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骆永祥的头像

骆永祥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24
分享

码头馍厂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疑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这是唐朝诗人许浑在他的《汴河亭》一诗中,描写当年隋炀帝沿着古运河下江南的句子。这个汴河就是通济渠,就是流经淮北市濉溪县铁佛乡柳孜村的那条古运河。

当年隋炀帝带着他的船队浩浩荡荡,从东都洛阳沿着永济渠、通济渠经河南的开封、商丘、永城,来到安徽省濉溪县铁佛乡,在柳孜码头品一下醇香的口子酒,尝几口浓郁的棒棒茶,听一会铿锵的临涣大鼓,稍作修整后继续顺着汴河穿过灵璧县和泗县境内,过江苏泗洪县的洪泽湖入淮河,在北风有力的吹拂下,一路顺畅地再从淮河转入邗沟进入江南河,最后到达人间天堂杭州。想那隋炀帝的船队旌旗招展,鼓乐喧天,船帆点点,阵势恢弘。船上的士兵威武雄壮,宫女如花似玉,一路轻歌曼舞,热闹非凡。只可惜我晚生了一千多年,没有看到此时景致,所幸的是我所生活的小城淮北市,就处在古运河通济渠的中段,其辖治的柳孜村有个码头就是通济渠上的一个古运河码头。

隋唐大运河是隋炀帝在公元605年至610年征用百万劳工开凿的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淮北市濉溪县柳孜码头遗址就座落在通济渠(也叫汴河)中段。隋唐两宋时期,由于大运河通济渠的开挖,淮北柳孜成为我国当时沟通南北经济的重镇。1999年修筑泗永(从安徽省的泗县到河南省的永城)公路时,在此无意中发掘出了柳孜隋唐大运河码头遗址,出土有石筑码头,一批唐船和全国20余座窑口的一大批瓷器等文物。这次发掘不仅作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广泛关注,更重要的是为淮北这个年轻的小城平添几分文化韵味和厚重的历史色彩。柳孜村的一家农户还独具慧眼,颇具创新地在码头遗址旁边开办了一家“码头馍厂”。

今年夏季,我因公路过铁佛乡柳孜村,观看了古运河码头遗址。现场除了一个大坑和一个石砌的码头外,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好看。在柳孜村周围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什么东西能够让我把这里与古运河、与隋炀帝、与唐宋元明清的任何一个朝代联系起来。随后,我又仔细察看了柳孜村及铁佛乡周边的沟沟坎坎、河河坝坝,没有发现很宽、很长的河流,更寻不到一点点古运河的影子。不过我从柳孜村向市里返回的路上,倒是经过了几条较大的河流,而且据我所知,淮北地区还有洪河、雷河、闸河、濉河、浍河、沱河、新汴河等等,它们有的跨越几个、十几乡镇,有的还流经几个县,是比较大的河流。只有这些河流的水波里,似乎还闪动着古运河的水花,流淌着隋炀帝宫女的胭脂,晃荡着隋朝龙舟、唐宋画舫、明清货船的影子。

时间真的可以改变一切:它能让高山夷为平地,使江河断流甚至消失,还可以把高原变为盆地,更能让现实变成历史!自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到清朝末年古运河断流,短短几百年的时间,一条1794公里的大运河说没就没了。我在从柳孜村回淮北市里的路上,看着一个个村庄、石桥和路牌,想着从这里经过的古运河风光,想着人生易老、风光易变的事实,想着我们作为路人能够为所经过的地方留下点什么呢?很多人在很多时候就像鸟儿一样在空中轻轻飞过,一点痕迹也不能留下。就说这路边地里的农民吧,他们一天天、一季季、一年年不停地翻种着土地,可是等他们驾鹤西去后,土地又被别的人在不停地翻种,早已找不到当年那个农民留下的任何痕迹了。说来也怪,人人都知道不可能为后人留下太多的痕迹,可是仍然拼命地想留下点什么。不是吗,柳孜附近的一个村庄就叫“留古”村,柳孜村里的一个馍厂也取名为“码头馍厂”,这不都是有着同样的心里吗?

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能够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应该也是好事。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壮举,大运河绵延千里、纵贯南北水系,沟通了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是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运河的断流、停航和废弃,使运河沿岸的历史文脉已变得模糊不清,古桥纵横、河埠林立、古屋比邻、商铺连绵、巷弄穿错的运河风光已经被掩埋在地下,尘封在岁月中,成为了少数人脑海里的记忆。好在 2006年3月,58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淮北市也在积极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成立了隋唐大运河遗址博物馆,积极收集并整理着有关文物。经过众多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衷心希望着古运河能够从少数人的脑海里走出来,从“码头馍厂”门前奔腾流过,去丰富更多人的视野。修复后的运河即使不能运载更多的人到达人间天堂,最起码也可以让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知道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和繁华,知道曾经有过的历史和文明,让历史文化不至于这么快就与古运河一起消失殆尽!

希望“码头馍厂”的招牌永远地打下去,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关于码头的故事传下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