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起的头像

许起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7/07
分享

我十岁时的过年

 

我十岁时的过年

小时候我常听大人说:大人怕过年,小人盼过年。我不知道此话是否正确?但对我的体会来说,小人盼过年是真的。我小时候盼,达到十分期盼的程度。

我盼过年的目的十分简单:一看二吃三爬山。

我家东面五十米处有一小店,而店的门前偏东南二米多处有一古井。古井有水,人们不太用,原因很简单,它的南面五米处有一条河。河水清清的,都是从太湖里流来的,人们习惯用河水,而靠近井的河面上造了一座桥。桥墩的材料是麻条石,而桥面只是两块长方形的厚实的杉木板,供着河两岸近二千人的走动。这桥十分简单,河水不高时,村里的能装一吨半的农船就能顺利地通过。而一旦水满或稍大一点船经过时,必须有两人站在一起一人一块把一端木板托起来,待船通过后才把木板放下来,不知道内情的人们认为这里的人笨。其实是有原委的,原来这桥的造型是专门对付强盗的。解放前太湖里的强盗特别的多,他们不但白天在野外杀人抢物,还经常在夜晚窜到村里抢劫。在夜深人静时人们进入梦乡,靠单家独户的男人和身强力壮众多强盗抗衡,这无疑是鸡蛋击石头,于是人们 想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桥下的河水徐徐向东流去,在百来处就和一条横着的渡水港相连,在河和渡水港交汇处,有一个土墩子,十来平方米大小,长着三棵大杨树,外来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地方,有一种视而不见的神态。而绿野村的人们都叫它为风水墩,关系着整个村生存的命脉。而对这三棵杨树的有敬畏之情,因为那树枝上曾挂过太湖强盗的头颅。

古井和木桥之间的旁边有一小屋,其北侧有一旗杆墩。两块一米多高的青石竖在那里,独特而醒目,一根木质的旗杆锁在两青石之间,一面小黄旗在旗杆顶上一年到头哗啦啦的飘动,和风水墩上的杨树相互呼应,构成了绿野村的巨大威严。

小黄旗是绿野村人们心中的吉祥物,觉得得到它就会运气降临,故而人们一直等待那一天——阴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这天的到来使全村男女老少都会涌来看抢旗,我说是一看就是看抢旗的情景。

其实抢旗的场景十分简单,抢旗的过程远没有看戏来得精彩,这里的人们主要是图个热闹,以一个独特的方式迎接新年。

下午近三时,现场上已涌满了人,他们团团围住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头面人物和十多个愣小伙子。小伙子们手里都拿了竹篙子,竹篙子的顶部都绑着铁器,铁器形态虽然不一,有的如矛,有的像钗,但作用是共同的;就是帮助下旗杆。到了正三时,头面人物脸色特别庄重,望望人群,看看身旁的小伙子们说:“大家静一静。”他的话极有号召力,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各位乡亲,”头面人物很满意人民对他的尊敬,“下旗杆马上开始了,为了安全起见,观看的人请稍站得远一点。男人要照顾好女人,大人要照看好小孩,不能让他们跑近旗杆,以免伤着人。”

我一听这话就觉得不自在;本人一向独来独往,从未受人照看,今天偏走前一步,看有啥危险?正当我得意时,我前面一个拿竹篙的人回头朝我大喝一声,“退下!”并用手推后我二三步,我朝他看了看,对方一脸凶相,又后退了一步,后来索性钻到人群中间去了。

“抢旗子的人更要注意。”头面人物似乎有讲不完的话,“旗子只有一面,要的人上百个,不能人人得到。抢到的人恭喜你,抢不到也无啥,明年再来,抢旗子是图个热闹,出一点过年的气氛。大家要谦让一点,不要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带着伤过年不好。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老天爷也会保佑你的,同样有好收成。”

头面人物虽然讲的好话,语言也精炼,但我觉得话太长,唠唠叨叨的,正当我不耐烦时,头面人物宣布开始。

现场骚动起来,由于有拿竹篙的人维护,很快平静下来。

头面人物吩咐两位大力士去掉拴牢旗杆的铁链子和铁锁,叫一人站在青石上抱住旗杆中下部,另一人捧住旗杆下端,并叫另两人一起按牢旗杆底部。大声说:“下啦!”

几百双眼睛盯着旗杆;旗杆并非垂直倒下,而是慢慢斜下来。旗杆顶的小黄旗也是朝人群凤凰三点头,在几位力大无穷的人抱住旗杆的同时,那些拿竹篙子的小伙子们也分人分批地将竹篙上的铁器戳住旗杆,旗杆稳稳地控制在人们手里,随着站在青石顶上的大力士的意愿上下巅动,表现了较美的动态感,小伙子们手中的竹篙也一伸一曲,展示了整个下旗杆的节奏,延长了下旗杆的时间。

旗杆有时下得很低,快要平到人头了,有人伸想抓牢小旗,忽然旗杆升高了,抓旗的人抓了空,跌到地上,引起一阵笑。正当那人灰心时,旗杆又下来了,还未等那人爬起来,在他后面的人纵身一跳,手尖虽然碰到旗子,还是没有把旗子抓下来。

随着时间推移,要抓旗子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跃跃欲试,人群不由涌动起来,人们只顾上面,没想脚下,巨大的人群推动力使脚慢慢向河边移动,前面的人看苗头不对很想用脚挺住,无奈几人想挺住几百人的推动力,无疑是螳臂挡车,前面几人身不由己掉到河里。

“河水冷不冷?”有人打趣地问。

“不冷,不冷!热着呢。”有一个嘴唇被冻得发白的人嘴还硬。

“冷天井水热,河水冷,你怎么不冷?”有人故意问。

“河水通井水。”回答的人很机智。

“那你们多呆一会,身体洗洗干净,过年清清洁洁。”有个女人笑着说。

“是要多呆一会,好着呢。你要不要下来?和你老公一块下来,来个鸳鸯浴。”河里的人应着说,“洗了以后,保你更漂亮,全村第一,你老公会更喜欢你。”河里的人逗着说。

“不啦,你认为好,我去叫你老婆下来。”岸上的女人说着要走。

“好哇,你叫她来,我等着呢。”河里的人嘻嘻的说。

正当人们的目光转向河里时,有人趁人们不注意,手疾眼快地把小黄旗抓到手,他怕别人来抢,转身就跑,身后响起他得意的声音,“明年我要交好运了。”

河里的人上来了,湿漉漉的,人们自觉让出一条路,我看见一个个身体冻得发抖跄踉经过的人,心想幸亏刚才那人凶着推我一把,说不定也会掉下河,变成一只落汤鸡。

旗杆重新竖了起来,顶部飘动一面新的小黄旗,哗啦啦地响,它低视着东面的风水墩,似乎在告诉下面的人们,它是绿野村幸运新的象征。其实人们抢旧小黄旗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旗子永远在绿野村上空飘扬。保护他们风调雨顺,保护他们太太平平。

我并非大人们那样想得那么多,暗想着离大年夜没有几天了。

大年夜那天天亮得特别慢,天未亮我就起床了。这时大人们已经在那里忙这忙那了。我这个平时懒散惯的人也勤快起来;扫地,洗碗,烧水都抢干。大人们似乎明白我的意思,但我还有自己的小九九,一方面打发时间,还可闻到鱼香肉香。

华灯初放时,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坐到长凳上,贪婪地望着桌子上的菜,比我大九岁的哥哥见状笑了,我们也不去管他。桌上摆了五样菜,三荤两素;猪肉是一年只能吃到两次,鱼也难得吃,即使吃到的是小鱼小虾,今天破例是一条一斤多重的白鲢,尤其最让人开心的是能吃到腌鸡肉。这个不能保证每年吃到一次的美食对我有极大的诱惑力,它透出来的香味我很想马上拿一块尝尝。见大人们还未上桌只好忍住了,但口中的唾液时不时涌到嘴边。为了能较好地抵制诱惑力,我的眼睛只好往素菜上望;一碗青菜是平时能吃到的,一碗黄豆芽也平常得及,而父母偏说这是如意菜。这东西到底如意不如意,我没一点感觉,我弄不明白,到了过年它的身价一下子那么高,口彩那么好?

桌上还有一小锅菠菜绿豆粉丝汤,那东西也是我的极爱,可惜平时吃不到,过年才能吃到一次。母亲给每人盛了一小碗,我喜得两眼眯成一条线,自己拣了一块腌鸡肉浸在里面,偷偷用舌头舔了一下;香呀,鲜呀,一年等待精美食品的享受仿佛全在里面。

父亲喝的是六十度普通白酒,哥哥喝的是度数很低的甜白酒,我和弟弟既不喝酒又无饮料,一开席就是吃饭。母亲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我忙接住,暗想肚子早在唱空城计;早晨和中午只能吃粥,为的是晚上能吃干饭。

我划了一口饭,吃了几条粉丝,那肚中的舒服无法用文字形容,笑着对母亲说:“今天是我最开心的日子。”

母亲笑笑,“过年了,大家都开心,”她叮嘱我说,“又要大一岁了,要有青头(懂事)。”  

“他平时就有青头。”父亲帮着说,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不过父母偏爱我,我做每一件事,总会得到表扬,而哥哥做得再多也没有用,谁叫他岁数比我大呢。

晚饭后,母亲对我和弟弟说:“新衣服、新裤子放在床角里,不要弄脏了,新鞋子新袜子放在春凳上,明天起来穿,另有压岁钱,用红纸包着,放在衣服袋里,今天不能看。”母亲没有说明理由,我想是随便说说的,趁她不在身边的时候,拿出红包,正要偷看,恰巧被哥哥看见了,立即制止说:“不能看,看了要逃掉喜气的。”

“是吗?”我半信半疑。

“肯定。”哥哥语气很坚决。

我怕冲掉新年喜气,红包是不敢看了,但新衣裤是可以看的,看了一会儿,还是惦记着红包——猜想里面多少钱?以致想了半夜天。

第二天天亮,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裤,就从口袋掏红包,打开一看,哈哈大笑——里面竟有二角钱。父母一年到头平时从未给我一分钱,我没讨过,他们也没给过,一年只有一次,就是压岁钱。这笔大钞无疑是我巨大的收入,买铅笔和橡皮不用愁了。

我来到客堂,见桌上摆了三盅子红糖水,这肯定母亲准备的,于是洗了脸拜了天地,喝了一盅,吃了两个糯米圆子,要出门,弟弟跟着我,被母亲一把拖住,她知道我要上山,弟弟是走不动的。

我拿了半块冷年糕,抓了半衣袋炒黄豆,走出门口,见弄堂口已挤满了小伙伴们,他们起来得比我更早。

“走吧,走吧!”小伙伴们一齐嚷着。

前进的队伍里有男有女,他们中间有;小白男、秋加里(秋男)、金惠男、邱福林、阔嘴啊三(女)顾阿全、福新(女)阿五头、老金才......

我们出村过田野从市镇直达到县中操场山脚下,正当上山时,从别处来了几群人,也从这里上山,这些人强行从我们的队伍中穿插而过,为了避免走失一人只得停下,“各人盯牢点。”金惠男见队伍走动了提醒大家,“上山人更多,不要走丢了。”有人答应,有人继续说笑,我也不理会他们,从口袋里摸出炒黄豆,一边走一边晃笃悠悠一粒一粒吃着,半山腰的山草特别的清香,闻着特别心怡神广,而嘴里的黄豆更有一种脆脆的香,我看见走在身旁的秋加里,偷偷给他三粒。

阔嘴阿三见了向我要,我也给了三粒,并叫她不要声张,因为只有半袋,不够每人派的,阔嘴阿三点头把黄豆捏紧手心,趁别人不注意往嘴里扔了一粒。

从上山到二尖顶路程不太长,山路也不陡,我们走了半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那里,累得懒得走了,只得在路旁的山石上坐一会,西边山脚下的法海寺方向有许多人上来,东面雨花禅方向的山路上也走满了人。

许多比我们大的人从我们经过,他们看也不看我们一眼,好像我们根本不存在似的,神气活现的神态使我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那些比我们小的人也有不少,在大人们的保护下一蹦一跳而过,而且还带着嘲笑眼神,使我们坐不住了,只好跟在他们后面前进。

大尖顶是我们的目的地,虽然经过一段相对陡一点的山路,人也更累,但上山那种和平地走路的不同感觉我们体会得更深——这就是过年的感觉。走到慈云庵及前面的山墙旁,看见到处都是人,我们走到山顶的平地上,找了一块大山石一起坐下,一面歇息一面从各自口袋里拿出食物;赤豆酿团子、萝卜丝团子、鲜肉团子、水果糖、红糖糕、白糖糕......当然也有人一点也没带。几个年龄稍大的商量后叫大家把东西集中一起放在山石上,来一个按需分配,大家同意,我也没意见,除把半块年糕拿出去后,还把黄豆也派给了大家,不过我留了一个心眼,黄豆还是留下几粒。

西边山脚下是太湖,平静如镜的湖面上有白帆停在湖边,白帆的正前方较远处有几十只白鸥在飞动。东面的山地上有生气勃勃的松树和果木,那里的山村里升起了袅袅炊烟。许多大人们都在庵中忙这忙那,还有不少文客雅士在山峰上赏风望景,我们这些小孩全不顾大人做的是什么,我们只知道;上山的目的是走到山顶,至于走到山顶干什么?我们没有想过。

小时候的过年就这么简单,以后的年过了几十个,虽然物质比那时候好几倍十几倍,精神的境界和思想的丰富远远超过那时,但它们都没有在我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唯有那一年是我终生抹不去的最清晰的记忆。

这主要是孩时的单纯和那一年我父母和哥哥的健在,以及母亲在年夜饭上对我的教诲。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