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缪文中的头像

缪文中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7/03
分享

贝家村古道拾贝

贝家村古道拾贝

 

早就听说,贝家村古道上的风会与人缠绵,水能滋阴润肺,蜿蜒的石阶会说话,古老的红豆杉林看上一眼就是福气……于是,徒步贝家村古道的欲望,犹如蚊子嗅着了牛的气息,趋之如骛,无法抗拒。

梅雨季的连绵阴雨抑制了出行的脚步,但贝家村古道还是像一块磁石,紧紧吸引着我。“老天不负有心人”,周末,天公作美,沉积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我跟随义乌作协文艺创作小分队,走进贝家村古道,开启了拾贝之旅。

 

1、风光之贝

贝家村古道是义兰古道义乌境内的一段,位于义乌市上溪镇贝家村山后的苍茫林海中从贝家村通到兰溪城头村全长约15公里

中巴车司机的高超车技,在进入贝家村后两公里“之”字形山路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六坪庵林场管护点下车,四周连绵的青山一下子把我围了起来,各种明丽的绿层层叠叠地交织在一起,这是山川的晶莹饱满,夏日的丰沛充盈,像丝线绣出的锦绣图画。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如此意境,莫非是孟浩然穿越来过此地?

林场管护点左边的石阶进入古道,两山夹抱,一路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移步换景,心旷神怡。”错落有致的青石沿着山坡蜿蜒而上,古道的气息扑面而来。葱绿茂密的古樟和高傲挺拔的水杉相偎相依,每根枝条、每张树叶都向山神展示着自己的风姿,诠释着生命的真谛;潺潺流水唱着欢快的歌曲,迷了细沙,醉了菖蒲;苔藓与青石缠绵缱绻,诉说着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六月雪在蝉鸣声中摇曳着身姿,洁白的木荷花告别了夏日的热情,铺在石阶和深浅不一的脚印上,阐述了自然需要和睦长久意愿.....

“你好!大自然!”我深吸一口气,放声高呼。

悠悠回声,一下子把日常工作中的压力稀释殆尽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山与水构筑了自然环境,给了我们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眼前的茫茫绿意,在视觉和心理淡化覆盖心情的疲惫让我看到了许多平时看不见而客观存在的真实。这是在贝家村古道上拾得的风光之贝。

 

2、人文之贝

山林是一种立体的生态,人文是一种历史的铺垫。

曾读过一篇“贝”的故事》,文中讲述了“贝”字的演化轨迹,提到“贝”的“贝”为偏旁汉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贝作为姓氏,在义乌不算多。

贝姓何时迁居至此?为何会定居此地?

据载,古道建于唐朝时期,可从古道边曾有尼姑庵和尚庙的石碑上得到佐证。先祖450余年前迁居来此,应该是看到古道上往来人多之故,印证了氏先祖独到的眼光、善于经营的能力和脚踏实地不浮的处世之道。

六坪庵林场管护点原先有个鹿鸣庵。从庵名得知,此处有鹿鸣于山涧,鹤立于飞岩,乃修身养性之佳地。庵内有一棵250多年的桂花树,一到金秋,桂花树开出金银两色的花,溢满山涧,香飘四野。如今,贝家村还流传着一个“鹿鸣遗桂”传说:一日清晨,露鱼肚白,山谷传来呦呦鹿鸣,住持师太循声走出庵门,看见一只梅花鹿口衔一棵桂花树在庵前转悠,见师太出门,梅花鹿受惊,一声嘶鸣腾空而去,留下了桂花树。师太合十感恩,唤弟子将桂花树种于庵内。次年金秋,桂花树开出了金银两色的花。从此,每年桂花飘香时,山谷都能听见仙鹿的鸣叫声。

时过境迁,鹿鸣庵已不复存在,桂花树却依然屹立在原地,在岁月的更迭中诉述着古道上的美丽传说。

由于义乌方言“鹿鸣庵”与“六坪庵”同音,1958年8月创办义乌林场改称为六坪庵林场一直沿用至今,为义乌林场的场部所在地。如今,林场下设峰山、廿六坑、茅坪、六坪庵和萧皇塘5个林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8.04%。2019年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森林氧吧

在抗时期,贝家村古道连接金华、义乌、浦江、兰溪的“红色通道”孕育出了义乌抗日武装第八大队谱写了“抗日县长”吴山民的英雄传奇。古道周边是金义浦兰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红色古道为塘西桥战斗、义乌抗日首战告捷输送了战斗力量,为里美山、和平村等知名抗日村落传递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

人文传说和善恶因果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表现,而真实的历史是一代代年轻人必须铭记的。这是在贝家村古道上拾得的人文之贝。

 

3、情义之贝

“我们走在古道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义乌作协文艺小分队,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我们豪气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向着曙光的方向......”在王军生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迈着雄壮的步伐,唱起了改编后的《我们走在古道上》。欢快的旋律在古道中回荡,仿佛第八大队凯旋的场景重现。

义乌作协文艺创作小分队自2023年3月启动行走义乌古商道活动以来,已攀越古商道20余条,创作出了近100万字的文艺作品,包括航怕、摄影等精作。并穿越至永康、东阳、浦江等县市。以“挖掘乡土文化、追寻义乌记忆”为主题的毅行采风,成为了义乌文坛不可多得的一道风景,广大作家同时也感受到了别具一格的风采和神韵。

组织一次活动需要付出很多的辛勤和汗水,这是一般人所无法体会到的。每次成功活动,离不开组织者王曙光老师的辛勤付出。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他都亲力亲为。义乌古商道上所承载的人文和传奇故事,正一页一页的打开。

而被队友们称为“开心包,包开心”的“孩子王”陈园长,用镜头为我们留下无数美好瞬间的郑小平老师、吴优赛老师,体态轻盈又能妙笔生花的刘晓玲、卢圣爱才女等等,无不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文友间友谊和真情。正所谓: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在于真,情与情相守在于心。

洁白的木荷花铺满古道,伴随着我们一路前行。告诉我们,人间真情可贵,我们小分队的情义永远。这是在贝家村古道上拾得的情义之贝。

 

4、感悟之贝

杉树林里吹来的缕缕清风,跟着王教音箱里传出的旋律,舒爽着一个个矫健的身影。

贝家村古道上的旖旎风光和灵动山水,再次告诉我,小分队既是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正能量的团队,又是一个能引爆队友们“多巴胺”的平台。

我不会忘记水岸社区党委书记毛允和关于木荷生长习性和作用的解释,也不会忘却树人中学金佩庆老师给我做“六月雪”科普;朱天平主席如何区别灵芝和树菇的详细分解铭刻在脑海,陈松明老师留在古道上那些写着“文明登上山,垃圾带下山”红丝带时刻飘飘扬在心中......贝家村古道上的一草一木,不仅丰富了我对大自然界的认知,也诠释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深刻含义。

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和读过的书一样,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会影响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做繁华盛世的见证者,做求实鼎新精神的实践者,做未知之境的探索者。这是我们义乌作协文艺创作小分队每位队员的目标和追求,也是我在贝家村古道上拾得的感悟之贝。

贝家村古道上所拾之贝,让我受益终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