未来,品尝着家常美味,享受着天伦之乐。
“鲜味”,飘逸四方,通天达地,武艺高强!
本文首发于《学习强国》新潮副刊(2023年8月7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