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张德龙的头像

张德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11/23
分享

追忆小村站

上周礼拜六,天还麻麻亮,我和妻子领着儿子、女儿从县城乘汽车到甸心火车站,又从甸心火车站坐绿皮火车回老家。

时隔多年,火车票依然很便宜,才五块钱,却可以享受空调。每节车厢的旅客很少,有的车厢只有三四个人,可列车员们很敬业,服务态度也很好,没过多久就会有人来打扫卫生和消杀毒。

正当我在给孩子讲述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的故事时,绿皮火车已经到达小村站了。当天在小村站下车只有六个人。看到之前热闹无比的小村站如此冷清,心底顿时腾起几丝哀伤。

我的家乡叫小村,位于滇中高原北部,成昆铁路就从我们村子中间穿过,并在我们村修建了一个火车站,取名“小村站”。

至今,我还能背诵上小学时所学的课文《小站》 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铁路线上的小站,只有慢车才停两三分钟。快车疾驰而过,旅客们甚至连站名还来不及看清楚……”

我之所以对袁鹰写的《小站》记忆犹新,正是因为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和我们村的火车站——小村站太相似了。“小村站”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四等站。就是这个小站,才让我的家乡从一个不毛之地逐渐变得文明发展起来,也使我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自我记事起,村里不通公路,乡亲们的运输都靠人背马驼。家乡人如果要到外地读书、工作、赶集或走亲戚,绿皮火车就是主要交通工具。

每天早上十一点左右,从攀枝花开往昆明方向的绿皮火车(家乡人都称之为“小慢车”)就会到达小村站。当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从昆明开往攀枝花方向的绿皮火车又会抵达小村站。在我的老家,绿皮火车就是父老乡亲的“公交车”,因为车票太便宜了,从我们村到达昆明站才十几块钱。

这趟绿皮火车除了便宜以外,而且运载力很大。在我的印象中,总感觉这趟绿皮火车无所不能,除了运载旅客以外,大肥猪、小猪仔、鸡、鸭、鹅、黑山羊也是常客。在列车上看到鸡飞鸭跳,听见猪叫羊鸣,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可从大城市来的旅客就觉得很不可思议,满脸的嫌弃,他们肯定在想:这难道是家禽家畜交易市场吗?其实,谁不想潇洒地去赶集,可是家乡不通公路,生活条件很艰苦,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情,乡亲们根本没有条件去赶一趟轻松的空闲街。在老家,去坐绿皮火车的,要么去卖猪,要么去卖羊,要么去卖自家种的青玉米、洋葱、番茄,要么去买化肥,要么盖新房去买建筑材料,要么送孩子到外地读书……为此,你会发现乡亲们去赶集时,不是牵着猪、拉着羊,就是背着大竹篮,每节车厢都被塞得严严实实。

对于河谷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来说,绿皮火车到站停靠的两三分钟,就是当天最热闹的时刻。呜——呜——响彻山谷的列车汽笛声让整个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有从外地读书、工作、走亲串戚或办事回家的,也有要到外地读书、工作、走亲串戚或办事的,好不热闹。你听,无论是迎接到家人或亲朋好友回家时的欣喜若狂声,还是与家人或亲朋好友离别时的叮嘱道别声,还有被主人牵到车站驮运行李或是帮助主人驮运行李到车站的骡子、毛驴的嘶叫声,便演奏成一曲曲祥和、欢乐的交响曲。

临近春节时,周围几个村回家过年的人越来越多,有时多达几十人,甚至一百多人。有的人就是有生意头脑,从不放弃挣钱的机会。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小卖部就开了两家,还有摆摊卖肉、卖菜、卖小吃的。人来人往,小站一下子就成了一个热闹的集市。

夜幕降临时,在铁路工区的篮球场上就开始放录像。观看录像的工人不算多,更多的还是村里的青年男女,每晚都有一两百人在观看。特别是《射雕英雄传》的播放,让村里的很多年轻人晚饭都来不及吃,就在录像机旁守到半夜三更。

不过,最热闹的还是看广场电影。为了慰问当地的铁路工人,铁路局每个月都会安排专人到车站放映一两场电影。每次放电影,最激动的还是周围几个村的老百姓。放映电影的消息一贴出,大家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周围几个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了。为了号到一个好位置,很多村民顾不上吃晚饭,就抬着长板凳或提着小独凳到工区的球场上占领观看电影的最佳位置。有的用粉笔头在球场上画一个圆圈或方框,并在里面写上某某在此坐。电影放映了二三十分钟后,仍有各村的群众陆陆续续地赶来。在后来的,如果实在挤不到位置,胆子大的就会爬到球场旁的大树杈上去看。当然了,在看电影的同时,做小本生意的也很热闹。有卖炒瓜子、炒花生或炸油条的,有卖冰棒、汽水的,也有卖香烟的。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边看电影,边嗑瓜子,然后每隔几分钟就眯一小口汽水。哎,那真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几十年过去了,很多电影的故事情节仍令我难以忘怀。比如说吧,《少林寺》《南北少林》《八卦莲花掌》等电影,让我们几个村的男孩子掀起了学习功夫的热潮。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豆花女》又让全场的男女老少感动得泪流不止。

我们村办了一所学校,不仅有小学,还办了附设初中班。我的小学就是在我们村学校就读的,记得当时有五百多学生的办学规模,其中有近百名学生就是来自于车站铁路工人的子女。铁路工人子女来读书时,经常会带一些好吃的来给我们吃,我们都很羡慕。正是如此,我儿时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当一名铁路工人,到时每天都有好吃的,还能看电视、看录像。

小学毕业后,我被县一中初中部民族班录取。离开家乡的第一个星期,我很不习惯,晚上怎么也睡不着,因为在县城听不到那从小听惯了响彻山谷的火车汽笛声,更看不到那运载乡亲们走南闯北的绿皮火车。课余时间,同学们都喜欢听我讲有关火车的趣事。从同学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得到他们很羡慕我在村里就能看火车、坐火车。

上世纪90年代初,听说要把铁轨下的枕木全都换成水泥枕,乡亲们很好奇,纷纷跑来观看。换了水泥枕后,铁路犹如一个穿上雪白裙子的少女,漂亮极了。后来,又进行了电气化工程改造,内燃机车都换成了电力机车。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火车前进的速度也提升了很多,每天都有四十几趟火车从我们村呼啸而过。之前被乡亲们称之为“小慢车”的绿皮火车也像插上了翅膀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穿梭。

再后来,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成昆铁路进行了复线工程改造,之前的很多小站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各个小站的铁路工人也按照规划调整到了别的地方工作。因为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废线,老成昆线的绿皮火车运行的区段也发生了更改,由之前的攀枝花到昆明改为元谋西站到昆明。

两年前就听村里人说,小村站也撤并了,工人们都调走了,只有两个当地保安人员还在轮流值守。

为了铁路沿线老百姓出行的方便,到目前为止,货运的火车已经不在老成昆线运行了,只有绿皮火车还在坚守。每天一大早,绿皮火车就从昆明站出发,到达元谋西站后,下午又从元谋西站返回昆明站。现如今,这趟绿皮火车确实成了造福当地老百姓的“公交车”。

当天下午,我们一家四口又准备乘坐绿皮火车回到县城。来到小村站,发现整个车站都是空荡荡的,值班室的门窗布满了灰尘,两个小卖部的门窗上也挂满了蜘蛛丝。

“爸爸,你说小村站会消失吗?”

很显然,儿子不希望小村站消失。当然了,在我和父老乡亲们的心里,小村站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因为小村站陪伴了我们几代人,因为小村站凝聚着当年铁道兵和筑路工人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精神,因为小村站闪耀着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边远小站的工人们无私无畏的精神,它们将永远激励着乡亲们砥砺前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